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翻开中国近代史,抗战的屈辱不停地在提醒国人,当年实力羸弱而受到的欺负,尤其是抗战前期,面对穷凶极恶的日寇,国人付出的代价难以计量,这个弹丸之地的国家竟然能够追着我们打的事实,让我们明白了实力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说在对日的抗战中,我们就只是一味地失败那就妄自菲薄了,事实上两国交战期间,我方还是有许多次战役的胜利,甚至有些还是绝对的实力碾压,尤其是1943年的于邦战役,

中日两国伤亡第一次呈现一比七,日军甚至在路边留下纸条哀求我方:不要再追了。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日军留下纸条

抗日战争进行到后期,除却中国战场日军已然不占优势之外,其他地方日军的势力也逐步走向下坡路,在此期间更是诞生了一场堪称教科书式的经典的坚苦卓绝的丛林攻防战——于邦战役。

1942年为了响应缅甸西线战事,东路战线也展开起来,作战双方分别是我远征军38师112团与日军第18师团56联队和第55联队。

于邦其实并不是什么村庄城镇,而是一个地名,这里丛林密布,河流交错复杂,当年这里也仅仅只有一两户土著居民居住,更不要说如今完全是原始森林状态,所以说在于邦作战条件十分艰苦。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然而远征军却在如此艰难的自然环境下,将有丛林之虎之称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在日军败退时,甚至还出现了他们在沿路上留下的字条

:中国弟兄不要再追了,这次我们失败了!

要知道二战时期的日军可是十分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誓死效忠天皇”,又如何会主动承认失败投降呢?可见当时远征军给日军带来的心理阴影有多么严重。

也许有人好奇了,这个中国远征军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让日寇如此害怕?他们又和当年在国内作战的部队有哪些不同?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特殊的部队

其实中国远征军也都是中国人组成,只不过他们一般负责对抗法西斯的东南亚战场,指挥官虽然还是由中国人担任,但是在武器等后勤补给上面都是由其他国家肩负的。所以远征军在当时可是颠覆了日军对中国军人的固有印象,武器装备,身体素质无一都十分强悍,那么这样一批铁血之师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原来这是一批由孙立人带队在印度兰姆伽接受训练的部队,在这里中方负责兵源和军队的组建,美方负责提供训练和军械,英方负责后勤和补给,三个国家合资建造的部队,肯定实力不容小觑。

首先是在武器装备上,每名战士都有一支火力强大的美制M4汤姆逊冲锋枪,防弹钢盔,还有各种型号的手雷若干,更不要说其他的迫击炮,山炮,运输汽车等装备了,可以说不论是火力还是机动性,这批军队都超过了同期的日军。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其次是对军人的训练中,当时美方照搬了其西点军校的训练模式,从战士的队列操练,体格训练,战术理论,武器操作方面,到军官的战术指挥,体格训练,沙盘演练,无线电,步炮协同,地空协同方面都一一进行了加强。因为于邦地区丛林性特点,还特地增加了爬山,爬树,武装泅渡等科目,也是十分具有针对性。

最后是军人的补给上面,与国内军粮短缺情况不同,在这里的士兵不仅能够吃饱还能吃好。他们每天的伙食都是营养均衡搭配,同时还有咖啡、雪茄等奢侈品供应,甚至于连香烟,口香糖,维他命丸都配备齐全,这批军人可以说是从里到外都被武装到位。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真理永远站在实力一边

因此在收到于邦战役的进攻命令时,远征军的战士们各个摩拳擦掌,他们要打出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风采,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其实最初我们还是占据下风的,首先是丛林战里面地形复杂,遍布蚊虫,再加上英方提供错误情报导致我方未曾带上重型武器就开始对日军展开了进攻,从而我们的112团陷入了包围之中,造成了112团不小的伤亡。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很快孙立人意识到了事情严重性,他亲自率领113团,114团,第2山炮营全副武装星夜兼程沿着中印公路,经过20多天来到了112团被包围的地区。

彼时守在李家寨的112团1营战士拖住了700多名日军,孙立人援军一到,双方便开始了里应外合,将潜伏在四周的日军逐一围歼。

在远征军绝对火力优势下,日军频频失利,最终只能选择撤退,只不过在绝对实力面前,他们的撤退也显得十分狼狈。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虽说是穷寇莫追,但在特定情况下远征军还是对他们进行了追击,等到孙立人率领新38师渡过大龙河后,

发现了日军留在路边上的纸条,才有了前文戏剧性的一幕。

于邦战役中,日军的第55联队,56联队都不同程度遭到重创,

被我方击毙1200多人,我方伤亡100多人,中日双方伤亡比例一比七。

这可是在抗战时期难以想象的胜利,可见日寇也是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也只能俯首称臣。

1943年于邦战役,中日伤亡一比七,日军留下纸条求饶:不要再追了

小结:

与法西斯侵略主义的交涉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强权压迫下,他们只尊重打不赢的对手,没有实力就不能谈尊严。因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不但适用于个人成长发展,对国家的发展也同样适用。

曾经的我们实力弱小,即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仍旧无法享受合法的权益,随着实力的一步步提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已经在国际上有些许地位。这便是实力带来的优势,可见国防发展,自身进步是当代新中国所必须奋进的目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