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熹为何称姜子牙是“天下之大佬”?伐商到武庚平叛,西周全靠他

朱熹为何称姜子牙是“天下之大佬”?伐商到武庚平叛,西周全靠他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齐国开国国君。后世对他可谓是推崇备至,奉其为‘兵家鼻祖’、‘百家宗师’,位居历代‘武庙’之首,更是在民家传说中被演绎成了‘神上神’,有着‘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之说。

关于姜子牙之仕文王,史书中记载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姜子牙前半生穷困潦倒,在渭水南岸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二人相谈甚欢。文王的太公曾说过‘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这样的一句话,而在遇到了姜子牙后,文王认定姜子牙就是他太公所说的那个圣人。因为文王的太公盼望那为圣人很久了,故文王以‘太公望’称姜子牙。与其同车而还,拜为太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语,就是经由史书中的这段记载加以演化而成的。

朱熹为何称姜子牙是“天下之大佬”?伐商到武庚平叛,西周全靠他

二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经在纣王手下做官。因为纣王无道,便辞官离去。游说于诸侯之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能够信任他的君主。直到他遇到了周文王,才得以受到重用。

三说姜子牙本是一个隐士,文王被囚羑里,闳夭与散宜生听说过姜子牙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所以向他讨教解救文王的办法。而姜子牙也听闻过文王的仁德之名,有投效之心。三人一拍即合,遍寻美女良驹、奇珍异宝为贡品,将文王救回。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姜子牙是文王、武王时期的太师。

文王自羑里归国,内修德政,外行兵事,致使天下三分之二归附于周,大多得力于姜子牙的谋划。武王二次于盟津会盟诸侯,更是在姜子牙的劝说之下,才下定了伐纣的决心。牧野之战,姜子牙甚至以百岁高龄亲身参战,统领百余勇士,驾车冲阵,最终赢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

天下既定,武王封姜子牙于齐营丘。姜子牙治国,因其俗,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用时短短五个月,就将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而天下百姓也多归附与齐国,齐国渐渐的变得强大起来。

关于姜子牙,有《六韬》一书流传,盖集先秦之军事思想之大成之著作,兵家权谋之始祖。后世兵家思想,多受此书影响。诸如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军事家,大多法从《六韬》。至北宋神宗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

另关于姜子牙,有‘平易近人’、‘覆水难收’之典。

平易近人,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本为‘平易近民’,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为‘平易近人’。

周公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他治理鲁国,伯禽治理鲁国,变其俗,革其礼,用时三年,方见成效。姜子牙听说后,感叹道:“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朱熹为何称姜子牙是“天下之大佬”?伐商到武庚平叛,西周全靠他

覆水难收,相传姜子牙妻马氏不堪其贫,去之。后其贵,马氏复归。姜子牙取水倒于地,马氏只得泥,不复得水,故姜子牙未与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