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合調味品茁壯成長 健康美味一個不能少

來源:中國消費日報

記者 孟剛

年輕消費者在烹饪方面最看重便利性,随着年輕消費者的崛起,複合調味料已成為市場上消費者的熱門選擇。複合調味料市場發展迅速,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業内專家認為,相比單一調味品,複合調味料的研發難度更大,需要加強創新,才能保證安全健康的基礎,如何改善口感是關鍵。

許多企業正在加速布局

口味正在上升。今年以來,不僅不少新品牌推出了大量産品,還有海天、千日、老婆音樂等傳統調味品企業力加碼。

近日,樂太太主營"一包定"配方式調味料推出了大盤雞肉、酸湯肥牛、辣鍋3種餐廳熱銷口味,"一擠弄弄"系列油除了去年推出的"寶汁油"外,還推出了減鹽油、油炸植物油等5種新口味, 在今年的新産品釋出會上還推出了"樂夫人湯鮮"系列,強勢打入市場底部。

此外,繼2020年推出4款火鍋基底産品後,2021年海天火鍋基礎産品線擴大到9款産品,今年開始并增加複合調味品SKU金湯醬、辣鍋醬等5款産品;池玉味覺行業近日在京東天貓.com官方旗艦店推出了5款新産品,包括魚香肉絲調味料、青芽洋芋烤雞調味料等;

除傳統調味品企業外,企業調查資料研究院近日聯合推出的中國調味品協會大資料資訊中心《2021年上半年調味品投融資資料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調味品品牌融資事件達6起,披露金額超過1.4億元。具體來說,整體的味道,加上一點點味道,味道遠紅方等知名品牌獲得融資。

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複合調味品市場規模超過1400億元,預計2021年将達到1588億元,複合調味品市場增長迅速。

在年輕人的餐桌上添加一些食物

2018年頒布的國家标準《複合調味料》規定,複合調味料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調味料制成的液體、半固體或固體産品,有無添加配件"。雖然複合調味料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但在中國的滲透率僅為26%,仍然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藍海市場。"我做飯不是很好,平時也沒有時間,用複合調味料提高我的烹饪水準,烹饪基本上是在餐桌上,這是我用複合調味料的感覺,我覺得複合調味料是為我們年輕人添加的素材。近日,在媒體工作的王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B端連鎖餐廳的趨勢對複合調味品的需求、C端家庭人口減少帶來的"核心家庭"等原因,導緻"烹饪經濟"的發展,90、00後越來越多成為"炒白"對複合調味品的需求,這些都是市場增量巨大的根源。

上海樂夫人食品有限公司總裁張希強表示,複合調味料的發展與年輕的Z世代人群更為相關,他們中的大多數可以用"懶惰的沖動"來概括,而複合調味料讓他們在更短的時間内做出一頓飯。一包食譜風格的複合調味料,加上一些主要成分,可以制作正宗的菜肴。例如,媽媽豆腐,加上一包食譜風格的調味料,買一塊豆腐加調味料。

近日,記者在美國超市北京輕路店發現,在調味品區,複合調味品品種越來越多,不僅有美味的火鍋底料和果汁等産品,一些配方式的複合調味料也出現在貨架上,但都是一些獨幕喜劇牌,上面提到的企業配方複合調味料産品下在網上展示的較少。

與單一調味料相比,複合調味料有效簡化了烹饪過程,讓消費者在家制作專業廚師級的美食,同時也滿足了不同地區消費者多樣化的烹饪需求。

中國食品工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中國消費者日報》,複合調味料,從技術到包裝,從功能到便利再到商業慣例,與傳統品牌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異和優勢,基于新一代的人口紅利,不斷疊加在具體表現上,比對新一代消費者的思維和消費行為。

加強創新是關鍵

張希強表示,複合調味品的發展速度快于整體市場,而行業創新更側重于凝聚和開裂的關鍵核心技術,産品創新更加差異化,而香精配料領域的創新也非常活躍,呈現出技術更新、營養健康、天然綠色的趨勢。

中國科協副會長兼秘書長翟偉告訴中國消費日報記者,香精配料領域的創新非常活躍,特别是複合調味料成為重要品類,行業充分考慮了應用場景,緊密結合市場需求,開發了用于餐飲外賣行業的複合調味品, 更有針對性,更友善。

毫無疑問,傳統調味品企業的進入将加快消費者教育的步伐,有望打開正在受到限制的市場佔有率。但是,相比單一調味品,複合調味料在産品延伸和創新開發不同口味方面,難度更大,要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基礎上如何改善口感是關鍵。

"希望會有更多健康美味的東西恰到好處地融入我的生活。王女士的聲音代表了許多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石告訴《中國消費日報》,從食品品類發展營養健康,可以不斷向前發展。立足使用者需求,不斷創新,實作口味與營養價值的雙赢将是企業的未來。"三減"(減鹽、減油、減糖)是目前創新發展的把握,給調味品行業提供創新方式的4個研發方向——營養增強、功能性原料的使用、健康防病、新原料、新口味、新産品的研發應立足于市場需求, 而且依靠科技,可以使調味品在安全健康的雙重分享趨勢下,實作風味品質的新更新。

"對口感的評價是一個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們已經初步确定了新鮮度概念的五個次元,比如固态複合調味料的味道第一感是沖擊,二是飽滿,三是圓潤,四是生食感,五是持久感。在這五個次元的背後,是相應的工作骨幹元件。例如,影響主要是谷氨酸鈉,飽腹感是酵母,圓潤的感覺是味肽,生的感覺是唾液分泌,持久性主要是核苷酸二鈉。華南理工大學趙妙明教授告訴《中國消費者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