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作者:陈总006688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这是一段留下历史记载的趣闻轶事。乾隆皇帝素以才情著称,喜欢与臣子切磋,时而出些刁钻题目,考校文人墨客。而刘墉是个聪明才智,不畏权贵的大臣。当乾隆命他以自身为题作诗时,矮小驼背的刘墉不卑不亢,将自身容貌毫无保留地写进诗中,最后更公开指出皇帝的过错。最令人好奇的是,乾隆并未对此恼羞成怒,反而褒奖有加。两人从这一次不平凡的相遇开始,结下了何等渊源?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一、乾隆赏识才能,偏执于容貌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乾隆皇帝自小身怀绝学,对文学造诣颇深。及至登基,他更是将"文治武功"作为一大治国理念。乾隆热衷于考校文人墨客,时常设难题以试其才华。只有机智过人者,方能在这般问答之中,临危不乱,反败为胜。

然而,乾隆虽推崇文治武功,但对臣子的相貌,也是格外看重。这位明君固然英明神武,可偏好俊秀潇洒之人,有些许审美的偏执在。曾有一度,乾隆对那些生得矮小丑陋的官员,往往不太喜欢,认为这样的人容易使朝廷形象扫地。

乾隆年少时,在师从御史大夫章学诚的时候,老师常常教导他"才德是修身第一位,有德方能有容"。乾隆虽颇有自知之明,但仍对于俊才的外表留有执念。尽管他固然有识才眼光,但对于相貌实在太过挂礙。章学诚离世后,乾隆少了恩师的规劝,这种缺陷难免在即位后的朝政中有所流露。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刘墉是当朝一位文采卓越的进士。他自小家贫,但勤奋好学,终以出众的才华入仕为官。可就是这位一表无才的儒士,却因其畸形的体貌,使乾隆对他生了一些戒心。在殿试的当天,乾隆皇帝看到刘墉这副丑陋的外形,禁不住心生不喜。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殿试中刁难考校这个第一名的考生。

二、刘墉机智应对,诗词毫不遮掩

刘墉自小便是个聪颖过人的孩子,他五岁就能诵读四书五经。年少时,他就发现了观察事物的独到之处。他热衷于格物穷理,无论是草木虫鱼,还是日月星辰,无一不被他看在眼里。他注意到了大自然中的种种奥秘,这也为他今后的才华铺垫了基础。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及至八岁那年,刘墉开始阅读诸子,并依自己的感悟修改注解。他自创的注疏别具匠心,堪称儿时杰作。十岁前后,他便一鸣惊人,已在本州小有名气。到了二十岁,他开始爱好诗词,几经殿试,年年高中。高中殿试的前三名,均可入仕为官。刘墉常年名列前茅,终因才高望重,被朝廷延揽。

刘墉生于河南商丘,粗骨阔体,生得虽丑陋,但内心刚直诚实。他虽无俊朗的相貌,却有宏大的胸襟和远见卓识。就在这样一个阔别形纠之人,终因才华出众,入主乾隆法眷。

乾隆于殿试之日,见刘墉骇人的模样,不禁打起了小算盘。皇帝命他以自己为题作诗,想望他自省而退,从此绝了仕进的机会。然而刘墉并未因容貌而自怨自艾,反而将形体写入诗篇,大大方方地述说自己的长相。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刘墉首先写道"胸凸满经纶,背驼顶乾坤"二句,形容自己身材矮小,胸驼背佝。接着是"慧眼辨忠奸,单腿跳龙门"二句,意指自己虽有驼背残疾,仍有慧眼识英雄。再写"丹心扶社稷,涂脑谢皇恩"二句,表明虽然形貌不佳,但仍怀报国之心,感谢朝廷的栽培厚恩。

到了最后两句,刘墉停了下来,神情黯然。乾隆皇帝见状,虽略感不快,却促他把话说完整。刘墉这才道出"以貌取人者,岂是贤德人"两句。乾隆一怔,随即会心,并未恼怒,反而大加赞赏这位敢直言进谏的儒生。

从此,乾隆终于放下了对刘墉的成见,将他留在身边。这位形貌不扬的文人,却以自身才华和胆略折服了明君。在往后的岁月里,刘墉也因诗词口才,常伴驾出行,为皇帝解闷解愁。乾隆曾称赞道:"吾之刘公,不仅是才高识远,且胆大心直,朕几世所难遇也。"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三、乾隆大为赞赏,情逢知音难能可贵

刘墉临危不乱,反将个人容貌暴露无遗,这种坦率大度使乾隆大为赞赏。自此之后,乾隆对刘墉另眼相待,时常命他侍从左右。

乾隆固然有才识卓群的本领,但在执政之初,偶有些许狭隘之处,一味看重外表。直到相遇刘墉这位诚恳之人,乾隆才意识到容貌往往无关个人品德。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没有亲身遇到刘墉这般直言无隐的臣子,乾隆恐怕难以及时改正这一缺陷。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自此之后,乾隆便与刘墉有了更多亲密接触。皇帝发现这位儒生不仅才高八斗,而且为人正直机智,常能在关键时刻提出中肯见解。刘墉谏言虽然严厉直白,却切中要害,让乾隆获益良多。朝中更有"世人但知刘公之理学渊博,不知其实为陛下最佳参谋"的说法。

有一次,乾隆在宴会上品评诗词,口占一首咏雪的新作。刘墉听后便说这首诗写得不太好,因为"窗中望出去,只见沉沉白雪漫天飞舞,所以应当着眼于落雪本身"。乾隆听罢,恍然大悟:"刘公析理透彻,说得极是。"从此乾隆更加欣赏刘墉博学多能的才干。

又有一回,乾隆正在温习兵书,准备挥师远征。刘墉在一旁侍奉,乾隆突然问他"朕正欲出征塞外,你认为需要留意何事?"刘墉思虑半晌,回答道:"军旅万里,要尽量避免伤亡。此外,武将常有骄纵之习,亟需加以防范。"乾隆连连点头,惊赞不已。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从这两件小事可见,刘墉常能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乾隆被这位老臣的忠心耿耿所打动,不禁感慨知音实属难能可贵。此后每逢重大决策,乾隆都会先请教刘墉的高见,并极为采纳他的谏言。乾隆甚至说过:"朕若能早些遇到刘公这般知心人,想必不会有太多过错。"

四、皇帝重用刘墉,珍视其忠直劝谏

乾隆欣赏刘墉的才华睿智,更钦佩他的忠心耿耿。是以刘墉从殿试一役后,便受到乾隆的赏识,一步步被重用。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起初,刘墉只是在乾隆身边侍奉。他随从有道,颇得皇帝喜爱。不久,他便被委以编修四库全书的重任。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需汇集天下学者,搜罗典籍善本,编撰详实的提要。

乾隆十分看重这一工程,他希望能彰显朝廷文治武功的宏图霸业。身为总纂官的刘墉,自然事无巨细,悉心操持。在他的倾力主持下,四库全书总计收录了三千六百余种书籍,成为后世研究古代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正是由于在四库全书一役中的卓越表现,刘墉备受乾隆器重。不久,乾隆又将他提拔为礼部尚书、内阁首辅,管理朝政要务。这位儒生平步青云,成为当朝极受宠信的重臣。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就在刘墉新任期间,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时任礼部尚书的纪晓岚因贪污受贿,被乾隆亲自查办。然而在审理过程中,纪晓岚竟然大言不惭,狡辩推诿,更是诽谤朝中重臣,意欲混淆是非。

面对这种罔顾朝纲的大逆不道,刘墉毫不畏惧,直陈事实真相。他据理力争,一一反驳纪晓岚的谰言,并将其种种罪证摆在乾隆面前。乾隆由此彻底看清了纪晓岚的狼子野心,大为震怒,将其重重处斥。

纪晓岚事件给刘墉树起了忠直为官的形象。从此,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凡提及刘墉,无不赞叹他为廉洁奉公的楷模。更有诗人盛赞他"宰辅初无馀私心,保全朝纲一笔身"。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五、平生狂骚不销声,丑陋容颜终见珍重

刘墉一生矮小丑陋,但他却以才学征服了明君乾隆。这位儒生不仅学贯中西,而且诗词狂放,颇有狂骚之气。乾隆看重他的才情洞见,亦欣赏他诗词的出口成章。

刘墉自幼便有非凡的文学天赋。他七岁时便能作诗,且字里行间洋溢着冲天的豪气。及至年长,他更是诗文并茂,撰文如狂,常被人称为"诗癫"。他的诗作多半咏怀自然山水,抒发壮怀逸气。其中的豪放豪迈,令人赞叹不已。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有一回,刘墉应诗社之邀,作咏艄咏怀春的长诗一首。这首诗纵横恣肆,字里行间自由奔放,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其中写道"放浪清游宛转去,艄艄随波野径通。逍遥风月不羡仙,惟有艄公是我翁"。这般狂放豪迈之作,令诗社中人无不拍案称奇。

乾隆皇帝读过这首诗后,十分赏识刘墉的才情。不久,便有诗人献上一组七绝七言诗,对刘墉的才学盛赞不已。其中写道:"六籍浑涨满经纶,棹艄纵横谢遗芬。孰云骘骆支体丑?万古扭曲野人魂。"看似夸张的词藻,实则切中了刘墉不拘常规的气质。

在朝为官期间,刘墉除了殚精竭虑操持政务,亦常应诗社和乾隆的要求,撰写绝妙诗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乾隆亲自修撰的那一部《圆明园记》。这部园治著作,记录了当时圆明园建造的盛况,堪称经典力作。

乾隆殿试刁难刘墉,要求他以自己为题写七言,刘墉反骂:以貌取人

对于平生才学,刘墉从未自卑。他常常说:"吾之才识平平,只好自得其乐而已。"这种谦逊自持的作风,更令乾隆由衷赞佩。后人评价他时,亦将其才学和品性并列看待,认为"两者浑然一体,方成大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