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白捡来的皇位——唐武宗
前言
都说天上不能掉馅饼,因为没有人会凭借运气过完一生。不过有一次的运气,能够让人得到一时的飞黄腾达,就足以保全他一生的生活。
起因
文宗太子李永病逝:唐文宗的长子在公馆838年病逝,导致唐文宗后继无人。

▲庄恪太子李永(?-838年11月6日)
结果
李德裕入朝:公元840年,唐武宗离世以后,李德裕进入朝廷为官。
▲李德裕石刻像
始末
1.文宗的郁闷
唐文宗上台以后,本来想着大干一场,但是碍于宦官一直阻碍着他,而且当时的王守澄手握兵权,在朝廷上也算是比较有话语权的人。
当皇帝最忌讳朝廷中有人的权利能够大过皇帝,所以王守澄一直都是唐文宗的心头之患,不过唐文宗暂时还没有能力铲除王守澄,只能通过一些小事为王守澄添堵。
而唐文宗在添堵的时候,还没有忘记太子的人选,因为唐文宗的来历就是把自己哥哥的位置让给他的。
所以唐文宗还想要把皇位传给自己哥哥的孩子,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却早逝,所以唐文宗只能选择了自己的长子李永。
▲百科x混知:图解甘露之变
不过唐文宗的杨贤妃却不满意,因为唐文宗一直很宠爱她,李永的生母得不到宠爱,所以生活过得并不是很好,现如今李永成为太子,杨贤妃担心李永会报复自己。
于是杨贤妃经常带人散播李永的谣言,想要通过悠悠之口扳倒李永。不久之后李永暴毙在东宫,痛失爱子的唐文宗十分伤心。
偏偏这个时候又经历了甘露寺之变,唐文宗败给王守澄,也被软禁在宫中,这个时候的唐文宗更加郁闷,结果导致自己一病不起。
▲王守澄
2.宦官的选择
皇帝生病,不能主持朝政,是时候选择一个人登上皇位,管理国家大事。不过各个党派有各个心思。
其实在唐文宗生病的时候,宰相就劝说唐文宗立下太子,唐文宗也明白太子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写下密诏,让李成美担任太子,只不过这旨意还没有发布出去,唐文宗就缠绵病榻,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宰相。
不久之后宰相就带着宦官刘弘逸等人拥立李成美为皇帝,但是此举遭到了仇士良的反对,因为仇士良知道如果拥立李成美登基,那么李成美感激的就是宰相和宦官刘弘逸等人,没有仇士良什么事。
被权利冲昏头脑的仇士良决定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利拥立一个新的皇帝,当时宫中的禁军全部掌握在仇士良的手中,所以仇士良还是有后盾的。
在商议之后,仇士良把目标放在了唐文宗的异母的弟弟身上,准备迎接他担任下一任皇帝,反正唐文宗的位置也是弟弟上台,同样都是宦官拥立。
有着前辈的道路,所以仇士良也想着能够和王守澄一样,拥护一个皇帝登基,随后国家的权利几乎都由宦官掌握。
▲仇士良
3.白来的皇位
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在宰相迎接李成美入宫的时候,仇士良带着自己手中的禁军冲进唐文宗的寝殿。
仇士良告诉唐文宗,说太子年幼,而且体弱多病,不适合当皇帝的人选,还希望皇帝能够再思索一番,为了国家的长远,应该在选择另一个人当太子。
有着唐文宗诏书的宰相自然不会同意,这个诏书是皇帝在前几个月已经写好的,皇帝人选都是皇帝再三抉择出来的,而且当时的皇帝并没有生病,所以都是有效的。
但是就算宰相再怎么抗争,最后还是没能够赢过仇士良,毕竟仇士良手握禁军,有着强大的后盾,兵权在手人人都害怕。
所以支持李成美登基的人纷纷倒戈,偏向仇士良,拥有禁军的仇士良瞬间扭转局面,李成美也成为不了皇帝。
而仇士良选中的人选成功成为皇帝,他就是唐武宗,为了能够让唐武宗名正言顺地登基,于是仇士良和自己手下的官员假传圣旨,表示太子李成美比较年幼,无法担当国家大任,经过唐文宗的再三思索,最后决定另换人选。
虽然也有很多人不服气,但是碍于仇士良的权利,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唐武宗按照登基的流程走了一遍,在太子宫殿少阳院接见禁军,随后接见文武百官。
而唐文宗在这次政变发生的第二天就在大明宫太和殿离世,唐武宗顺利登基。
▲唐武宗
小结
唐武宗继位以后,也是宦官拥立的,所以导致唐代宦官专权。不过后来李德裕为官以后,成功地巩固唐朝边界,让唐朝得以延续。
【参考资料】
1.《新唐书》
2.《旧唐书》
3.《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