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作者:南方都市报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2021年,结束了一顿“漫长”的“复刻”“消失的名菜”研发之后的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徐锦辉在谈论起“消失的名菜”复原的全过程中,对每道名菜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一道都印象深刻且值得回味。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而谈论起自家的“年夜饭”时,徐锦辉表示,“那肯定是必须有鸡,有虾”,而最希望做的一道菜:“希望跟儿子一起做一顿糯米饭”。原因很简单,“因为儿子很喜欢糯米饭”。

记者留意到,在“消失的名菜”系列2中也有“糯米饭”的复原,徐锦辉会不会采用一下“消失的做法”来制作家宴的年夜饭呢?

徐锦辉告诉南都记者,“消失的名菜2中有糯米饭的部分,但那道菜比较繁复,不太适合年夜饭的家宴,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完成适合家庭的糯米饭”。

“制作糯米饭,我会先蒸熟,然后放置到冰箱中过一宿,翌日再辅以冬菇、腊肠、虾米等佐料一起炒”。

“做糯米饭,多数师傅不会有冰箱过夜的步骤”。

“放冰箱里,主要是令糯米干爽”。

这道大厨秘籍的糯米饭可以当年夜饭的“主角”。

“绣花”功夫做粤菜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古法脆皮糯米鸡

说起“消失的名菜”第二季,那简直是用“绣花”功夫来做粤菜。比如说这道含有“糯米饭”的名菜——彩衣红袍(古法烧金钱鸡),其实,“糯米饭”只是“配角”,这道菜最大的技巧是起出整张的鸡皮。

据介绍,这道菜源自百年前粤菜师傅手艺,制作中“起皮”的环节,要保证鸡皮完整如初、薄如蝉翼,最考验厨师烹饪的“绣花”功夫。口感上用“内有乾坤”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透过“鸡包米”,用去骨全鸡裹住糯米的方式下锅油炸炮制,然后像烧烤乳猪般切件摆盘。“乾坤”指的是用腊味、冬菇、虾米等12种配料炒制的生炒糯米饭,米粒分明而不浆糊,食材丰富。鸡汁和腊味精华被糯米充分吸收,糯米香而软化,分外滋味。将切件的糯米鸡拼成凤身,凤尾的部分则是另一道传统烧味——烧金钱鸡。把鸡肝、冰肉和肉眼长时间腌制入味,然后在每种食材间穿插薄薄的姜片串起烧制,滋味浓香。切成圆块砌成凤尾,凤凰彩衣栩栩如生。

懂“绣花”功夫的粤菜大厨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徐锦辉

本文的主角是“老广”大厨,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徐锦辉,江湖人称“辉哥”。

擅长粤菜烹饪的徐锦辉荣誉等身,2017年荣获世界粤菜厨皇协会颁发“世界粤菜米其林星厨”荣誉称号、“世界粤菜烽火骑士金奖”;2018年荣获中国饭店协会颁发“国际五星总厨”称号, 常年担任每一届烹饪比赛的裁判员;201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香港学术评审局评定为“亚太厨皇艺术功勋人物”,2021年荣获广东省“粤菜师傅”五星名厨等。自1991年起,徐锦辉师傅服务中国大酒店至今已超过30年。业界评价,徐锦辉由普通厨师发展成为酒店中餐菜式创作和烹饪的主力大厨,离不开其自身在粤菜烹饪创作上的丰富经验和扎实的功底,还有其大胆尝试和刻苦钻研的工作精神。

这2年参与“消失的名菜”复原,徐锦辉感慨良多,“消失的原因自然是被市场淘汰了,有可能是食材、物种的消失,但粤菜的技艺不能消失”。因此,他表示,“最想传承的是粤菜的制作技艺”。他透露,在“复原”过程中除了翻阅粤菜古籍就是请教众多粤菜泰斗师傅,经常还被“骂”。每一道菜的还原过程都很难,因为食材在变、味道在变、设备在变,食客的需求在变,但老师傅教导的“绣花功夫”技法不能忘,“功夫”不能“偷步”,比如一道柚子皮的菜就需要花3天的时间制作。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绿柳垂丝戈渣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鹧鸪粥

在辉哥“复原名菜”的印象中,尽管每一道都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珍贵,但他还是重点回忆了其中2道:充满诗情画意的绿柳垂丝百年前曾盛极一时,是采用成年大甲鱼最外一圈的裙边,与拆骨甲鱼肉一同起丝,同样体现刀功的精湛,配菜戈渣讲究海鲜汤推煮的技巧和油炸的火候,目前市面已难寻踪迹。鹧鸪粥虽名为粥,实则内无粒米,全以鹧鸪拆骨取肉成蓉,与淮山蓉、燕窝等同煮,是粤式“功夫菜”的代表之一。鹧鸪粥作为羹汤,与清汤和合鸳鸯一起,一浓一淡,构成了传统粤菜宴席的基本规制。

徐锦辉表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寻回失传技艺的初心,不仅在重现再现,更在于应时而变,适应市场需求将技艺加以改进,为其源源不断地注入和延续生命力。”

“粤菜江湖“的文化价值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绣花”功夫做粤菜!大厨徐锦辉:最想传承粤菜的制作技艺

粤菜,以其口味鲜香,选料精细,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广为人知,其精湛的技艺不仅传承了千年,更成为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

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携手共同推出的“消失的名菜”系列文创美食杰作令业界侧目。

记者了解到,2020年,广州博物馆携手中国大酒店策划了“消失的名菜”文创项目,让藏于博物馆里的老物件,活在老菜单中的传统粤菜筵席制式重新回到大众的餐桌上面。

该项目一经推出,备受市场关注和热捧,许多食客慕名前来,预订品尝“消失的味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了起来,让传统的粤筵规制和文化意涵得以传承。

在此基础上,2021年,广州博物馆与中国大酒店再度携手,推出第二季“消失的名菜”:粤宴中国,从还原传统菜式、重现日渐式微的烹饪“绣花”功夫以及现代厨师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展现粤菜的魅力。

2022年1月6日起,中国大酒店的四季厅推出了“粤宴中国”(“消失的名菜”2)全席及散点名菜,因为菜式需花费时间和功夫,全席需要提前3天预订,部分散点名菜也需要提前一天预订,农历新年假期(除年夜饭外)也可进行预订(消失的名菜2,适用于午餐时段11:30-14:30,晚餐时段18:00-21:30)。

知多D:粤菜溯源

岭南自古就物产丰饶,秦始皇平定百越后,拉开了中原与岭南地区交流的序幕。汉文帝时,南越王赵佗归附中央政权,中原与岭南的交流渐趋频繁。中原地区的饮食制作方法和食物种类传入岭南,与岭南本土的饮食风俗融为一体,粤式饮食由此发端。在广州发掘的汉墓遗址中,出土了各种果实种子和猪、牛、羊、鸡、鸭、鹅等禽畜;还有泥蚶、青蚶以及禾花雀等。

汉末和南宋两大时期,大批中原士族南下,中原的烹饪技术随之流入岭南,唐宋时期,粤菜作为独立菜系已初具雏形,典籍中可见“南烹”之名。到了清代,广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经济重镇,这就加速了南北风味在此交汇与融合。广州历来是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在饮食上更是兼容并蓄,粤菜师傅们不断吸收其他菜系的精华,尤其是“满汉全席”和“陈塘风味”两大流派,并根据本地环境、民俗、口味、嗜好加以改良和创新,使粤菜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并登上了“执牛耳”的地位。

辛亥革命以后,广州作为革命的策源地和经济文化的衍生地,粤菜也日臻成熟。岭南饮食通过北京的谭家菜与本地的太史菜深入人心,在上海更以海派粤菜获得“国菜”的殊荣。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食在广州”的招牌享誉海内外。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