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因为他是昏君,所以他的作为都是负面的,真是这样吗?

商王帝辛,是商朝最后一代君主,后世称“商纣王”,也是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一代君主。

提起“商纣王”我们脑海中或许会马上闪现出小说和影视剧中,那个沉湎酒色、残害忠良、穷兵黩武的暴君形象。或许真实历史中的帝辛也是有些残暴的,但这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在人们的认知中,亡国之君定然是个昏君,传了几百年的商朝王朝,最终在帝辛手上亡了国,这个昏君的罪名帝辛似乎是甩不掉的。

因为他是昏君,所以他的作为都是负面的,真是这样吗?

但正所谓“冰冻非一日之寒”,百年基业又岂能是一朝一夕能够毁灭的。事实上,早在帝辛继位之前的六任商王时期,商王朝就已经在衰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了。至帝辛接手商王朝时,这个王朝已是大厦将倾,积重难返了。

远的我们姑且不谈,就说灭亡商朝的周国和商王朝之间的矛盾,也是早在帝辛的爷爷文丁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文丁时期,西方的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而商王朝却在走下坡路,文丁为了解除周人的威胁,就杀死了季历。《晋书·束晰传》引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说:“文丁杀季历”。季历是周武王姬发的爷爷。因此商周之间的矛盾实在是早在文丁时期就已经埋下。

因为他是昏君,所以他的作为都是负面的,真是这样吗?

据《太平御览》引古本《竹书纪年》称:“帝乙处殷二年,周人伐商。”小部落起家的周,为前代商王所惧,此刻又胆敢攻打大商王朝,这既可以窥见商王朝是有多么衰落,又可以看到矛盾已经激化的商周之间,大战是在所难免的。

帝辛继位后认识到,几百年的统治,致使贵族人群数量庞大,这些人凭借着贵族的身份对国人进行大肆的掠夺和剥削,致使各民族和众多腐败无能的贵族之间矛盾重重。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与巩固商王朝的统治,他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商代史》也认为帝辛进行了制度完善的尝试,只是书中对其所进行的制度改革,全然是从负面角度进行的解读,似乎负面的改革更符合他亡国的历史调性。

因为他是昏君,所以他的作为都是负面的,真是这样吗?

但从他做到了,自己父辈和爷爷辈以及几代商王,都未能解决的东夷之患。我们有理由怀疑,帝辛所做的一切改革倘若都是负面的,都是为追求自己的享乐,那么他何以能做到,先辈几大君王都无法使东夷臣服的呢?至少,在那个生产力尚不发达,交通条件极其不便的时代,大军征战远方,所用时间又岂能是几个月。就按《商代史》对帝辛征伐东夷所需时间为250日的统计来看,几十万大军那得需要多少粮草?要打赢战争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持这是不可想象的。但帝辛做到了,他不仅打败了东夷使其臣服,而且还把商王朝的势力扩展到了江淮一带,促进了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他的改革有极大的可能性是促进了商朝经济发展的。只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又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如此也就不能够否认帝辛是有所作为的君主了。

因为他是昏君,所以他的作为都是负面的,真是这样吗?

帝辛的用人方式,也是他被定为昏君的重要罪状。在用人方面,帝辛没用重用以前的那些世官大族,而是提拔了一批罪人和社会下层的人员,见于史籍的有飞廉、恶来等。然而他的这种用人方式也多被冠以重用小人奸臣的罪名,因为他是昏君,削弱打击贵族势力这种事情,是有为君主做的,岂会发生在他身上呢?

史料对帝辛任用的这些人,虽然记载的不多,但从仅有的记载来看,恶来为帝辛作战为周武王所杀,飞廉替帝辛办事,在得知帝辛已死后,隐居深山为帝辛祭祀,这很难说他们是奸臣小人吧。后人之所以视帝辛的用人方式为任用小人,是因为他们先给帝辛打上了昏君的烙印,昏君所做的一切都只能是负面的,这实在是以结论为中心而进行的本末倒置的解读。

因为他是昏君,所以他的作为都是负面的,真是这样吗?

至于帝辛残酷诛杀贵族的罪状,想必多半是贵族们得不到重用,既得利益受损后和帝辛争斗的结果,历史上又有哪一场改革,是没有反对而和平进行的呢?只是帝辛处理的方式太过极端和残酷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