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十四阿哥,被多数人认为是储位最大可能者,最终是什么结局

康熙十四阿哥,被多数人认为是储位最大可能者,最终是什么结局

晚年的十四阿哥允禵画像

乾隆登基不久,将作为曾经与其父不相上下“抚远大将军”康熙第十四阿哥允禵被宣布不再圈禁,并被封为奉恩辅国公,这年他48岁。

这个“老十四”作为雍正同母弟弟,乾隆亲叔叔,终于在十三年的囹圄中看到了久违的日光。令人没想到的是,老十四不光未能如八阿哥、九阿哥那样悲惨狱中之死,相反在其侄子掌握帝国最高权力后,竟然不断获得政治地位。

乾隆十三年(1749年)又将其晋为多罗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虽然年岁渐老,经历过风云跌宕的帝国斗争之后,这个老十四已经泰然地过上了得来不易的平静生活,他死后,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并赐谥“勤”。

在康熙的众多阿哥们,这个十四阿哥让康熙非常疼爱。由于从小在政治环境生活,自然而然地参与或无形之中塑造了一种进取争夺的思想。在数位阿哥因争夺储位接连失败后,老十四开始广泛联络各派势力,包括主动联络康熙身边重臣李光地,“待以高座,呼以先生”,这种营造的舆论氛围博得了一时赞誉,甚至一度流传“十四爷虚贤下士”的赞誉。对于当时激烈争夺的敏感时刻,稍有政治常识的人都会判断出,这个老十四“颇有所图”《文献丛编》

康熙十四阿哥,被多数人认为是储位最大可能者,最终是什么结局

康熙晚年画像

历史仿佛也要给这个老十四一个表现的机会,西北战事迅速恶化,接连出现准格尔入侵西藏事件。康熙接到战报后不无悲凉地说:“我年老了,血气衰弱,把这个时期拖延下来,若是年壮时,早就把他们平定了,于是将战报下发给诸位皇子观看。”《清世祖实录》

康熙五十七年的十月十二日,康熙下达了重要的一个决定,任命四十阿哥允禵为抚远大将军,率重兵直驱西藏对付准格尔部队的指令。八天后决定任命年羹尧出任四川总督兼巡抚,作为后方战略供给。允禵驻扎西宁,此刻春风得意马蹄轻,他直接统帅驻防新疆、甘肃、青海的八旗、绿营兵和当地蒙古人部队,号称30万大军,并且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胤禎”,与其四哥“胤禛”音同,以至于容易成混淆。

为了给十四阿哥加持和权威,康熙在给青海各地驻防军官下旨说:“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深知有带兵才能,故命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即与我当面训示无异。”《清圣祖实录》为了全力配合十四阿哥,康熙更换了五位八旗都统,以便于胤禎用兵得心应手。

康熙十四阿哥,被多数人认为是储位最大可能者,最终是什么结局

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影视形象

两年后,十四阿哥胤禎帅军从西宁移驻穆鲁乌苏,管理进藏军务,居中调度。几个月后迅速恢复了西藏社会秩序。作为前线统帅胤禎立了大功,康熙得知后命立碑几年,在碑文中赞颂大将军胤禎自进兵平乱以来的功绩。

在康熙六十年(1721)十月,十四阿哥回京述职,康熙为表彰其功绩,下令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率领内大臣出郊迎接,康熙并且对其奖励外,并进一步对其提出西北用兵战略思想,没多久十四阿哥再度回去西北前线,没想到这是父子最后一次想见,也正因此,埋下了十四阿哥功败垂成的伏笔。

十四阿哥由于军功,愈发对储位表现出强烈的觊觎,虽然远在西北,却找到一个算命的大忽悠,吹捧他“无武当权,贵不可言,将来丁酉九五之尊,运气到三十九岁就大贵了。”《文献丛编》32岁血气方刚的十四阿哥听到这自然更加跃跃欲试。早在第一次离京之前,为了争夺储位,对京城形势很是惦记,他对胤禟说:“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长给我信儿”、“皇父但有欠好,就早早带信给我。”在西北用兵顺利之时,在各种局势对其有利之际,仿佛下一步水到渠成。

只不过,当康熙猝然去世的不久,十四阿哥所有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在其四哥胤禛成为雍正帝后,迅速掌控政局,立即命辅国公延信飞驰甘肃军营,接管十四阿哥大将军印信,又命令陕川总督年羹尧协理军务。并要求十四阿哥胤禎迅速回京吊丧,当十四阿哥千里返回京城后,大局已经,唯有失声痛哭其父,更是痛哭自己的机遇。

没多久,雍正便列举其十四条罪状,说他性格狂悖,在军中有种种不法行为,要将老十四“即政典刑,以为万世臣子之炯戒”。由于雍正心底知道这个老十四的罪状大多都是莫须有,最后从轻发落,将其名字改回允禵,在祖陵处囚禁起来,至此曾经不可一世的十四阿哥彻底跌入到政治谷底。

康熙十四阿哥,被多数人认为是储位最大可能者,最终是什么结局

康熙阿哥们的影视形象

雍正而后又不得不对此事件进行必要的舆论解释,他在《大义觉迷录》中说:“皇父叫允禵出征,就是为了把他放在最远边陲。不知道内幕的人以为是对他进行试炼,将来定为储位。于是他自己也生出觊觎之心。全国人都知道皇父年高体弱,假如真叫他继承大统,怎么会又把他放那么远的地方呢?世间岂有这样的道理。”并指责老十四“妄自尊大,种种不法,我朝大将军如此行事者,从未之闻也。”《上谕内阁》

直到他的侄子乾隆继位,这个叔叔才借着侄子的光重新获得终生,只不过多年的囚禁早已将昔日的“抚远大将军”的意气磨平,在栏杆拍遍的政治风光的背后,他已经对乾隆的所有补偿毫无兴趣。此后他很少与外人来往,偶尔有一些活动也只限于和尚和道士,所谈论的内容也无非禅道。

乾隆二十年(1755)康熙十四子终于走完了跌宕而又曲折的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