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前言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千千万万的选择,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答案,我们正在岔道口思索,因为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一步走错,就是终身悔恨。

起因

李德裕出任西川节度使:公元830年,李德裕被贬为西川节度使,后来在西川抵抗吐蕃的入侵。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李德裕

结果

牛僧孺罢相:公元832年,唐文宗对于牛僧孺越来越不满,牛僧孺也察觉到,于是决定亲自辞官。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牛僧孺

始末

1.边境地区的改变

唐朝经过安史之乱以后就由盛转衰,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唐已经变得可以由邻国欺负。在大唐的西川边境地区,紧邻南诏和吐蕃,为此他们屡次侵犯大唐边境。

南诏和吐蕃甚至残忍杀害大唐百姓,而朝廷内部还有着党派之间的争夺,牛僧孺和李德裕之间的战争也是一触即发,不过李德裕毕竟年纪小,斗不过牛僧孺,所以最后李德裕惨败,被发配到西川,出任西川节度使。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西川节度使

虽然说因为官场失利来到这里,但是李德裕并没有气馁,看着大唐边境倍受欺凌,这个时候的李德裕决心一定要重振旗鼓,稳固边境,防止其他国家入侵。

不得不说李德裕还是很成功的,西川已经逐渐安稳,这个时候吐蕃维州副使因为不满意吐蕃的统治,开始向李德裕投降。

李德裕担心这个一个计谋,于是李德裕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做出决定,结果牛僧孺看到这个消息以后,很担心李德裕因此再次入朝为相,于是想尽办法阻挠。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维州

2.牛李之争

维州副使是诚心诚意地投降,所以他们带上维州兵马和印章来到李德裕驻扎的成都,李德裕看他们是真心的投降,于是决定接受,并且派人前往维州检查。

维州是吐蕃和大唐的边界地区,可以说地理位置很重要,所以大家都小心谨慎,而朝廷上的皇帝也觉得可疑。

牛僧孺正好利用皇帝生性多疑的性格,告诉唐文宗,吐蕃地域辽阔,失去一个维州没什么,但是就怕现如今和吐蕃交好,如果唐文宗收下维州,很容易打破这种友好相处的模式,所以应该不收下维州。

但是朝廷官员纷纷表示,可以收下维州,而且维州是投降,并不是我们攻打的。眼看着唐文宗左右摇摆,于是牛僧孺再次进言,表示如果真的收下维州,到时候和吐蕃的关西很容易破裂,很容易再来一次战争。

唐文宗听说以后,也十分担心有战争的发生,于是决定不再收取维州,但是这让远在西川的李德裕进退两难。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唐文宗

因为李德裕知道维州副使是真的想要投降,并没有什么计谋,而且李德裕在维州副使准备投降的时候,也再三表示,自己肯定上报朝廷,投降这件事一定能办妥当。

但是李德裕没有想到朝廷居然不会收下维州,而自己曾经表示帮助维州副使的言语也成为妄言。

纵然李德裕百般不满意,但是皇命不可违,随意只能拒接接受维州的投降。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李德裕剧照

3.维州的血海

唐朝不接受维州的投降,而另一边吐蕃也知道维州投降的事情,于是在维州大开杀戒,放肆屠城,连婴儿都没有放过。

吐蕃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血腥手段警醒想要投降的人,为此维州成为一片血海,惨叫声响彻维州,而维州副使一家三百口人的性命全部葬送在吐蕃的手里。

唐朝虽然仅仅拒绝收下维州,但是吐蕃的血腥手段,让周围小国看到了之后,纷纷表示会紧紧跟着吐蕃,不会离开吐蕃。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吐蕃

很多部落甚至已经想过投靠大唐,结果看到维州这件事以后,于是都拜服在吐蕃的手下。而且当时大唐已经和吐蕃约定不再侵犯,结果经过这一次事情以后,吐蕃并没有遵守承诺,反而进攻鲁州。

不久之后唐文宗就召回在西川担任监军的王践言,这才明白维州投降没有任何阴谋,只是单纯的不满吐蕃的统治。

而且在李德裕放维州副使回去以后,吐蕃的血腥手段惨绝人寰,这导致吐蕃收获人心,而周围的部落或者小国都不敢投降大唐,所以这件事还是大唐做错了。

唐文宗听说以后,也是十分懊悔,于是他开始埋怨牛僧孺,因为如果不是牛僧孺的教唆,现如今维州已经是大唐的领土,还能够收获民心。

这个时候朝中大臣也趁机说牛僧孺是为了防止李德裕有功劳才阻拦,这让唐文宗更加厌恶牛僧孺。

唐史:拒纳维州?党派争夺的“牺牲品”

▲牛僧孺剧照

小结

拒纳维州导致唐朝失去了扩张板块的机会,也让唐朝的边境地区没有安全的保障。

【参考资料】

1.《旧唐书 李德裕传》

2.《新唐书 李德裕传》

3.《资治通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