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2岁半的孩子,一个小嘴巴巴能说会道,另一个却只会几个简单的词,更让人意外的是,能说会道的孩子是初中没毕业的奶奶带的,本科文凭的妈妈带的娃语言能力远远比不上奶奶带的娃!
周末闺蜜聚会,大家都把娃带出来去公园野餐,5个宝宝年龄差不多,还能玩到一起去。上一次见面时,最小的两个还是几个月大的小宝宝,转眼间都能跑能跳,也会说话了。

闺蜜小紫的宝宝小嘴巴巴,能说会道的,一见面就打招呼:“阿姨好、哥哥好、姐姐好。”
跟哥哥姐姐玩时一会说:“哥哥,你的积木搭得好高,好厉害!”,一会对姐姐说:“姐姐,我家里也有好多娃娃,给你玩。”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及时求助:“阿姨,可以帮我打开吗?”听见闺蜜说自己上火、嘴巴疼,就问:“阿姨,你也长溃疡了吗?妈妈也长。”
表达清晰、有礼貌、有情商,可爱极了,几个闺蜜都特别喜欢她。
同样是2岁半的女宝,闺蜜楠楠的宝宝却差别很大,只会叫妈妈、姐姐,哥哥发音发成“de de”,还不太会说整句,仅仅会说几个简单的词,想要吃东西就指:“蕉蕉、蕉蕉。”
几个孩子一起玩时,她也很少说话。
小紫宝宝都是婆婆带的,她婆婆初中都没毕业,小紫一开始还担心婆婆会带不好孩子,但看宝宝一直都吃得好长得好,语言能力也不错,就放心了。
而楠楠呢,她婆婆身体不好,没法帮忙带娃,她只能全职在家带。楠楠本科毕业,读书时成绩一直很好,我们都以为她自己带宝宝,应该也能将宝宝带得特别棒,却没想到在语言方面就落后了许多。
为什么两个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我们几个人都很疑惑,当小紫、楠楠把各自带娃的情况描述出来后,我们找到了原因。
经常和孩子对话,刺激语言能力发育
楠楠宝宝说话晚、说话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语言环境太单一,楠楠性格比较文静、话少,平时母女俩在家时,楠楠比较少和宝宝说话。
而小紫的婆婆有事没事总爱对孩子唠唠叨叨地说一大堆,看似是很啰嗦,其实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家长与孩子的对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会增长得越快,刺激语言能力的发育。
不同家庭语言环境的差距非常大,这些词汇的差距,造成了孩子日后智商的高低,也会影响孩子数学、空间推理和读写能力的发展。
读儿歌、绕口令,锻炼表达能力
小紫的婆婆每天都会带孩子读儿歌、绕口令,宝宝才2岁半,就已经会背三十多首儿歌。楠楠有时会教宝宝背古诗,但看宝宝没什么兴趣,就没坚持下去。
儿歌、绕口令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宝宝爱听也爱读。经常读儿歌、绕口令,不仅能刺激宝宝的语言敏感性,还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清晰的发音、流利的说话,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坚持讲睡前故事,培养综合能力
2个宝宝的差异,最大的不同是睡前故事。楠楠带娃比较随意,有时候晚上没出门,睡觉前会给宝宝讲故事,有时晚上出去玩得晚了,回来赶紧洗洗睡了。
小紫曾对婆婆说过睡前故事的好处,但是她工作忙,经常加班,晚上回到家,宝宝已经睡了,没法天天给宝宝讲故事。
婆婆虽然没什么文化,却主动把睡前故事的任务接了过来,每天坚持给宝宝讲。
婆婆对待故事非常认真,每次都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得特别生动,一会大声学动物吼叫、一会轻声地假装害怕、害羞等情绪,宝宝很快就把自己代入到故事里,听得入神。
在一个个睡前故事中,孩子的脑部得到了锻炼,他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吸收词汇,充实自己的词汇库,模仿故事中小动物、小朋友的好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故事的情节推动下,孩子会无限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自己改编故事结局,这对未来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每天晚上只需要花半个小时,给孩子讲讲故事,既能刺激大脑发育,有效提高孩子语言、记忆、专注等能力,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
闺蜜们分析完后,楠楠非常惭愧,觉得自己带娃没有特别用心,导致宝宝语言能力差,她向小紫请教婆婆的带娃经验、绘本资源等,想要改变下自己的带娃方式。
如果你家里也有正在学说话的宝宝,建议你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好好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能说会道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很吃香。
我是@豆叮育儿,职场妈妈、健康管理师,关注我,一起学习更多辅食营养、科学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