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安城,繁华背后,隐藏一大致命缺陷

这段时间,西安疫情令人揪心。各种悲剧频出。今天,我们不想这些糟心事,聊聊大唐时期的长安城。长安,算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古都,但在作为国都的历史上,长安可能多少有点悲催。之所以这样说,与他的遭遇有关。公元895年,乾宁二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病逝,死就死了吧。但可怕的事就在于王重盈的身份是河中节度使,这个职务可不得了,很多人都想争夺。关于河中节度使的位置,争夺者就有王重盈的儿子王珙,以及其兄王重荣之子王珂。为了增加争夺的砝码,双方拉拢多方势力助阵,曾两次收复长安的李克用支持王珂,李茂贞则力挺王珙。后来,唐昭宗将节度使封给了王珂。第二年,心存不满的李茂贞便和另外两个节度使王行瑜和韩建一起发兵到了长安。唐昭宗刚刚招募的新军哪里扛得住,长安很快就沦陷了,唐昭宗也在城破之时逃离了长安。李茂贞攻进长安后,便纵兵劫掠,抢走大量财物不说,还放火焚烧皇宫,很多宫殿都付之一炬,长安百姓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可更奇葩的是,犯下如此滔天罪行的李茂贞居然没有受到责罚,反而被封为岐王,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长安,返回凤翔。粗粗算来,这是长安作为大唐国都的第六次沦陷。从此,长安再也没能重回昔日的华夏中心。再加之,大唐皇帝唐玄宗、代宗、德宗、僖宗、昭宗等仓皇逃跑,令人大跌眼镜,成为历史上极不光彩的一面。短短300年,长安就被敌军攻破6次,在注重城市防御的古代,不可想象。繁华的长安,为何轻易被攻陷?这背后的逻辑值得深究。有种说法,与唐都长安城设计的缺陷不无关系。先甩一张唐朝长安城的地图镇镇场。

长安城,繁华背后,隐藏一大致命缺陷

用心观察,你会发现唐朝的长安城街道、建筑都十分整齐。整个城市有25条街道,东西14条,南北11条,街道两侧分布着108个坊,按照当前来说,就是108个小区。

这些坊跟当今的小区一样,外边用土墙围起。而墙外的街道,是不允许沿街摆设商铺的,要想买东西必须去东市、西市,这两个地方。(实际上,我们经常说得买东西,就起源于此)。当然,在小区内部也有一些小卖铺,满足日常需求。说到这,这种被称之为“坊市制度”的城市格局,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已消失。但这种“坊市制度”的城市格局,却在苏州工业园区得以呈现。前些年,我来苏州工业园区,发现其城市布局明显与其他城市不一样。整个城城市道路十分整洁,却很难在道路两侧发现一家商铺。要想买东西,基本要去当地人所说的邻里中心购买。小区仅仅是居住的场所。这种“坊市制度”的城市格局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城市很洁净,创建文明城市肯定轻而易举,但少了几分烟火气,多少显得有点冷清、肃穆。这是去过苏州工业园区给人的第一感受。我想,大唐时期的长安城亦或是这样。言归正传,此时的长安城,还实行一种可怕的制度就宵禁制度。也就是说,市民在坊外主街夜晚不能闲逛,有官兵巡逻,砍死个黑灯瞎火过马路的都只是执行公务。(当然,宵禁政策在元宵节这种节日还不执行的。) “花间派”创始人温庭筠,就曾因违反宵禁政策而被衙役们打掉了两颗门牙。这里面有个好玩的故事。话说,温庭筠晚年时,非要宵禁时上街瞎逛,被巡逻士兵摁在地上揍,门牙都被打飞了。一气之下就去找负责当地军政的令狐绹告状,然而确实是他自己有错在先,虽然法律禁止殴打士子,但这不是没考上吗,所以令狐绹好言劝了两句,打发他走了。温庭筠顿觉颜面扫地,直接找宰相徐商。徐商为了安抚这个暴躁小老头,跟唐懿宗商量了一下,说既然此人常年混迹于考场,有丰富的考试和作弊经验,何不量才而用,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科举考试啊。皇上说有道理啊,当即封温庭筠为国子监助教,从六品,专门负责科举考务。于是温庭筠以门牙为代价,获得了人生唯一正式官职,这也是温庭筠事业的顶峰。温庭筠虽是因祸得福,但却反映此时长安城的肃穆、冷清。宵禁是小,长安城的另一个缺陷,却为它走向没落,埋下伏笔。这个缺陷主要从军事防御方面来说。长安城是在隋朝大兴城基础上建成。细看唐长安城可以说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三个部分。先来说皇城。图中可以很明显得看到中间那一块方形。这个地方是政府的行政办公机关。相当于咱们现在说的政务厅。下面看到的宫城和皇城只隔一条横街,宽440米。再说宫城。宫城是皇上上早朝,批阅奏折,后宫什么都在这里。唐朝有三个不同时期的宫城。最早的就是皇城上的区域这里。其次就是大家看宫城右上角有一个大明宫。最后是兴庆宫,是唐玄宗时期的政治中心。最后部分外郭城。大家能看到的,除了皇城宫城外所有的地方都叫外郭城。就是百姓官吏居住区。横竖相间非常整齐的街道把唐长安城划分成了108坊。若论面积,足足达83.1平方公里。比446年东罗马首都拜占庭大7倍,比公元800年阿拉伯首都巴格达大6.2倍,相当于西安现在城区9.7倍。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唐长安城人口大约百万,包括百分之五,就是五万左右的外国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长安城,繁华背后,隐藏一大致命缺陷

长安城虽然创下了规模宏大历史记录,但从军事防御角度而言却成了一个明显败笔:唐朝都城长安,东西长将近20里,南北宽将近18里,城墙总周长70多里(即使是明清时期的京城规模之大,周长也才40多里)。

在整个古代历史上,唐都长安的面积规模,都毫无疑问地位居首座。问题在于,面积如此之大、城墙如此之长,是和平年代还好,万一遇到战事,该调派多少兵力才能守住?唐朝时由于总人口规模所限,全盛之时的唐玄宗天宝初年,全国十大节度使全部兵力也不足50万人。对唐朝当时的广袤国土而言,这50万兵力一点也不富裕,大部分还都被分派到西域、西北、北方各地边防前线,很难抽调出大量兵力用于长安的守备防御。为了加强长安防御体系,唐朝中后期开始组建了神策军,但神策军的防区不仅限于京师,还要守卫长安周围数百里范围内的军事重镇如奉天、武功、扶风、麟游、兴平、陕州等“十三镇”,长安守军数量长期处于捉襟见肘不敷使用的窘境。退而言之,即使唐朝皇帝不惜血本给长安城配备了足够守军,一旦战事爆发,如此庞大的防御体系,在当时的交通、通讯条件下,兵力调配、器械粮草运送、乃至传达命令都会面临很大困难,想组织一场成功的长安保卫战几乎不可能。敌军只需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整个长安防御体系就会形同虚设。再加之,后期的神策军成了安排官宦子弟的后花园,毫无战斗力。如此,长安城为一座大而无当的脆弱之城,频频被攻破,唐代居然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天子九逃、首都六陷”也就不足为奇了。全文2500字,感谢读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