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初中生世界

青春世界 精彩无限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孤山的泥狗会唱歌

记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泥狗】社团

靖江市的西北角,有座孤山。金秋时节,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靖江市实验学校“泥狗”社团的成员们,在指导老师李娟、陈燕的带领下,扛着锹,挎着篮,行进于孤山脚下。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

孤山一带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泥狗。传说,泥狗的原型是一只义犬,古代靖江发生瘟疫时,它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人们为了纪念这只义犬,纷纷制作泥狗。这种用黄泥捏出的小狗泥塑,造型古拙,夸张又不失憨态。而泥狗的原料取自孤山东南角的黄泥,这种泥土杂质较少,黏度高,干而不裂,弯而不断。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泥狗”社团的成员们正是为了采泥而来。

“让孩子们亲手挖掘泥土,制作泥狗,感受劳动的快乐,提高动手能力。”李娟老师说。增强孩子们的劳动技能,是泥狗社团成立的初衷之一,而更重要的初心是,让泥狗这一地方文化“活化石”能够代代传承,让孩子们在文化传承中培养人文情怀、审美情趣、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等。于是,在2017年,“泥狗”社团诞生了。

这才有了“泥狗”社团与孩子们的故事。

只是因为在庙会上多看了你一眼

对“泥狗”社团的成员们来说,孤山是个从小就熟悉的地方,泥狗更是从小就爱不释手的小玩具。

“三月三,上孤山。”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孤山镇的庙会热热闹闹、人山人海。几乎全靖江的人都会拥进庙会。这儿更是孩子们玩乐的天堂。

社员王梓树还记得第一次逛孤山庙会的情形。庙会上的新奇玩意儿让他眼花缭乱,但最让他着迷的不是好看的糖人,也不是美味的汤包,而是五颜六色、造型可爱、能发出清脆哨声的泥狗。

“摊位上的泥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它们不仅颜色鲜艳,而且能吹出响声,真是太好玩了!”王梓树说。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后来,王梓树在学校社团简介中看到“泥狗”社团,惊喜万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经过选拔,王梓树和其他40多名同学一起,成为“泥狗”社团的成员。

王梓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亲手做出与孤山庙会上一样好看好玩的泥狗。他期待着。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让泥狗唱得更响亮

尽管制作泥狗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每一步都十分考验耐心。

从孤山采回的黄泥,要剔除沙子,再晒干、碾细,才能加水、和泥。接下来,还要完成捏头、捏身体、捏四肢、捏嘴巴、捏耳朵、做眼睛等繁琐工序。

“老师,我的泥狗吹不响!”

“老师,我的也是!”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社员们都被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打响难倒了。打响不仅考验耐心,也考验技巧。做得好,泥狗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哨声,做得不好,泥狗就“哑”了。

李娟老师和前来帮忙的非遗传承人钱奶奶,拿起制作哨孔的木棒子为大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道:“先在泥狗的鼻子上面打个孔,再在脖子下面打个孔,要使这两个孔相通,空气才能够流通,泥狗才能吹出声音。”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社员周彦贝起初也没能做出吹得响的泥狗,但她默默记下老师的讲解。放学回到家,她拿出从学校带回来的黄泥,一遍遍做着泥狗,不断尝试打响。终于,在她尝试了30多次后,泥狗发出了胜利的哨声!

“我的泥狗终于能吹响了,声音又脆又响。这件事教会我,凡事都要不断尝试,不到最后不放弃。”周彦贝的脸上有春风拂过。

看“我”七十二变

“同学们,泥狗的造型不局限于狗,可以变换成各种动物的造型。”李娟老师启发社员们。

这下子,大家都拿出看家本领,天马行空地想象。孔雀、燕子、老虎、金鱼、青蛙……各种动物造型的泥狗出现在社员们的巧手上。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社员刘婧陆记得老师讲过龙的造型特点:鹿角、蛇身、鹰爪、鱼鳞、马脸。“能不能根据龙的造型做出恐龙呢?”刘婧陆先捏出一个龙的造型,然后让趴着的龙立起来,又在龙的背上加了立体的刺。于是,一只活泼泼的“恐龙”诞生了。

社员黄弈橙也有了好点子,他用前几天买来的彩泥为小燕子做了顶帽子,为小老虎加上了花纹,给小鸭子头上插了一朵花……

这是啥东东?吹出的声音又脆又响!泰州靖江的孩子们带你一探究竟

泥狗在社员们的手上有了新面孔,也有了新的生命。

当泥狗走进校园,走入孩子们的生活,或许改变了样貌,但不变的是质朴憨厚、充满道义的精神象征。

欢迎大家订阅《初中生世界》杂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