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晚清时的那段历史就好像一本列强侵略中国的账本:基本上只要是科技先进的国家都能欺负一下中国。由于外国势力的入侵,因此清廷被迫打开了国门。清朝在看清了世界的发展与变化后也逐渐开始学着外国走起了洋务运动,北洋水师的建立似乎是他们的得意之作,毕竟这支海军有着“亚洲第1”的美称。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然而一场甲午海战直接把北洋舰队给整没了,这也宣布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那时日方早有准备,而且又耍起了阴谋诡计不宣而战;加上他们的军舰与士兵人数都要远比北洋水军多,因此双方在展开大战后清军迅速处于下风,最后在这场大规模战役里输得全军覆没。

1895年4月,中日签下了《马关条约》,清赔给了日本白银2亿两。此战过后,清朝的窘迫境遇可谓雪上加霜,然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在甲午海战前夕,清廷上下大部分人认为这次北洋水军可吊打日本,个个自信满满。翁同龢是光绪帝的老师,为人知识渊博,做事态度严谨,然而他对战争的看法过于乐观了。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当时翁老先生认为:日本就是一弹丸小国,我大清的北洋水军乃亚洲第1,因此清军必胜。他还提出了个胜利后的方案:建议北洋舰队直接攻下东京,教训下日本。持这种态度的人还有余联沅老板。余、翁2人可称得上过于自信了。

而翰林院的2位老板就更具体化地藐视日军了。准良学士上书给光绪帝,并表示日方只有1艘铁甲船,根本没什么威胁。曾广钧编修则更加信誓旦旦地说:“日本国仅有2艘铁甲舰,其他都是木头做的帆船;一旦交手,我大清可轻松教日方怎么做人。”那时刘坤总督还“秀了把智商”。这位大佬甚至提出了“只派李鸿章中堂的淮军就能痛揍日本”的“英明论断”。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那么日本真的就只有几艘旧木船而已吗?想想也不可能,毕竟后来输的是北洋水军,要是别人都是木船,清军拿战舰撞击也可把他们弄成粉碎。据资料显示,那场大战之时,日本共有31艘大型军舰与23艘鱼雷艇,其中多以小、快、灵为主。

而且与清北洋水军不同,日军采用的大多是1890年后制作的新式火器,这些火器不但射速快,而且火力猛。而北洋水师只有29艘大型军舰,其中可用于出海水战的仅有15只,鱼雷艇也只有13艘。看到没有,在数量上清朝没有日军多。为何清廷上下那么自信呢?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对于外界的发展认知度不够,也可以说是闭关锁国的后遗症。简单来说,就是对敌人的情报掌握得不够充分。但凡这些大臣们对日军有点了解也不会说出那些盲目自信的话来,甚至还有人说北洋水军可打到东京去。同时他们对自己过于有信心,比如基本都认为自个儿的北洋水师是亚洲第1舰队,这份自信有点名不副实了。也正是这些原因,最后导致了甲午海战惨败。

据史料载,甲午海战时,日军配备的均为穿甲弹。他们的火器装备要远强于北洋方面。秋津洲、西京丸、吉野、松岛、严岛、桥立等都是日方主力兵舰。就在中方基本不了解对手实际情况的同时,日本方面却掌握了北洋水师的详细资料。他们知道清军定远、镇远2新式铁甲船十分不好对付,于是特意找法国松、严、桥3舰,目的就在于用它们对付清军的绝对主力定、镇2舰。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但日军却疏忽了特制后的船只航速不足,因此部分船只航速不快也成了他们的短板。然而后来清军却输得老惨,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有一点却让人看得十分心痛,甚至有些吐血之感。按唐德刚考证,日军王牌吉野船本是英国为清军量身定做的军舰。

原来那时光绪帝有意要和日本一较高下,因此海军也准备购买新式军舰来对付日本,而吉野就是他们特地委托英方定制的兵舰。结果当别人把这艘新式武器制造成功后,慈禧老佛爷要过60寿诞,海军为了讨好她老人家而把那笔款项给用去祝了寿。而后来日本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举国上下凑钱把它“截了胡”。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那时中日之战一触即发,日本国民十分支持前线的士兵。他们在民间组织了募捐活动,商人、民众纷纷慷慨解囊。而他们的太后还把自己的首饰等贵重物品捐出,只为了给前线凑更多的军费。天皇直接到了广岛给前线将士打气,而全国上下把节约出来的财产资源通通往前方运送。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看到没有,别人为了打赢战争而全体人员一起加油,皇家以身作则;反观大清统治者却为了自己的生日这种小事而挪用了前线将士的军费,甚至把自己的军舰拱手送给了别人。更为甚者,甲午海战之际,南洋水军竟然就那么看着自己的同胞与敌人浴血奋战,可连1兵1卒也不派去支援。

甲午海战前,清廷被欧美公认为列强之一,那为何还会败给日本人?

相反敌人之间却同仇敌忾,加上清朝本身就对敌人估计不足,因此这场战争的胜负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繁荣富强,任何人都不敢再小瞧咱们了。不过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需要谨记,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前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