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1992年,已经74岁的

陈赓

遗孀

傅涯

正式退休,看着自己苍老的皮肤,她明白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

在她的艰辛照料下,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在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这个方面,傅涯已经满足了。然而,心中却还是一个遗憾刺得她无法平静——自新中国解放以后,她就与家人断了联系,只是通过调查得知,父母带着一家人登上了前往台湾的轮船。然而,由于两岸的特殊关系,傅涯一直无法和亲人相见,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几十年。

感念自己越来越瘦弱的身躯,她终于下定决心——赴台与亲人相见。

经过一系列准备,傅涯和妹妹乘坐飞机抵达香港,再由香港转战台湾。然而一下飞机她就愣住了,机场有十几辆轿车一字排开,都是亲人开来迎接她的……傅涯眼眶通红,心中的思念和骄傲无法言表。

后来傅涯回忆称,那么多车过来,她都不知道该上哪辆,心中尽被幸福和喜悦占满。

那么,为何傅涯会和家人失去联系,又是如何重新与家人取得联系的呢?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傅涯和陈赓

加入中国共产党

傅涯出生于1918年,老家在浙江上虞,原名叫做

傅慧英

傅涯的父亲也是位读书人,早年曾担任过师爷。在那个年代,师爷的工资还算不错,但是由于生下的儿女过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非常拮据。

傅家一共有十几个儿女,傅涯是女儿中的老大。按照此前经历,他们家的孩子都该被送入学堂,可她已经到了上学的年岁,却还是只能留在家中帮助母亲绣花、做鞋子,以及照顾弟弟妹妹们。

年幼的傅涯看着哥哥们纷纷背上行囊走入校园,心中既无奈又委屈,但家里不高的收入实在承担不了多一个人的学费。为此,傅涯经常在夜里偷偷哭泣。

看到女儿如此伤心,母亲极为心疼。经过一番思虑,她把孩子们都召到跟前,告诉他们:谁能够做完规定的工作,谁就有资格去学校。

如此,傅涯总算是有了上学的希望,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着,终于得到了上学的机会。求学的艰辛让她更能明白书本的珍贵,因此,比起众人,她明显更加刻苦努力。

从小良好的教养让这个女孩在认真的同时,还具有一颗善心,感念周遭百姓的困难,她在学习之余还会积极参与各种学生爱国活动,为革命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心力。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傅涯

1937年,“

七七事变

”爆发之后,全面抗日战役正式打响,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年,19岁的傅涯刚从南京私立东方中学毕业,看到百姓们痛苦的面貌,参与革命,改变社会现状的红色种子在她心中慢慢发芽。

1938年,投身革命事业的傅森写信回家,号召家人一同加入革命,保家卫国。傅涯看着那份信件,心中那颗红色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巨树,她决定不再等待,立刻前往延安。

一番准备后,傅涯不顾长辈们的劝说,执意带领有共同信念的弟弟妹妹,前往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那里接受党的思想改造,以及文化熏陶。

抗日军政大学是无数革命家的摇篮,也是无数热血青年向往的圣地,那段学习岁月,让傅涯对革命,以及抗日战争有了更深刻地了解。

身为学校第四期学生,傅涯很快便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毕业之后接受上级指示,进入抗大总政文工团担任文工团的会计以及秘书。工作期间,她一直兢兢业业地完成着上级交代她的任务,不敢有片刻松懈,正因为如此,她在第二年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陈赓和傅涯合照

与陈赓相识相爱

傅涯结识陈赓,也算是一个巧合。

1940年的一天,傅涯所在的文工团接到指示,前往战斗前线演出。接到任务后,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陕西武乡县蟠龙镇。一天,文工团员们发现团里缺少道具,恰巧抗大训练部长

王智涛

家中有,便让傅涯和女团员结伴去借。在那里,傅涯遇见了正在王志涛家养伤的陈赓。

陈赓当时正处于失落状态,傅涯无意中听到他如同开玩笑一般对工作人员说道:

“确定会昌战役失败之后,我很想开枪了结生命,但想象自己如今还年轻,还能够为共产事业做更多工作,我就装死了……”

这番话深深吸引着傅涯,她忍不住往陈赓方向瞧去。大将性格豪迈,似乎何时何地都能够和大家打成一片,共同谈笑风生,无拘无束。他的面前没有渡不过难关,就算是提起之前血淋淋的战争,他也能保持一份从容,甚至可以幽默得说起自己当时的心境,这是何等阔达的心态?无怪陈毅元帅曾经表示,陈赓如同一块透明玻璃,里外都能被轻易看清,就像一块磁铁,幽默风趣可以聚集人心。

后来陈赓大将偶然身患风寒,再次回到后方休养身体。休息期间,他去看望王志涛。甫一相见,王志涛便问起陈赓现状,大将拍着身体说道:

“我如今过得还算不错,有枪,有马,有警卫,唯一不足的点就是一个人回家,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陪着。”

陈赓与前妻相识于1927年,至今已过去十几个春秋,两人之间的感情一直不错。可惜的是,在1939年3月8日的一次活动中,王根英所在部队遭到日军突袭,为了拿回遗留的公文挎包,王根英不幸被敌人发现,英雄牺牲在抗战之中,那一年,她仅仅33岁。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陈赓

接到妻子牺牲的消息时,陈赓大将正率领386旅在前线作战,看到电报的第一眼,大将泪如雨下,并心痛地在日记中写道:

“三月八日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悲伤惨痛的一天。”

得一提的是,妻子牺牲后,陈赓大将立志守丧三年,因此他对王志涛说的那番话很有可能只是一句笑言。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这番话后,王志涛便萌生要给大将找个媳妇的想法,他的妻子也在一旁,对他的这种想法十分支持。恰巧,她与傅涯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同学,对这个姑娘的品德十分欣赏,于是就起了撮合他们的心思。没过多久,夫妻二人便邀请傅涯和陈赓一同来家里吃饭。

傅涯不知道这场饭局的最终目的,而陈赓却隐约明白他们夫妻的心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大将也前往赴约。

在王志涛家,傅涯和陈赓正式地见了面,男方仪表堂堂,女方温柔可人,真正相见之后,两人都对彼此升起了好感。

大将本就是飒爽性格,发觉自己的心意之后,迅速对傅涯展开追求攻势,身边人听闻消息后,纷纷让他去跟姑娘告白。这样的声音多了,陈赓还就真的照做了。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傅涯和陈赓合照

一次,陈赓把傅涯约出来,对她表明心意:

“我这个人很喜欢交朋友,我有的朋友有很多,无论男女,你愿不愿意都当我的女朋友。”

如果可以的话,傅涯当然愿意,不过……

傅涯心中一定,拒绝道:

“陈旅长,我在家乡有一位未婚夫。”

早年傅涯父亲病故,母亲又忙于照顾弟弟妹妹,无暇顾及傅涯,因此,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跟在表哥身边,同他一起学习。自小的相处让两人结下深深的情意,长大之后便定下了终生。只是后来傅涯感受革命的召唤来到延安学习,而表哥却留在重庆继续深造。

随着国内局势越发紧张,傅涯几次传信表哥,邀请他一同来到延安投身革命,但不知基于何种原因,傅涯从未收到过表哥的回信。时间久了,两人的关系没有断,思想却产生差异。

她之所以将这件事告诉陈赓,最主要原因就是不想耽搁他。

陈赓心中因这番话翻起不小波澜,面上却不动声色:

“听上去你这位表哥还算是个有志青年,如今战事严峻,通信不畅嘛。”

紧接着,他还说道:

“选择对象这种事,确定对方的政治方向以及未来要走的道路也很重要。”

虽然有些莫名悲伤,但是傅涯还是将大将的这番话记在心中,一段时间后,表哥终于给她写来回信。在信中表哥写道,延安的科技水平太过落后,无法支持他科研,所以他不会到延安去,更重要的是,他在末尾中还曾说道,科学家不过问政治,不管是国民党当政,还是共产党当政,对他都没有所谓。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这些话刺痛了傅涯的心,她终于下定决心:

“看来陈旅长的话是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相同对夫妻而言很重要,既然如此,大家就各奔东西吧!”

放弃这段婚约之后,傅涯便回归了单身,此后不久,她就在众人的撮合下和陈赓走到了一起。当然,两人并没有迅速成婚,上面提到过,陈赓大将还需为妻子守丧三年,而傅涯也得做好成婚的心理准备。于是,两人的婚事拖了三年。

身处革命时期的两人没有太多相处的时间,但无数次重逢还是让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

就在两人感情逐渐平稳,并决定成婚之时,中央却下达指令:

陈赓不能和傅涯确定恋爱关系,她的家庭有些复杂。

党组织发来的信函让陈赓如遭雷击,一个1939年就来到延安参与革命工作的小姑娘,怎么就家庭复杂了呢?问其缘由,原来是她哥哥的处境有些复杂。

疑惑已经解开,但两人的婚事却依然没有办法完成,陈赓和傅涯只能怀着悲痛的心,各自投入工作之中。

百团战役结束后的一天,八路军129师举行全体动员大会,碰巧当时还是师长刘伯承的生辰。为欢庆这段岁月,陈赓联系抗大政治部主任罗瑞卿,邀请文工团成员前来部队演出。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傅涯给陈赓写的信

傅涯也是文工团队伍中的一员,与队友们一同来到129师,在舞台上,她倾情表演了《孔雀东南飞》。

戏中刘兰芝和丈夫焦仲卿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故事让她动情,演到高潮时分,傅涯不由得流下热泪。

陈赓大将就坐在台下看这出戏,发现姑娘的悲苦,自己也动容地流下眼泪。这一幕让坐在旁边的

邓小平

看了个正着,叹了口气,邓小平回去后就找到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对他说道: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傅涯演《孔雀东南飞》时的状态,他们一个在台上哭,一个在台下流眼泪,给中央发去电报,就算傅涯哥哥有些复杂,她自己却是个共产党员嘛,让延安方面成全他们。”

党组织毕竟是个英明的组织,在了解情况后,就再次对傅涯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一番思虑后,便同意了此事。

1943年2月初,陈赓接到中央电报,组织同意了两人的婚事,他立即给傅涯打去电话,兴奋地说道:

“傅涯,我是陈赓,我们可以成婚了,党中央同意了我们的婚事,你快回来吧!”

傅涯当时正在外面演出,听到这个消息,开心得想要流泪,过了一会之后,才勉强冷静下来。考虑到工作还未完成,她在电话中跟陈赓说道:

“我这边的演出还未结束,我们的事情之后再聊。”

可已经等待这个消息许久的陈赓却再也无法忍耐,他非常想要立刻见到傅涯,强烈的兴奋使他连师长交代的任务都没有听清。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傅涯、陈赓以及他们的孩子

邓小平在旁边悄悄伸出三根手指,刘伯承立刻心领神会。

“你呀,三年都等下来了,现在连一天都坚持不了?赶紧当新郎去吧!”

自此,两人终于喜结良缘,大伙都替他们开心。不过由于工作的缘故,两人成婚后还是聚少离多。当然,可能是因为双方对彼此的爱意足够浓烈,让他们即便身处于那种状态,依然关系和睦,感情生活美满。

傅涯是个很有想法的姑娘,她来到延安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梦想,因此,陈赓在婚前曾与她定下约定:

一、陈赓会尊重她的革命事业,不会阻止她追求进步;

二、陈赓不会将傅涯调来身边做秘书工作;

三、陈赓会爱傅涯,直到永远,这是真心的爱慕。

成婚后,陈赓一直遵守着这项承诺。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陈赓全家合影

党组织有一段时间要求整风,陈赓和傅涯都回到延安积极配合这项工作。回去之后,部队对诸位干部进行划分,高级干部进入党校一部学习,比如陈赓。而傅涯的等级还没有到达那个地步,被分配在党校二部。

一部二部被延安河水分开,渡河需要一段不少时间;傅涯在党校二部参与了许多工作,比如跟随冼星海搞秧歌改革等,忙起来就顾不上回家。陈赓想她了,就会带着一帮子朋友跑到延安河边,当然,他捣这种乱时都不会带战士去,带的都是一部的同学,也就是和他相同级别的干部。众人一齐在河边大喊:

“傅涯回家!”

时间久了,傅涯就在学校中出了名,同志们都知道陈赓将军会隔着河喊老婆。

每到这时,傅涯总会被众人的目光臊红脸,回到家中不由得生陈赓的气,但陈赓却一直乐此不疲!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1950年,傅涯同陈赓生下两人最大的一个孩子,足足有八斤重,由于陈赓很喜欢孩子,此后他们又生下了多个儿女,每次回家,陈赓总要抱一抱孩子,用胡子扎他们的脸蛋,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经常叫他“胡子爸爸。”

1959年,中央号召干部下基层锻炼,傅涯听闻后,十分心动。

她回家询问陈赓意见:

“我在中央工作多年,如今你的身体已经有了好转,同意我到基层锻炼吗?”

陈赓听了这话,毫不犹豫说道:

“咱们结婚时就说过,我不会干涉你的工作,你下基层我很支持。”

其实当时陈赓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随时都存在心梗复发的风险,但他却依然支持着妻子的决定。

朋友曾劝他:

“你如今身体不好,将傅涯调到办公室照顾你吧!”

陈赓硬是不肯。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革命时期的创伤给陈赓身体留下多个隐患,不久后,大将再次被众人送进医院。

1961年3月16日,陈赓脸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曾经的大将此刻虚弱得可怕,他有预感,自己快要不行了。临终前,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妻儿。

他将傅涯叫到床前,对她说道:

“我有两件事要告诉你,却怕你受不住。第一,我快要不行了!第二,你过不好更年期了!”

这么说着,陈赓像往常一样强挤出一个笑脸,牙齿却咬得咯咯作响:

“你的头发,会‘唰’一下变白!”

傅涯知道,他是想让自己开心一点,她也想挤出一个笑容,但眼泪却不由自主掉落下来。

妻子这副模样令陈赓异常心疼,他用虚弱的声音同妻子说:

“你怎么不看看我呀!”

这也是大将费尽力气讲出的最后一句话,在此之后,这位中国的传奇将领便永远闭上了双眼,享年58岁。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丈夫去世后,傅涯的生活仍需要继续,他们还有数个孩子需要她去照顾,孩子中最小的那个,当时只有5岁。

陈赓离世之后,傅涯心中痛苦不堪,在最初阶段,她甚至连家都不愿意回。在她心中,他们居住的房子是部队的,是靠着陈赓的功勋借他们住的,而她没有那么高的功劳,不能住那么好的房子。

得知这个情况后,罗瑞卿将她一顿猛批,这才让她搬了回去。

回到故居,除了照顾自己的孩子外,傅涯最常做的工作,就是整理丈夫的遗物,特别是陈赓的日记。

那些日记本都是傅涯给陈赓准备的,每当陈赓大将需要外出征战时,傅涯就会递给他一本日记本,他们大多用军布或者粗糙的麻布包裹着。陈赓带一本新的出去,回来后总是记得满满登登,之后交给傅涯保管。这些东西傅涯一直保存得很好,从不允许他人随便乱动。

在她晚年时期,傅涯有了给丈夫写一本人物传记的心,为了写好这个,她总是带着《光明日报》的原总编穆欣外出采访,采访的对象,都是陈赓大将的战友。她身上带着一个小录音机,挨家挨户采访,最后将录音机拿回家,一字一句地将信息整理出来,那些整理出来的资料,都是中国的珍宝。

这份心也让她收获了美妙的成果,1982年,《陈赓日记》得以出版。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除这番事业外,傅涯还把所有孩子都教育成才,陈赓的大儿子成为了航天部高级工程师,两人的三个儿子都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唯一的一个女儿是解放军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生活如此幸福,傅涯十分满足,但她心中却一直有个遗憾——她已经有数十年未曾见过自己的家人。

与家人取得联系

1980年,傅涯收到妹妹来信,她们的父母于台湾去世,生前的最大心愿,是将自己的骨灰葬在家乡。

一番准备后,傅家小妹于台湾返回大陆,她的身边还带着父母的骨灰。后来,傅涯将两位老人安葬于杭州老家,圆了家人的遗愿。

1992年,傅涯自单位退休,自知自己时日无多的她下定决心,前往台湾探望自己的亲属。

一段时间后,傅涯和妹妹坐上前往香港的飞机,再从香港出发,前往台湾。

92年陈赓遗孀傅涯赴台,十几辆车来机场接,傅: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图|傅涯晚年和亲人合影

得知消息的傅家人纷纷前往机场接应,十几辆轿车一字排开,场面十分壮观。

傅涯楞在当场,心中既高兴又激动,这么多辆车,她都不知道该上哪辆。

出于种种原因,傅涯只在台湾呆了两个月,那两个月的时间中,她的身边充满了幸福。家人们都想念她,纷纷邀请她来家中居住,小辈们也爱找她聊天。然而相聚却总会遭遇离别。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返回大陆的日子,想着不舍的心,她辞别自己的亲人们,踏上了回归的行程。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北岸开通双向直达航线,自此,两岸居民终于可以轻而易举看到自己的亲人。傅涯去世的时间是2010年1月4日,想必在那一年多的时间中,傅涯和亲人们应该时常相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