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白撿來的皇位——唐武宗
前言
都說天上不能掉餡餅,因為沒有人會憑借運氣過完一生。不過有一次的運氣,能夠讓人得到一時的飛黃騰達,就足以保全他一生的生活。
起因
文宗太子李永病逝:唐文宗的長子在公館838年病逝,導緻唐文宗後繼無人。

▲莊恪太子李永(?-838年11月6日)
結果
李德裕入朝:公元840年,唐武宗離世以後,李德裕進入朝廷為官。
▲李德裕石刻像
始末
1.文宗的郁悶
唐文宗上台以後,本來想着大幹一場,但是礙于宦官一直阻礙着他,而且當時的王守澄手握兵權,在朝廷上也算是比較有話語權的人。
當皇帝最忌諱朝廷中有人的權利能夠大過皇帝,是以王守澄一直都是唐文宗的心頭之患,不過唐文宗暫時還沒有能力鏟除王守澄,隻能通過一些小事為王守澄添堵。
而唐文宗在添堵的時候,還沒有忘記太子的人選,因為唐文宗的來曆就是把自己哥哥的位置讓給他的。
是以唐文宗還想要把皇位傳給自己哥哥的孩子,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孩子卻早逝,是以唐文宗隻能選擇了自己的長子李永。
▲百科x混知:圖解甘露之變
不過唐文宗的楊賢妃卻不滿意,因為唐文宗一直很寵愛她,李永的生母得不到寵愛,是以生活過得并不是很好,現如今李永成為太子,楊賢妃擔心李永會報複自己。
于是楊賢妃經常帶人散播李永的謠言,想要通過悠悠之口扳倒李永。不久之後李永暴斃在東宮,痛失愛子的唐文宗十分傷心。
偏偏這個時候又經曆了甘露寺之變,唐文宗敗給王守澄,也被軟禁在宮中,這個時候的唐文宗更加郁悶,結果導緻自己一病不起。
▲王守澄
2.宦官的選擇
皇帝生病,不能主持朝政,是時候選擇一個人登上皇位,管理國家大事。不過各個黨派有各個心思。
其實在唐文宗生病的時候,宰相就勸說唐文宗立下太子,唐文宗也明白太子的重要性,于是決定寫下密诏,讓李成美擔任太子,隻不過這旨意還沒有釋出出去,唐文宗就纏綿病榻,知道這件事的隻有宰相。
不久之後宰相就帶着宦官劉弘逸等人擁立李成美為皇帝,但是此舉遭到了仇士良的反對,因為仇士良知道如果擁立李成美登基,那麼李成美感激的就是宰相和宦官劉弘逸等人,沒有仇士良什麼事。
被權利沖昏頭腦的仇士良決定憑借自己手中的權利擁立一個新的皇帝,當時宮中的禁軍全部掌握在仇士良的手中,是以仇士良還是有後盾的。
在商議之後,仇士良把目标放在了唐文宗的異母的弟弟身上,準備迎接他擔任下一任皇帝,反正唐文宗的位置也是弟弟上台,同樣都是宦官擁立。
有着前輩的道路,是以仇士良也想着能夠和王守澄一樣,擁護一個皇帝登基,随後國家的權利幾乎都由宦官掌握。
▲仇士良
3.白來的皇位
一切都準備好了以後,在宰相迎接李成美入宮的時候,仇士良帶着自己手中的禁軍沖進唐文宗的寝殿。
仇士良告訴唐文宗,說太子年幼,而且體弱多病,不适合當皇帝的人選,還希望皇帝能夠再思索一番,為了國家的長遠,應該在選擇另一個人當太子。
有着唐文宗诏書的宰相自然不會同意,這個诏書是皇帝在前幾個月已經寫好的,皇帝人選都是皇帝再三抉擇出來的,而且當時的皇帝并沒有生病,是以都是有效的。
但是就算宰相再怎麼抗争,最後還是沒能夠赢過仇士良,畢竟仇士良手握禁軍,有着強大的後盾,兵權在手人人都害怕。
是以支援李成美登基的人紛紛倒戈,偏向仇士良,擁有禁軍的仇士良瞬間扭轉局面,李成美也成為不了皇帝。
而仇士良選中的人選成功成為皇帝,他就是唐武宗,為了能夠讓唐武宗名正言順地登基,于是仇士良和自己手下的官員假傳聖旨,表示太子李成美比較年幼,無法擔當國家大任,經過唐文宗的再三思索,最後決定另換人選。
雖然也有很多人不服氣,但是礙于仇士良的權利,最終還是選擇了妥協。唐武宗按照登基的流程走了一遍,在太子宮殿少陽院接見禁軍,随後接見文武百官。
而唐文宗在這次政變發生的第二天就在大明宮太和殿離世,唐武宗順利登基。
▲唐武宗
小結
唐武宗繼位以後,也是宦官擁立的,是以導緻唐代宦官專權。不過後來李德裕為官以後,成功地鞏固唐朝邊界,讓唐朝得以延續。
【參考資料】
1.《新唐書》
2.《舊唐書》
3.《全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