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比于關羽張飛橫死,趙雲的善終不是沒有原因的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黃忠、趙雲:“黃忠、趙雲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把黃忠比作西漢開國功臣灌嬰,曆史上灌嬰的騎兵軍隊以骁勇著稱,這是誇贊黃忠的勇猛,而黃忠能夠被封為“四方将軍”之一(黃忠為後将軍,其餘三位分别是前将軍關羽,左将軍馬超,右将軍張飛),也是因為黃忠戰場骁勇,立下陣斬夏侯淵的赫赫戰功,實在當之無愧。

那麼陳壽為什麼把趙雲比作騰公呢?

騰公原名夏侯嬰,這個夏侯嬰可不是曹魏的夏侯家族人物,他也是西漢開國元勳,這是個政治老好人,他是給劉邦駕車的“老司機”,當年劉邦被項羽追着打,急的連自己閨女兒子都從馬車踹下來的時候,就是夏侯嬰把兩個孩子撿起來繼續給劉邦駕車,可見是一個“忠厚長者”;而趙雲的政治素養、勇猛智慧也的的确确不亞于夏侯嬰。

就看關羽張飛二人,雖都是“萬人敵”,但一個“剛而自矜”,一個“暴而無恩”,都沒有得到善終。趙雲雖然勇猛方面不一定比得過前二人(也隻是不一定),但是在做人方面就比他們強得太多了。

通過幾個小故事可見一斑。

相比于關羽張飛橫死,趙雲的善終不是沒有原因的

一、懂政治

當年劉備在赤壁之戰後,開始攻城略地,打到桂陽的時候,桂陽太守趙範投降,劉備就派趙雲擔任桂陽的太守取代趙範,趙範有心巴結趙雲,因為寡嫂樊氏貌美,就想把自己的嫂子嫁給趙雲,沒想到被趙雲一口回絕。趙雲給出的理由是:“你我都姓趙,我們是同宗,你兄長就像我兄長,我不能娶她”。這事兒就沒有下文了。

實際上趙雲私底下跟幕僚給出的理由是另外一個:“趙範被迫投降,他的心思難測,更何況天下的好女子不少,何必要一個寡婦”。

後來果真如趙雲所料,趙範逃跑了,試想他要是真的娶了趙範的嫂子,那就是和叛逃的趙範扯上關系了,縱然劉備不予追究,但是總會在心理上有一絲“膈應”在吧。那麼後來劉備會不會把親兵家事都給趙雲處理也未可知了。

二、顧大局

劉備攻取益州之後,有人建議劉備把都城成都附近的田園屋社以及桑田賞賜給衆将領,也就是一般意義上軍閥經常幹的事:“該分贓了”。

趙雲出面反駁:當年霍去病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現在天下尚不太平,不能小富即安,非要等到天下平定,人民安居才可。益州的百姓剛剛經曆戰亂,應該把田宅歸還給他們,讓他們安居複業,然後我們才可得其心,才好征調他們。

後來劉備想打吳國,趙雲力谏:“現在的大敵是曹操,不是孫權,先滅魏,吳國自然就服了,現在和吳國打起來,可就沒法辦了”。劉備不聽,結果夷陵之戰大敗,隻落得個白帝托孤。

趙雲有這樣的政治遠見,不貪圖個人功利享樂,遠非一般的武将可比,也怪不得深得劉備和諸葛亮的信任了。

三、有智謀

《三國演義》中誇贊諸葛亮設下的空城計吓退司馬懿,但是那是虛談,曆史中真正的空城計趙雲用過。

他和黃忠劫取曹軍糧草,黃忠過期不至,趙雲帶着幾十個人馬等着黃忠,不料曹操帶兵出戰,事情緊急,趙雲左沖右突,且戰且退,終于到達大營,守衛想趕緊關閉大門拒守,趙雲卻下指令,營門大開,偃旗息鼓,靜候曹軍。

曹操多疑,懷疑有詐,就帶兵撤退,撤退途中,趙雲擂鼓震天,指令向曹軍射箭,曹軍以為敵軍追來,結果互相踐踏,死傷慘重。

趙雲勇猛而不驕,忠誠而不愚,不計名利,又有遠見,能得善終也是應有之義。

隻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的兒子在和諸葛瞻迎戰鐘會鄧艾率領的大軍時,死于戰場之上,時也命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