習近平總書記一再指出,在實作全面福祉的道路上,千絲萬别。
這裡的"一"還包括每個需要社會更多照顧的弱勢殘障人士群體。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通路河北省唐山市時再次強調,多為殘障人士事業做更多的工作,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全面完成建設小康社會的曆史任務,這是當代共産黨人的曆史使命。
"盡管我們每天都在觸摸聽力受損的孩子,但當我們在康複後聽到他們清楚地喊'媽媽'和'老師'時,我們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龍墨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原主任,在會内外赢得了無數贊譽。這種掌聲不僅獻給她自己,也獻給中國殘障人士保護事業。
龍墨紮根殘疾保護領域20餘年,見證了中國人工耳蝸技術從無到有,從此走向細化。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她見證了殘疾兒童康複從有限援助向普惠服務轉變的曆史性突破,以及殘障人士脫貧緻富的幸福之路。

龍墨
"耳朵裡有一輛車"為孩子們
朗說她的感受是"痛苦和快樂的"。
"痛苦"來自對聽力障礙者的同情,同情和多年的辛勤工作;"幸福"來自于孩子和家人康複後的笑臉,這是中國殘障人士保護事業的巨大飛躍。
1995年,龍墨從醫生的崗位調到原中國聾人兒童康複中心(現為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從此在殘障人士領域紮根。當時,該國正朝着實作基本福祉的目标邁進。
當他第一次到達中心時,龍莫發現孩子們都戴着模拟助聽器。教學要求孩子們看自己的嘴,"聽"說。一些殘疾較多的孩子被誇大了,甚至很奇怪。
龍墨的情人經常來接她。有一次,他說,"一旦你的院子裡,裡面充滿了'面包'和'蘋果',耳朵裡充滿了非常誇張的聲音,特别刺激。當時,中國聾人兒童康複中心的兒童能夠佩戴助聽器,平均全國約有40%的兒童能夠上普通學校,但更多的兒童需要幫助。
2000年3月3日,第一個"耳朵日"在該國舉行。一些政協委員的提議促進了這一點。龍墨跟随中央電視台記者和陝西省殘障人士從業人員從西安出發,北行陝西至玉林,沿途走訪多家院校。他們發現,絕大多數孩子沒有戴助聽器,老師們接受過為他們的生命呐喊的訓練。"我在榆林附近的一個山洞裡測量我的孩子,并捐贈助聽器。這個家庭有三個孩子,都有嚴重的聽力障礙。在我為最小的孩子測試并戴上助聽器後,我拍了拍他們的下巴,孩子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和輕微的微笑。"Dragon Ink對此記憶猶新。
2009年,聽力障礙兒童的康複發生了質的變化,國家開始實施"中國殘障人士貧盲人人工耳蝸/助聽器救援康複項目",中央政府斥資4億多元向符合條件的聽力障礙兒童免費捐贈助聽器和人工耳蝸,同時提供助聽器配套服務、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和一年的康複費用。
今年,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與原衛生計劃委員會聯合成立了國家級項目辦公室,位于中國聾人兒童康複中心,是龍墨辦公室的直接負責人。龍墨牽頭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參與制定了多項标準,如适應标準、服務機構準入标準等。
"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力度,根據兒童聽力損失程度,每年有近1萬名6歲以下兒童受益于免費的助聽器或人工耳蝸。僅人工耳蝸每年就為4,300多名聽力受損兒童提供免費植入和康複服務。由于人工耳蝸價格昂貴,Long和他的同僚們經常開玩笑說,汽車貼在孩子的耳朵上。
"國家援助計劃的國際影響是巨大的。我們的中心是世衛組織在中國的三個合作中心之一,每年在中國舉辦活動,來自20多個國家的代表參加。讨論中有一個問題:您想與哪個國家合作?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選擇了中國。"龍墨說。
2020年10月15日,一名聾啞兒童佩戴人工耳蝸,在湘西苗族苗族自治州康複中心天宇聽力語言康複中心參加聽證會。
從項目援助到機構保障
從"十三五"開始,随着新制度的出台和資金的轉移,殘疾兒童康複不再是一種項目運作形式。從國家援助項目的實施到憲章制度的建立,這無疑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标,這将為殘障人士康複帶來有力動力。
龍說,最關鍵的政策是國務院2018年6月釋出的《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複援助制度》,明确提出要實作0-6歲殘疾兒童康複的全覆寫。2019年,各省出台了具體落實措施,實作全面制度化。
"康複是殘障人士融入社會的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于絕大多數殘障人士來說,能夠養活自己、實作小康的最基本、最關鍵的條件就是康複。"龍墨說。
作為一名傾聽語言工作者,龍墨感受到了政策的變化。"當我們過去做項目時,我們不敢推廣它們,因為受益人的數量有限。現在,隻要是學齡前殘疾兒童就可以申請康複援助,做出強有力的宣傳。"
龍墨認為,康複援助從有限的受益人範圍轉變為包容性政策,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
現在,不僅出台了周邊措施,兒童康複是免費的,市場也受到了帶動。
這是因為市場已經看到了結果-患有嚴重聽力障礙的兒童通過植入人工耳蝸接受教育訓練進入普及學校。此外,全社會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短短十年,人們從陌生到熟悉人工耳蝸,這是宣傳的作用,社會文明的進步。
在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兩屆會議期間的一年中,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報告了一項關于聽力障礙兒童康複的提案。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轉發後,家長們有一個資訊:感謝國家的政策,我們趕上了好時光,希望國家越來越強。"看着這些資訊,我流下了眼淚——家長們趁機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龍彥宏熱情地說道。
資料顯示,在脫貧過程中,已有700多萬貧困殘障人士脫貧,命運變遷。
莫龍認為,教育扶貧也是扶貧的一個方面,對殘疾兒童的影響是巨大的。她說,比如,河南有一個孩子,因為嚴重耳聾植入人工耳蝸,去年參加聯考,成績名列全省前列。多年來,許多從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畢業的孩子都上了大學。"一個孩子去加拿大讀高中,然後去了多倫多大學,他現在正在那裡攻讀碩士學位。看到這一點,我認為值得付出更多。"龍墨說。
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中國殘障人士聯合會幫助河北省南皮縣。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專注于支援當地的康複機構。最初,當地康複設施的房間裡隻有兩三名年輕從業人員。後來,中國聽力語言康複研究中心幫助當地專業康複人員。教育訓練結束後,派老師到南皮現場考核。
現在,南皮縣有專業的康複機構,有經過專業教育訓練的教師,縣内的孩子可以得到康複服務。
該中心還向當地捐贈了一些助聽器。當中心從業人員開着聽力服務車到村裡為老人提供助聽器時,很多人當場流下了眼淚。
對于未來,龍墨展望表示:"在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後,農村振興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要根據自身優勢繼續給予幫助,幫助當地長遠發展。"
資料來源:政協日報(2021年10月14日第1版)
記者:顧磊
新媒體編輯:莫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