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摘要:

01、在我们身边都存在两种人:一种是总想要(觉得有必要)为别人负责的人,有时候宁愿牺牲自身利益,也要让别人满意;一种是总想要别人为自己负责的人,在他们的眼中有太多的“天经地义”,你总会被他们各种“绑架”(道德绑架和情感绑架)。前者总在憋屈,后者总在心寒。

02、事实上,两者并非泾渭分明,他们只是同一类人——缺乏界限感的人。我们自身或许也都是这样的人,因为我们往往都有类似的特征:我们总在意别人的评价、总想证明自己是个“好人”,为此我们能做很多自己不心甘情愿的事情,也会因为理所当然地要求他人也这样对我们。

03、这不怪我们,因为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严重缺乏界限感的社会,我们善良而又“负责任”的父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缺乏界限感的人,我们的学业、事业乃至婚姻甚至还会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他们操了一些不该操的心,最后糟了一些不该糟的心(比如任劳任怨为孩子包办一切,最后却责怪孩子成为“巨婴”)。

“界限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多半是心里有数的,问题是我们所面对的终归还是身边那些最亲近的人。缺乏界限感的人,不仅自己憋屈和寒心,身边的人也不好受,因此往往都没有好的生活体验。

最关键的是,它好像能代代相传。

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界限感”是每个人、每个父母都需要重视的事情。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文 | 陈老实YOLO

编辑 | 神逗奶爸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缺乏界限感的尴尬表现

我的大侄子(在武汉上高职),前段时间学校放假了,在我家玩了几天。

他喜欢电子游戏,很是痴迷,平时不是自己在打,就是在看直播。

有天晚上,他看着看着,就突然很“神经质”地开口骂了出来,甚至差点把手机摔地上了。

他看起来很生气,但我们确信没人惹到他。

然后只见他平复了一下情绪,拿起手机就开始打字(发弹幕)。

您知道为何吗?

他只是在看游戏比赛直播,他支持的战队表现得太“拉垮”,完全不符合他的预期。

他说他是其中某位选手的“铁粉”,因为不爽,就发弹幕抱怨了几句,然后就被别人喷成”黑粉“,很快也被禁言了。

“我关注了他三年多了,他那时候才几个粉丝?就因为几句不好听的话就把我禁言了?!太让人寒心了……”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里面有一个很神奇的逻辑:我是你的粉丝,虽然我并没有为你付出什么,但是我喜爱你,你就得为我的情绪负责,你就得打出我想要的成绩,如若不然,我就会很生气!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无处不在发生,比如面对中国足球的时候,我们总是那么的恨铁不成钢,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懂,但却很热心地分析其中的原因。

我们恨啊!可是凭什么恨呢?那是我们的事情吗?完全是因为他们没达成我们的预期、辜负了我们的热心?

这样的情绪很常见,也是我认为国人普遍严重缺乏界限感的原因(我自己也不例外)。

我想说的是,这只是我们在家庭当中缺乏界限感的一种衍生,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的父母们对我们有要求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却传承了这样的意识,我们对别人的事情出奇地热心,我们居然还会期望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人为我们的情绪负责任!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缺乏界限感的影响:

声明一点,我说这些,不是在谴责父母和讨伐那些养大我们的人,但时代在发展,有些事情我们必须得看清。

先说件小事情,我儿子上幼儿园没几天,就学会了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回来会跟我们说,其他的小朋友应该也都记住了这句话。

然而,家长群里很快就有了不和谐的声音:“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自己做,能做好吗?我看是老师想偷懒吧!也太不负责任了!”

附和者甚多!

问题有多糟糕,您看到没有?

界限感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紧接着就是区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他人的事情,再接着就是自己该为哪些事情负责任。

然而,很多人自小就在父母的干涉下让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小时候跌倒了,父母心疼,会立刻扶他起来;大一点能独立上学了,父母还是会风尘仆仆、早晚接送;孩子考大学了,填志愿、谈恋爱都是在父母掌控之内的事情;孩子成年了,找个工作、结个婚,不仅是父母的事情,还会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

到最后,轻则孩子没了生活自理能力,重则不知冷暖、缺乏主见、没有分寸,成为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巨婴。

目之所及,没几个人会以孩子的角度去考量这些事,都会下意识地、热心地凭借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意愿来“苦口婆心”。

的确,为了让我们爱的人开心,我们都会为他们做很多事情,可一旦界限模糊不清,就会产生一些极端的情形:没有感受到付出得到的快乐,反而是感到心寒甚至心生怨恨。

更严重的是,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也很难形成清晰的自我意识,要么总觉得自己该为父母和他人的事情负责任(为了让他人高兴,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总在左右为难、苦苦挣扎;要么习惯性地把“锅”丢给别人,认为别人有义务为自己负责任,擅长情感绑架和道德绑架,幸福和快乐也全依赖别人。

所以,不管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父母界限感模糊的常见表现有三:

1、越俎代庖,什么都要管。

2、殃及池鱼,迁怒孩子。(很多孩子在家里扮演着“出气筒”的角色,父母自己不高兴了,只要孩子有不好的表现,就会被逮住责骂一番。)

3、情感、道德绑架(通常是孩子成年后在面对的事情)。

父母这样做,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得已的原因,我们也从不否认他们的出发点(真心是想为孩子好),但结果说明一切,很多时候,是适得其反。

其实,培养界限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并不那么难,也有三件很简单的事情可办:

1、允许孩子有秘密;

2、入侵孩子领地时,提前说一声;

3、不替孩子做决定。

别看它简单,实际上都是对孩子“自我”的尊重,有利于让孩子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从而具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界限感。

共勉!

——END——

国人模糊的界限感,让憋屈和寒心世代重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