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6年,上万日本关东军战俘暴乱,遭刚出关的八路军猛烈镇压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伤亡总人数高达3500万人,数百万军人为国捐躯。但是在这场战争结束后,中国并没有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大规模的报复,只惩处了少数高级战犯。日本人本应该感谢善良的中国人民,但是在1946年,却又发生了一件让人十分痛恨的事情,那就是在通化有上万日本战俘发动暴乱。

1946年,上万日本关东军战俘暴乱,遭刚出关的八路军猛烈镇压

通化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位于长白山边陲,南部以鸭绿江与朝鲜为界,北部与松辽平原相连,这里煤、铁、森林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

通化的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这里进可以入松辽平原,退可以守长白山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便在这里屯集重兵,抗日名将杨靖宇,王凤阁将军都是在通化附近牺牲的。1945年苏军大举进攻关东军之后,关东军总部还有伪满洲国首都都迁入到了这里,日军想利用这个地区的地形优势负隅顽抗。

抗战胜利之后,以八路军为主改编而来的东北民主联军某部进驻通化,后来东北军政大学,东北航校,东北炮兵学校,中共辽东省委等重要单位都先后迁入了通化,使通化成为了长白山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心革命根据地。

1946年,上万日本关东军战俘暴乱,遭刚出关的八路军猛烈镇压

通化市内有数万日本侨民,这些日本人大部分在九一八事变后就移民了过来,主要是以军人,官员,商人,还有少数的农民。东北民主联军进入通化之前,通化内的日本军人并不老实,他们把一部分武器弹药埋在地下,妄图伺机而动,东山再起。日本刚宣布投降的时候,通化的老百姓想要去日本军营要之前日军抢夺他们的粮食,但是日本人不但不给,还殴打他们,最后把粮食一把火全烧光了。

东北民主联军进驻通化后,对这些日本战俘的看管比较松懈。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和朝鲜义勇军,把大部分部队都派到城外剿匪了,在城里的部队并不多。因为当时在通化周围有数万土匪武装,他们在国民党特务的收买下,频繁的攻击来往通化的人员和车辆,给通化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国民党军特务一直都想夺取通化的控制权,于是他们和日本人勾结在了一起。国民党辽宁省党部还将一些日本战俘秘密地招募进去,策划一些策划暴乱行为。

1946年,上万日本关东军战俘暴乱,遭刚出关的八路军猛烈镇压

最后国民党特务和日本战俘达成了协议,双方决定在暴乱成功后组建中日联合政府,国民党方面保证在通化的日本人不失业,不回国,并且保证在通化的日本侨民全部加入台湾籍。暴动成功后,同时悬挂国民党党旗和日本国国旗,由国民党省党部专员孙耕尧掌握政务,原日本关东军一二五师团参谋长藤田实彦大佐掌握军事。

1946年2月2日晚,这晚也是当年的除夕夜,一名得意忘形的特务把情报泄密了出来。为了平定叛乱,以通化行政公署蒋亚泉专员为首的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指挥部,迅速命令停止一切节日活动。党政军机关人员紧急动员,全副武装,进入阵地待命。并火速命令城外的通化民主联军主力,朝鲜义勇军进城支援。

2月3日凌晨,天还没有亮,所有人还沉浸在在节日的喜悦中,这时候全市电灯突然闪灭两次而后全城一片黑暗。紧接着手持机枪,步枪,武士刀,木棍的暴徒们向通化行政公署大楼,炮兵学校,通化支队司令部,公安局,电话局,机场等重要单位发动进攻。

1946年,上万日本关东军战俘暴乱,遭刚出关的八路军猛烈镇压

由于敌众我寡,又是分兵防守,平乱行动险象环生。八路军刚进入通化的时候,收编了日军的一所野战医院,医院里的日籍医生,护士都保留了下来,但是此次暴乱,这所医院的日籍医生,护士都参与了其中,用手术刀,手术剪等工具杀害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伤兵。

暴乱开始之前,东北民主联军秘密将一百多名原关东军指挥官员关押一处。然而由于叛徒泄密,导致关押地点泄露,遭到了数百名暴徒的围攻,守卫这里的这有一个班,班长果断用机枪将100多名企图里应外合的日军指挥官全部击毙,之后开始平定外面的暴徒。

1946年,上万日本关东军战俘暴乱,遭刚出关的八路军猛烈镇压

在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主力,还有方虎山率领的朝鲜义勇军进城之后,形势迅速逆转了下来。当时参与平乱的部队都和日军作战多年,对日军有很深的仇恨,所以镇压的时候十分严厉,稍有反抗就会被枪毙。

当时正值中国农历新年,在城内的数万日本侨民不愿意挂中国的春联,还在东北民主联军平定暴乱的过程中,私藏暴徒。于是东北民主联军对城内不挂春联的家庭挨家搜查,所有日籍成年男性一律逮捕,进行审问,只要有逃跑的,立刻会被枪毙。

1946年,上万日本关东军战俘暴乱,遭刚出关的八路军猛烈镇压

到第二天中午,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下令只抓不杀,而此时已经有4000多名日军暴徒被枪毙。朝鲜义勇军是此次事件中唯一没有被日军和国民党特务策反的部门,也是在此次镇压活动中下手最狠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