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廷危殆之際,為何指揮不動自己重金組建的北洋軍?軍心不向君!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解釋清政府組建新軍(包括北洋新軍)的背景,離開北洋軍成立的背景去談這個問題,都無法剖析其真正原因。

清政府并非一個新成立的政權,它已經存在了兩個多世紀,原來有自己一套自己的軍隊系統。那它為什麼要放着自己原有的軍隊不用,非要另起爐竈,再搞一支新軍——北洋軍呢?

清廷危殆之際,為何指揮不動自己重金組建的北洋軍?軍心不向君!

表面上看,是因為大清自從鴉片戰争後,國門被列強的艦船利炮洞開,一次次挨打,割地賠款。昔日的輝煌成為過眼雲煙,昔日的威嚴蕩然無存。清廷統治者意識到中國跟西方存在的差距,明白挨打的原因是因為軍隊落後,是以才不惜代價,重金組建一支現代化的部隊,向西方學習,希望能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

這是清廷組建北洋軍的初衷。

但在滿清的精英,尤其是漢族精英們看來,滿清政府的亡羊補牢已經為時太晚。

如果說中英鴉片戰争、第二次鴉片戰争和中國跟俄國的一系列沖突,中國政府割地賠款是因為國力落後于西方國家,被洋人痛打還有情可原的話;而中國在北韓的失敗,在甲午戰争中被鄰國日本狠揍,就無法用中西對抗,我們赢不了人家這個理由來解釋了。

清廷危殆之際,為何指揮不動自己重金組建的北洋軍?軍心不向君!

說真的,世界上哪個民族都有崇拜強者的心理,漢民族也不例外。

滿清作為少數民族,當年能夠統治一個人口比自己多幾十倍幾百倍的中原地區,最主要的原因是戰力強大。

大家什麼都不服,就服拳頭。

在中原人看來,清朝軍隊就是勇猛,就是彪悍,就是不可戰勝,我們不聽他的聽誰的。

清廷危殆之際,為何指揮不動自己重金組建的北洋軍?軍心不向君!

但不可一世的清廷軍隊,不但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被英法和俄國打得滿地找牙,還被東方小國日本打得找不着北。

甲午戰争後,清廷在漢人心裡的高大形象一下子垮塌了,滿清的政權合法性也出現了問題。

以前,漢人都會覺得,被清廷統治是天經地義的,毋庸置疑的。因為人家威猛、強大,就該是中國的合法代表。

可是,現在你不但被洋人欺負,也被日本人擠兌,你的偉大呢 ,你的正确呢?你還有資格當中國的老大嗎?

老百姓提出這個質疑倒不是那麼可怕,就怕清廷的鷹犬和走狗,也覺得清廷沒有了當老大的資格,統治者不再神聖,不再英明,不再可怕,他們甚至為有這樣的老大感到羞恥。一旦這樣,清廷的軍隊、清廷的将領還會對清朝政府死心塌地嗎?

論威望、論韬略、論人品,袁世凱不過是個二流角色,到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跟前一比差遠了,但為什麼為滿清掘墓的不是他們三位而是袁世凱?

哪個時期都有權力鬥争,都有派系鬥争,都有控制和反控制的鬥争,為什麼北洋軍幾乎成為袁世凱私兵,跟清廷的關系演變為敵我沖突,不可調和,原因就是清廷的執政合法性出現危機,清廷的漢臣們對主子出現了信任危機。

打個比方,就是一幫小弟跟着一個老大,老大出手狠大家都怕他,别人也怕他,是以大家心悅誠服跟他幹。可是後來漸漸發現别人不再怕他,反而他常被别人打得磕頭求饒,你還會贊成他當老大嗎?你一定會說,瞧他這份德性,有什麼資格當老大,我當老大肯定比他好。

尤其庚子國難中,清廷的鷹犬們親眼看到自己的主子在列強到來後,驚恐萬狀、哭爹喊娘、狼狽逃竄的熊樣,誰還對他有絲毫敬畏之心?

最要命的是,清朝統治者希望建立的軍隊注入新鮮血液,任用留日歸來的學生,讓他們擔負起軍隊重任,擔任管帶和标統,企圖削弱袁世凱的影響。

清廷危殆之際,為何指揮不動自己重金組建的北洋軍?軍心不向君!

但北洋軍中的骨幹,在日本不但學到了先進的軍事知識,還學到了先進思想。

那些曾經留日的學生,很多都接受了孫中山同盟會的民主思想,腦袋裡的忠君思想被連根拔起,一個個都變成了無君無父的“亂臣賊子”。

這時候的北洋軍不好控制,原因就不是一個人的問題了,是軍人的立場動搖了,思想亂了。

這樣一來,就是把清朝統治者累死,把袁世凱宰了,也無法控制北洋軍隊。

當滿清統治者感覺這支軍隊被袁世凱操控的時候,他們的去袁化動作不可謂不大,一出手就解除了北洋軍中袁世凱的臂膀、第六鎮統制趙國賢的職務,繼任第六鎮統制的段祺瑞又因為受到舉報被明升暗降,調任蘇北提督。

清廷危殆之際,為何指揮不動自己重金組建的北洋軍?軍心不向君!

連換兩位統制後,清廷讓忠心耿耿的吳祿貞擔負軍中重任,但軍中各級軍官均對吳的到來非常排斥,直到最後把吳祿貞刺殺。

其餘各鎮的統制王士珍、馮國璋雖然不停向清廷表忠心,但也是吃裡爬外,身在曹營心在漢。

清廷危殆之際,為何指揮不動自己重金組建的北洋軍?軍心不向君!

是以清政府嘔心瀝血打造的北洋新軍,把自己送進了墳墓。不是清朝統治者的手腕不行,而是時代變了,軍人的思想變了,腦子裡不再有君王就是爹的觀念;時代潮流浩浩蕩蕩, 不能順應,注定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