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2岁、3岁.......的宝宝们,都有一个这样的共同点:
扔扔扔!

扔玩具、扔饭碗、扔食物、扔纸巾,只有抓不到他手上的,就没有他不敢扔出去的!
这又不是减压神器,怎么就这么招宝宝喜欢?
1
宝宝扔东西
其实是在学习与探索
扔东西,这个动作虽然很简单,但是却蕴含着很大的能量。
◆ 这是宝宝成长的表现
别小看这个小动作,它可需要孩子具备手眼协调能力、抓握能力,以及优良的上臂力量等等。
一般来说,1岁左右的宝宝,就能掌握这些技能了。
重复扔东西的过程,也是锻炼孩子上臂、手臂肌肉的过程。
除此之外,扔东西还能使孩子感知物体纵深下落和水平飞行的距离,提升逻辑分析能力。
◆ 这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对于孩子来说,扔东西也是不断认识世界的过程,比如:
扔了一个球,它会弹起。
扔了一个玩具小卡车,它仍毫发无损。
......
哇,这一切真的好有趣!
紧接着,孩子还会发现:
扔不同的东西,掉下去的快慢竟然不一样。
扔不同的东西,落地声音也不同。
孩子心中答案也能在一次次反复中得到验证,而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认知,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实现。
◆ 这是表达情绪的方式
18个月后的宝宝,“扔”作为探索的意义,在逐渐减弱。
当孩子的开始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们想要表达情绪,但奈何语言还有点跟不上,所以只能采取“扔东西”的办法。
比较常见的有2种情况。
一个是发泄式的扔东西。
这与我们成人的某些行为很相似,我不开心了,我就需要寻找发泄口。
另外一个是求关注。
当宝宝觉得自己被长久地冷落时,就会通过扔东西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以上就是宝宝扔东西的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去扔扔扔,还是需要建立规矩,引导孩子“合理地扔”。
2
孩子喜欢扔扔扔
家长这样引导最合理
看到这里,想必家长们都了解了:虽然都是扔东西,背后的原因却大不同。
所以,我们的引导方法,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探索型的扔扔扔
如果孩子扔东西是在学习新技能,了解新事物,那就放开了让他扔扔扔。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告诉他哪些能扔,哪些不能扔。
这是相当关键的一点,因为你不知道孩子会在下一秒扔出什么东西。
可能是你刚递给他的餐具,也可能是你刚端过去的、盛着满满汤菜的饭碗。
当孩子扔不合适的东西时,家长们一定要明确地告诉他:这个东西为什么不能扔,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哪些东西可以扔。
给孩子提供适合扔的东西。
好抓握的球、海绵飞盘等,都是不错的、适合宝宝扔的玩具。
家长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玩,孩子扔出去后,帮他捡回来,这是个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游戏。
贵重的,或会造成伤害的东西,不要给他扔的机会。
贵重物品,如昂贵的护肤品、手机电脑等,不要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
玻璃器皿等易碎品,剪子等危险品要提前收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扔扔扔环境。
◆ 宣泄型的扔扔扔
情绪宣泄型的扔扔扔,家长在制止孩子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如果孩子是为了求关注,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他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