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武宗李炎:成也太監,敗也丹藥的中興之主

作者:壯士撩史

唐文宗後接着唐武宗,文宗文绉绉,武宗雄昂昂、李炎原名為李瀍,814年7月2日生于長安東宮,是一代超級昏君唐穆宗五子,唐文宗李昂之弟。家世彪炳,李炎投的胎太好了。7歲,就封為颍王。待到成年,22歲到26歲之間,就坐上了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掌管朝政人事。

作為皇帝的弟弟,天生就無法避免與皇權競争的風險。李炎再怎麼收斂自己鋒芒,始終卻被文宗列入重點懷疑名單。文宗即位後,由于被太監勢力嚴格管控下,他志向難伸,又身體不太好,早早考慮立太子這檔事。首選是長兄唐敬宗之子,晉王李普,可惜李普沒福氣做皇太子,5歲就夭折,然後再立自己兒子魯王李永為太子,結果又是不明不白地暴死。安王李榕是他親弟弟,文宗也不考慮,最後決定立唐敬宗六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還沒開始進行冊封大禮,文宗就病倒了。沒法再獨斷專行一回。

皇位空懸,如同懸挂在屋梁下的魚,衆多貓咪豈能不眼紅。不但自家的貓咪眼紅,外來的野貓也垂涎欲滴。結果外來的野貓能量巨大,一股氣将家貓使勁往上一托,順順當當咬上了魚。幸運的家貓是李炎,外來的野貓是太監仇士良與魚弘志。

唐武宗李炎:成也太監,敗也丹藥的中興之主

840年二月,文宗感覺自己快不行了,密诏給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為監國。宦官之間也有派系,劉弘逸一旦挾持新君,那他的能量就大了,别的宦官的權限就小了。比如神策軍(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他倆和劉弘逸一向不對付,從政治到關乎身家性命上,決不能坐以待斃如同案闆上的魚任人魚肉。

擁立之功,誰不眼紅,仇士良和魚弘志開始發難,他們說太子現在還小,身體又差,如果被某個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話,豈不是成了主少國疑的局面。這個太子還是重新更換為好。宰相李钰當場拍桌子,堅決反對,文宗還在啊,雖然奄奄一息,你們倆就急着推翻文宗的意願,到底想幹什麼?李钰義正辭嚴也沒什麼用,仇士良魚弘志敢這麼嚣張是因為他們的手中有最寶貴的資源—兵權。手握神策軍,禁兵精銳足夠在皇宮内翻天覆地了。他們沒有搭理李钰,直接奪過诏書,用黃布白紙,重新眷寫了一遍,立27歲的李炎為皇太弟。名分有了,但人不在皇宮,動作要快點,仇士良率兵把李炎從府上十六宅拖出來,連夜快馬加鞭闖進大明宮少陽院,手忙腳亂中将李炎上下衣冠收拾一遍,然後矯诏讓百官在東宮思賢店拜見李炎,等于讓全朝野認可了李炎即位的合法性。

文宗心知肚明,外面迅速的政變,将他的算盤全部推翻,他無奈地長歎一聲,永遠瞌上了眼。文宗駕崩,李炎迅速從皇太弟角色改變為皇帝角色,受冊于正殿,是為唐武宗。

李炎即位後,仇士良不斷地在他耳邊教唆,政治角鬥場上,不容許潛在的政治對手存活,一副斬草除根的面孔在李炎面前是多麼猙獰。李炎微微颔首,就預設仇士良去這麼幹了。他利用仇士良出面做惡人,完成他心中想做卻礙于人倫礙于親情的髒事。文宗的楊妃、陳王李成美、安王李榕,每個人都賜上一杯毒酒,或者一丈白绫,全部賜死。如此心狠手辣,不留情面的李炎,做這些事心安理得,絲毫沒有心理負擔。

8月,仇士良在為文宗舉行的安葬典禮上,迅速逮捕樞密使劉弘逸、薛季稜,并快速斬首,朝廷的大權就落入仇士良的手中。他一番舉動,教會了李炎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手快。威脅的苗頭一旦開始顯現,必須要迅速撲滅,不能任其發揚光大。仇士良的一套,李炎将在日後原封不動,完完本本地還在了他的身上。

李炎鏟除了所有潛在的政治威脅後,要開始培育真正的羽翼。仇士良隻是過渡客,并和自己不是真心尿在一個壺裡。對于這個陰陽怪氣的太監,李炎表面尊崇有加,但心裡厭惡至極。 一個月後,他迅速召喚了頗有才名的淮南節度使李德裕入朝。

李德裕入朝後,李炎馬上給他幾個炙手可熱的權力位置,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門下侍郎。朝廷的人事權都交給了李德裕。由李德裕按照人才優劣,可以提拔或者貶斥,李炎知道現在的朝廷,弊端很多,需要李德裕幫他收拾整頓。

李德裕來了,仇士良這個毒瘤是要準備割掉。

唐武宗李炎:成也太監,敗也丹藥的中興之主

李炎沒想到仇士良下手這麼快,仇士良自從李德裕來了後,一直坐立不安,但不敢當面發難,在背後煽動神策軍起哄,聲讨廢除宰相,李炎是見慣大風浪的人了,很快平息神策軍内讧,仇士良一看玩不出花兒來,李炎卻沒有任何表态,反而将他提升為觀軍容使,領神策左、右二軍。名義上大大升遷,但禁軍的控制權卻悄無聲息地拿走了,這一手欲擒故縱玩的溜啊。大勢已去的仇士良隻能上書稱年老緻仕,不久後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

沒有太監的把持,李炎及李德裕都可以放手大幹了。目前朝廷貪腐泛濫,李炎廢話不說,直接拿出嚴刑峻法來狠狠整治,罰的輕了這幫官員不會痛的。隻有狠狠從重從嚴,才能震懾整個朝廷。

官吏貪腐,以怎麼樣的标準來定性該不該殺。很簡單就從絲絹開始。無論内外文武,隻要誰敢收賄賂達到30匹以上的絲絹,全部都得掉腦袋,不管何人何官職。

但是光殺人不一定解決問題,還要從根本制度上解決問題。唐代的俸祿一向不高,很多官吏的收入連養家糊口都比較困難,更可氣的就是許多地方發工資都不及時,是以這些官員都沒辦法,隻好铤而走險,在民間剝削老百姓,才能維持現在生活這樣子。唐朝的中心特别發達,離中心外的極為不發達,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大家都絞盡腦汁往中心鑽,沒有人願意到偏僻之鄉或者條件惡劣的地方為官。李炎覺得,這種現象,是因為發放薪水的制度不夠完善,有很多弊端。他讓李德裕負責這件事。

從地區劃分來看,河東、隴右、鄜坊、邠州等離的較遠,給他們多加俸祿。同時還要保證官員的薪水及其按時發放,特别是偏僻之地。武宗時期嚴格薪俸發放的管理,讓這些官員每月都有錢拿,這樣就可以安心工作。

宰相,在唐朝已經變成附庸品,真正牛叉的是太監宦官。李德裕被李炎重用,那宰相這個職位要重新恢複過去的榮耀。首先就要讓所有政令統一出自宰相府,宰相要這種權力,才保證李德裕說的每一句話,出台的政策都有效地實行下去。同時李德裕是個人精,如果相權大于皇權,李炎會不痛快的,是以,李德裕建議将政權全部歸于中書,宰相不用這麼多的權力,但能保證下限就是輔弼之權就好了,而且宰相的任期不是無限期的延長,它是有考核期和任期限制的。

李炎聽了,非常滿意。

除了穩固相權,還要盡最大的能力選拔真才實學的官員,大唐開國百年,傳到現在,制度已經老化了,很多弊端都顯出來了。

從選拔官員中入手。李炎和李德裕布置了一些高門檻的選拔。

唐武宗李炎:成也太監,敗也丹藥的中興之主

以前考試考中進士就可以做官了,但是在李炎這裡沒這麼容易,他還要進行第二次複試,由更進階的官員親自考核,原來錄取了25名進士,刷下來20名,就剩5人過關,再經過一次殘酷的複試後,才選上了1人。

對于選上了的進士,具體做什麼官,也要經過嚴格的考核,不光是在學問上過硬,還要對民情谙熟,對官二代的特權,也有嚴格的限制,哪家的官二代真有料的,就可以繼承,沒有料的,滾蛋。

這樣幾番下刀整治後,雖然不能以偏概全,大緻上讓整個官僚隊伍,整體性上的綜合素質提高了不少。

看着朝政一時恢複了往日生機勃勃,頗有中興迹象,李炎就開始了他的嗜好。他愛玩,愛打獵,愛喝酒,擺宴會。但他沒有沉迷,一直保持着清晰的頭腦。

李炎在武功上的成就頗為不俗。在日漸式微的大唐下,李炎踢開文绉绉娘炮的畏縮風格敢于下血本到處開戰,他最崇尚的是太宗世民,渴望恢複大唐尚武的雄風。

841年,盧龍軍亂,牙将陳行泰殺節度使,随後盧龍士兵殺了陳行泰,立牙将張張绛。這種小叛亂,李炎標明了張仲武,成功平定盧龍兵亂。

還有劉稹割據叛亂,不聽朝旨,李炎與李德裕力排衆議,派兵征讨,成功平叛。

除了國内,國外的部落也有趁着大唐式微,過來趁火打劫的,都給李炎揍回去。回鹘就是不識相的部落,這些年看大唐好像有點廢了,就想趁機撈幾把,李炎手下的大将張仲武絕對是王牌,他大破之,狂斬9萬人,趁勝進攻,入契丹、奚兩個部落,追殺回鹘監使,進而恢複了唐王朝對兩個部落民族的控制力度。

842到843年,與回鹘大戰幾場,無一敗績,将回鹘大汗烏介可汗打得負傷而逃,遠遁西域。此後,唐北部邊境安定三十餘年。會昌年間,黠戛斯也向唐稱臣。

多年打仗,國庫是掏空了,李炎将目光瞄準佛教。李炎身為一國之君,信哪個教還是他說了算。在做王爺的時候,他非常癡迷道教,自然就對佛教不待見。經過他寵信的道士趙歸真、劉元靖的花言巧語蠱惑下,845年,就開始下诏,對佛教開刀。拆毀佛寺、強迫26萬餘的僧人尼姑全部還俗、沒收大量的寺院土地,這些佛教的私産被李炎一口吞下,吃成了一個巨無霸大胖子。唐政府的稅收一下子暴漲,開支用度豐盈起來。李德裕那邊也不惜得罪人,大刀闊斧下去,裁撤了2千多冗官,縮減了一大部沒必要的開支。

明君該做的事情,李炎都做得差不多了。他本來可以繼續保持下去,但是他崇信的道教卻坑了他,多年服用長生丹藥,沒有任何科學保障,吃下去後,陽氣太盛,陰陽不協調,導緻性格越來越暴躁,喜怒無常。 不久身體就出了大病,道士又是滿嘴忽悠,說李炎的病其實是成仙之前的換骨,李炎也信了,多年的服用總不能最後一步就付諸東流吧,堅持撐啊撐, 從正月十三日起,就不再上朝視事,宰相求見也見不到。 不久後,李炎的病情迅速惡化,以至十來天說不出話來。 846年4月22日 ,李炎在長安大明宮崩駕崩,年僅三十三歲。

大唐史上,為了丹藥,迷信道教長生而作死的皇帝,李炎光榮地随了他最尊崇的太宗世民,成為污點一樣的翻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