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為何在漢中之戰中,卻打不過劉備?

公元215年,曹操滅掉漢中張魯後,由于年紀大了的關系(61歲),他對統一天下的信心産生了動搖,認為自己已經不可能滅掉劉備和孫權了。因而自此之後,他本人就不再親自挂帥出征,而是把工作重點主要放在了内政,即為篡漢稱帝做準備。至于軍事方面,曹操将自己地盤的南部劃為三個防區,對劉備和孫權以防守為主,不再奢望能消滅他們。

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為何在漢中之戰中,卻打不過劉備?

曹操曾進殿見獻帝,漢獻帝對曹操說:“您若能輔佐我,就寬厚些;否則,您就開恩把我抛開。”曹操大驚失色,急忙應付着請求告辭。漢朝舊制規定:領兵的三公在朝見皇帝時,都要由虎贲武士持刀挾持。曹操出殿後,回顧左右,汗流浃背,從此不再朝見獻帝。”據史書上記載:“漢朝太醫令吉平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密謀反叛,偷襲許都,火燒丞相長史王必的兵營。”也就是說,吉平等人在許昌聯絡起一千多人,大舉偷襲曹操留守許昌的最高軍政長官。關鍵是,還差點把曹操留守許昌的最高軍政長官殺死。

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為何在漢中之戰中,卻打不過劉備?

漢中之戰時,劉備集團算是正好處在軍事實力的最巅峰時期,再加上手握益州、荊州兩地,東聯孫吳,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而曹操這邊呢?先是有夏侯淵戰死定軍山,士氣大損,而後又是糧草被劫,後背涼涼。之中對于雙方的影響,也由此可見一斑。若要看解釋曹操為何最終會慘敗,我們還需得回看當時的戰争過程,才能有個較為客觀的總結。

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為何在漢中之戰中,卻打不過劉備?

曹操撤退時将漢中的百姓絕大部分遷到了關中,可以說曹操一開始就打算放棄漢中,遷走漢中百姓是一開始就在進行的。曹軍跟蜀軍攻防兩年,隻是給曹操遷走百姓提供時間與空間。當時荊州的關羽正在發動襄樊之戰,孫權也對曹魏虎視眈眈,如果曹操長期在漢中作戰,那麼中原危矣!相比較而言,中原對曹操更為重要。曹操認為隻要有人,取漢中隻是時間問題,沒有必要跟劉備一争長短,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故遷走了百姓,把地留給了劉備。

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為何在漢中之戰中,卻打不過劉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