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相比于关羽张飞横死,赵云的善终不是没有原因的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黄忠、赵云:“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把黄忠比作西汉开国功臣灌婴,历史上灌婴的骑兵军队以骁勇著称,这是夸赞黄忠的勇猛,而黄忠能够被封为“四方将军”之一(黄忠为后将军,其余三位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也是因为黄忠战场骁勇,立下阵斩夏侯渊的赫赫战功,实在当之无愧。

那么陈寿为什么把赵云比作腾公呢?

腾公原名夏侯婴,这个夏侯婴可不是曹魏的夏侯家族人物,他也是西汉开国元勋,这是个政治老好人,他是给刘邦驾车的“老司机”,当年刘邦被项羽追着打,急的连自己闺女儿子都从马车踹下来的时候,就是夏侯婴把两个孩子捡起来继续给刘邦驾车,可见是一个“忠厚长者”;而赵云的政治素养、勇猛智慧也的的确确不亚于夏侯婴。

就看关羽张飞二人,虽都是“万人敌”,但一个“刚而自矜”,一个“暴而无恩”,都没有得到善终。赵云虽然勇猛方面不一定比得过前二人(也只是不一定),但是在做人方面就比他们强得太多了。

通过几个小故事可见一斑。

相比于关羽张飞横死,赵云的善终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懂政治

当年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开始攻城略地,打到桂阳的时候,桂阳太守赵范投降,刘备就派赵云担任桂阳的太守取代赵范,赵范有心巴结赵云,因为寡嫂樊氏貌美,就想把自己的嫂子嫁给赵云,没想到被赵云一口回绝。赵云给出的理由是:“你我都姓赵,我们是同宗,你兄长就像我兄长,我不能娶她”。这事儿就没有下文了。

实际上赵云私底下跟幕僚给出的理由是另外一个:“赵范被迫投降,他的心思难测,更何况天下的好女子不少,何必要一个寡妇”。

后来果真如赵云所料,赵范逃跑了,试想他要是真的娶了赵范的嫂子,那就是和叛逃的赵范扯上关系了,纵然刘备不予追究,但是总会在心理上有一丝“膈应”在吧。那么后来刘备会不会把亲兵家事都给赵云处理也未可知了。

二、顾大局

刘备攻取益州之后,有人建议刘备把都城成都附近的田园屋社以及桑田赏赐给众将领,也就是一般意义上军阀经常干的事:“该分赃了”。

赵云出面反驳:当年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现在天下尚不太平,不能小富即安,非要等到天下平定,人民安居才可。益州的百姓刚刚经历战乱,应该把田宅归还给他们,让他们安居复业,然后我们才可得其心,才好征调他们。

后来刘备想打吴国,赵云力谏:“现在的大敌是曹操,不是孙权,先灭魏,吴国自然就服了,现在和吴国打起来,可就没法办了”。刘备不听,结果夷陵之战大败,只落得个白帝托孤。

赵云有这样的政治远见,不贪图个人功利享乐,远非一般的武将可比,也怪不得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了。

三、有智谋

《三国演义》中夸赞诸葛亮设下的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但是那是虚谈,历史中真正的空城计赵云用过。

他和黄忠劫取曹军粮草,黄忠过期不至,赵云带着几十个人马等着黄忠,不料曹操带兵出战,事情紧急,赵云左冲右突,且战且退,终于到达大营,守卫想赶紧关闭大门拒守,赵云却下命令,营门大开,偃旗息鼓,静候曹军。

曹操多疑,怀疑有诈,就带兵撤退,撤退途中,赵云擂鼓震天,命令向曹军射箭,曹军以为敌军追来,结果互相践踏,死伤惨重。

赵云勇猛而不骄,忠诚而不愚,不计名利,又有远见,能得善终也是应有之义。

只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的儿子在和诸葛瞻迎战钟会邓艾率领的大军时,死于战场之上,时也命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