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去世,唐武宗李炎即位,改元会昌。武宗在位七年,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唐文宗在世时,宦官掌权,大唐宗室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李炎是个本本分分的普通王爷,在众王爷面前,因他非嫡出,对皇位一直认为可望不可即及的。而他有个最挚爱的王姓美女,通过自己的胆识,在关键时刻抓住了机会,将自己的丈夫一把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据高彦休的《唐阙史》记载,唐文宗病危时,遗嘱立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太子没有确定下来,唐文宗就不省人事。大宦官仇士良不想立陈王为太子,在杨妃的帮助下欲立安王李溶。仇士良掌管的神策军,前去十六王宅迎接安王,欲偷梁换柱。
但这其中突然出现了一点小波折,这个突如其来的状况发生之后,唐朝的大局便开始朝新的方向发展。唐文宗说不行,就不行了,事发突然。急的仇士良派神策军去十六王宅接未来的接班人。
长安的十六王宅是唐朝王爷们的聚居之地,李炎的颖王府和李溶安王府坐落于此。神策军来到十六王宅时,要迎那位亲王都没弄清楚。仇士良自己明白,马上派个亲信赶了过去。但这个宦官脑子里清楚,嘴上却讲不明白,居然大喊道:迎接大的王爷进宫!
仇士良意思要接安王李溶,但大家不知道两个王爷哪个大。神策军听不明白什么的意思,一头雾水。同住在十六宅里面的安王和颖王,也是一头雾水,气氛就这样僵持着。
就在此时,也可以说是千钧一发之际。颖王的一位歌妓出身王氏,遇大事机敏而有胆略,因地位卑贱而无所顾忌,突然做出了一番出人意料的举动。只见颖王的王氏,在神策军将士和宦官面前,告诉颖王殿下就是他们要迎接的人。这真是唐朝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忽悠。
拥立新君的头等大事,神策军将士和宦官都很谨慎,一旦出了岔子要满门抄斩的!既然颖王的王氏毫不含糊地把颖王李炎推了出来,众人一听不辨真假相信了。当时时间紧迫,丝毫耽误不得,神策军便即刻拥李炎上马,护送至少阳院。
仇士良看到李炎,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迎错了人。虽然宦官们发现了,但此时已反悔不及,时局已经容不得再做任何改变,仇士良只好将错就错,拥立颖王为皇太弟。
几天之后,被立为皇太弟的李炎即位,是为唐武宗。李炎登基称帝之后,对王氏宠爱有加,并封其为王才人。后来,唐宣宗即位后,赠其封号“贤妃”,以此来嘉奖她的“节操”。
唐武宗即位后,使得“藩镇之乱”和“宦官之祸”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遏制,并且改变了唐朝后期佛教昌盛威胁到朝廷的局面。《旧唐书》中对唐武宗评价为:“能雄谋勇断,振已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
唐武宗知人善任,少了一些迂腐的书生意气,为人十分谦虚,也能够虚心接受臣下们中肯的建议。唐武宗重用李德裕并充分信任他,李德裕任职之时,提出过“政归中书”等政策,使得国家渐渐恢复元气,被后人称为“会昌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