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或向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压力(恐惧)

1

压力或是恐惧。

压力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受,可能更形象的“恐惧”“害怕”“担忧”“焦虑”理解到位一些,或多或少一些同样的生理反应:心跳快、呼吸急、或睡眠差、倒胃口,肌肉紧张、或颈背疼痛等。

其实每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会和这些叫做“压力”或叫其他打交道,无论是否有名、有成就,都会面临。

2

表达恐惧,或害怕。而不是说压力。

小孩子可以直接说出来,他害怕什么,或担心里面有什么一只大老虎,或者黑夜里有可怕的怪兽。他视作恐惧、害怕是一种健康的,需要应对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纯粹讨厌的。而且还寻求父母的支援,或拥抱。

或向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压力(恐惧)

这个正好是符合昨天在“压力:用好,提升战力。用不好,心脏奔停”文中提到的视作压力下心跳、呼吸的改变,为一种助力,促发释放催产素寻求倾诉、支援,激发了压力带来的减压机制,保护心脏等。孩子的这种应对压力的方式,多么好的诠释了压力下的减压机制啊。

我们要更好的取得成就,就如儿童一般,不去回避压力。而是“认识出来,遇到恐惧,我的身体做好准备”且获得支持包括亲密关系的情感等支持,以及其他人的援助。

了解你的这种恐惧,或担忧,以及身体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出汗、肌肉紧张、心跳呼吸加快,是在为了“恐惧”“担忧”或者我们习惯说的压力而准备。我们接纳和赞赏身体所做的努力,并相信其会做到你所能及的优。而不是我们通常,表现出来的想要消灭压力(恐惧或担忧),遇到压力则非常讨厌,出现愤怒、厌恶。这样身体会被你对“压力”的情绪所击垮。

而长期压力导致的心梗、脑中风、或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正是由于这种对“压力”的负性情绪导致的后果。而并不一定是压力本身。

3

压力为什么持续?

除外我们一些特定的重大的打击,比如失业、失恋、离婚、疾病、死亡等,通常的压力来源与源源不断的日常。

比如持续对未来的担忧,而对当下事情的不关心不感兴趣。

或,工作性质持续的紧张状态,从而形成习惯,偶尔的放松也变得歉疚。

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比如习惯性熬夜,或拖延等。

另外,一些性格特质或者思维方式,也会导致持续的自我压力。

或向孩子学习:如何面对压力(恐惧)

4

参照小孩子面对“恐惧或害怕”的方法。

换角度,不死扛。换一种看法,就是把“压力”当作日常的一部分。感受身体的变化,和为之做的准备。

诉说诉说。找亲密关系的人说说遇到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寻找到社会上能够的支持。

放松一下。可以是从头到脚感受每一块肌肉,缩紧、3-5秒、放松、3-5秒。放松。或者让感知身体舒服。比如脚底与地板、踏实的座椅等。

时间管理。就是高度专注的时间,与放松闲暇的时间结合。或者交换用脑的时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