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廷危殆之际,为何指挥不动自己重金组建的北洋军?军心不向君!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解释清政府组建新军(包括北洋新军)的背景,离开北洋军成立的背景去谈这个问题,都无法剖析其真正原因。

清政府并非一个新成立的政权,它已经存在了两个多世纪,原来有自己一套自己的军队系统。那它为什么要放着自己原有的军队不用,非要另起炉灶,再搞一支新军——北洋军呢?

清廷危殆之际,为何指挥不动自己重金组建的北洋军?军心不向君!

表面上看,是因为大清自从鸦片战争后,国门被列强的舰船利炮洞开,一次次挨打,割地赔款。昔日的辉煌成为过眼云烟,昔日的威严荡然无存。清廷统治者意识到中国跟西方存在的差距,明白挨打的原因是因为军队落后,所以才不惜代价,重金组建一支现代化的部队,向西方学习,希望能扭转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是清廷组建北洋军的初衷。

但在满清的精英,尤其是汉族精英们看来,满清政府的亡羊补牢已经为时太晚。

如果说中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跟俄国的一系列冲突,中国政府割地赔款是因为国力落后于西方国家,被洋人痛打还有情可原的话;而中国在朝鲜的失败,在甲午战争中被邻国日本狠揍,就无法用中西对抗,我们赢不了人家这个理由来解释了。

清廷危殆之际,为何指挥不动自己重金组建的北洋军?军心不向君!

说真的,世界上哪个民族都有崇拜强者的心理,汉民族也不例外。

满清作为少数民族,当年能够统治一个人口比自己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中原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战力强大。

大家什么都不服,就服拳头。

在中原人看来,清朝军队就是勇猛,就是彪悍,就是不可战胜,我们不听他的听谁的。

清廷危殆之际,为何指挥不动自己重金组建的北洋军?军心不向君!

但不可一世的清廷军队,不但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被英法和俄国打得满地找牙,还被东方小国日本打得找不着北。

甲午战争后,清廷在汉人心里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垮塌了,满清的政权合法性也出现了问题。

以前,汉人都会觉得,被清廷统治是天经地义的,毋庸置疑的。因为人家威猛、强大,就该是中国的合法代表。

可是,现在你不但被洋人欺负,也被日本人挤兑,你的伟大呢 ,你的正确呢?你还有资格当中国的老大吗?

老百姓提出这个质疑倒不是那么可怕,就怕清廷的鹰犬和走狗,也觉得清廷没有了当老大的资格,统治者不再神圣,不再英明,不再可怕,他们甚至为有这样的老大感到羞耻。一旦这样,清廷的军队、清廷的将领还会对清朝政府死心塌地吗?

论威望、论韬略、论人品,袁世凯不过是个二流角色,到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跟前一比差远了,但为什么为满清掘墓的不是他们三位而是袁世凯?

哪个时期都有权力斗争,都有派系斗争,都有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为什么北洋军几乎成为袁世凯私兵,跟清廷的关系演变为敌我矛盾,不可调和,原因就是清廷的执政合法性出现危机,清廷的汉臣们对主子出现了信任危机。

打个比方,就是一帮小弟跟着一个老大,老大出手狠大家都怕他,别人也怕他,所以大家心悦诚服跟他干。可是后来渐渐发现别人不再怕他,反而他常被别人打得磕头求饶,你还会赞成他当老大吗?你一定会说,瞧他这份德性,有什么资格当老大,我当老大肯定比他好。

尤其庚子国难中,清廷的鹰犬们亲眼看到自己的主子在列强到来后,惊恐万状、哭爹喊娘、狼狈逃窜的熊样,谁还对他有丝毫敬畏之心?

最要命的是,清朝统治者希望新建的军队注入新鲜血液,任用留日归来的学生,让他们担负起军队重任,担任管带和标统,企图削弱袁世凯的影响。

清廷危殆之际,为何指挥不动自己重金组建的北洋军?军心不向君!

但北洋军中的骨干,在日本不但学到了先进的军事知识,还学到了先进思想。

那些曾经留日的学生,很多都接受了孙中山同盟会的民主思想,脑袋里的忠君思想被连根拔起,一个个都变成了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

这时候的北洋军不好控制,原因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了,是军人的立场动摇了,思想乱了。

这样一来,就是把清朝统治者累死,把袁世凯宰了,也无法控制北洋军队。

当满清统治者感觉这支军队被袁世凯操控的时候,他们的去袁化动作不可谓不大,一出手就解除了北洋军中袁世凯的臂膀、第六镇统制赵国贤的职务,继任第六镇统制的段祺瑞又因为受到举报被明升暗降,调任苏北提督。

清廷危殆之际,为何指挥不动自己重金组建的北洋军?军心不向君!

连换两位统制后,清廷让忠心耿耿的吴禄贞担负军中重任,但军中各级军官均对吴的到来非常排斥,直到最后把吴禄贞刺杀。

其余各镇的统制王士珍、冯国璋虽然不停向清廷表忠心,但也是吃里爬外,身在曹营心在汉。

清廷危殆之际,为何指挥不动自己重金组建的北洋军?军心不向君!

因此清政府呕心沥血打造的北洋新军,把自己送进了坟墓。不是清朝统治者的手腕不行,而是时代变了,军人的思想变了,脑子里不再有君王就是爹的观念;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不能顺应,注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