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弘一法师:一语妄发即有悔

关注格命草,阅读更多经典诗词文

弘一法师:一语妄发即有悔

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的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余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则恬然安寝。或有不合,即展转不能寐。思有以更其失,又虑始勤终怠也,因笔录自警。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从忠厚。

宁人负我,毋我负人。此言当留心。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导友善不纳,则当止。宜体此言。

不能感人,皆诚之未至。

学以静为本。

口念书而心他弛,难乎有得矣。

余于坐立方向器用安顿之类,稍有不正,即不乐。必正而后已,非作意为之,亦其性然。

一语妄发即有悔,可不慎哉!

不力行,只是学人说话。

程子作字甚敬。曰:只此是学。

凡取人,当舍其旧而图其新。自贤人以下,皆不能无过。或早年有过,中年能改。或中年有过,晚年能改。当不追其往,而图其新可也。若追究其往日之过,并弃其后来之善,将使人无迁善之门,而世无可用之材也。以是处心,刻亦甚矣。

大抵常人之情,责人太详,而自责太略。是所谓以圣人望人,以众人自待也。惑之甚矣!

作诗作文写字,疲弊精神,荒耗志气,而无得于己。惟从事于心学,则气完体胖,有休休自得之趣。惟亲历者知其味,殆难以语人也。

开卷即有与圣贤不相似处。可不勉乎?

欲以虚假之善,盖真实之恶。人其可欺,天其可欺乎?

人有负才能而见于辞貌者,其小也可知矣。

觉人诈,而不形于言,最有味。

戒太察,太察则无含弘之气象。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少陵诗曰: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从容自在,可以形容有道者之气象。

有于一事心或不快,遂于别事处置失宜,此不敬之过也。

往时怒,觉心动。近觉随怒随休,而心不为之动矣。

轻当矫之以重,急当矫之以缓。褊当矫之以宽,躁当矫之以静。暴当矫之以和,粗当矫之以细。察其偏者而悉矫之,久则气质变矣。

陶渊明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案此指奴婢而言)

处事大宜心平气和。

行七八分,言二三分。

处事不可使人知恩。

旧习最害事。吾欲进,彼则止吾之进。吾欲新,彼则汨吾之新。甚可恶,当刮绝之。

为学时时处处是做工夫处。虽至卑至陋处,皆当存谨畏之心,而不可忽。且如就枕时,手足不敢妄动,心不敢乱想,这便是睡时做工夫,以至无时无事不然。

英气甚害事。浑涵不露圭角最好。

第一要有浑厚包涵从容广大之气象。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人气象,便知其涵养之浅深。

余觉前二十年之功,不如近时切实而有味。

寡欲,省多少劳扰。

只寡欲,便无事。无事,心便澄然矣。

密汝言,和汝气。

余少时学诗学字,错用工夫多。早移向此,庶几万一。

省察之功,不可一时而或怠。诗曰:夙夜匪懈。其斯之谓欤?

敬字、一字、无欲字,乃学者至要至要。余近日甚觉敬与无欲之力。

观人之法,只观含蓄,则浅深可见。

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

时然后言,惟有德者能之。

古人衣冠伟博,皆所以庄其外而肃其内。后人服一切简便短窄之衣,起居动静惟务安适。外无所严,内无所肃。鲜不习而为轻佻浮薄者。

守约者,心自定。

待人当宽而有节。

处己接物,事上使下,皆当以敬为主。

圣人言人过处,皆优柔不迫,含蓄不露。此可以观圣人之气象。

曾子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君子之守其身,可不慎乎?

必使一言不妄发,则庶几寡过矣。

珠藏泽自媚,玉蕴山含辉。此涵养之至要。

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

气质极难变,十分用力,犹有变不尽者。然亦不可以为难变,而遂懈于用力也。

小人不可与尽言。

导人以善,不可则止。其知几乎!

言要缓,行要徐,手要恭,立要端。以至作事有节,皆不暴其气之事。

轻诺则寡信。

为学第一在变化气质。不然,只是讲说耳。

人誉之,使无可誉之实,不可为之加喜。人毁之,使无可毁之实,不可为之加戚。惟笃于自信而已。

轻言则人厌,故谨言为自修之要。

识量大,则毁誉欣戚不足以动其中。

人不知而不愠,最为难事。今人少被人侮慢,即有不平之意,是诚德之未至也。无深远之虑,乐浅近之事者,恒人也。

刘立之谓从明道年久,未尝见其有暴厉之容,宜观明道之气象。

圣人教人,只是文行忠信,未尝极论高远。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无可依据。

人犹知论人之是非,而己之是非则不知也。

心无所主,即动静皆失其中。

犯而不校,最省事。

只可潜修默进,不可求人知。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须谨守此训,斯无失言之过。

放下一切外物,觉得心闲省事。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只当反求诸己。

凡事皆当推功让能与人,不可有一毫自德自能之意。

人不能受言者,不可妄与一言。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与语上。教人者当谨守此言。与人谈论,亦当谨守此言。

待人当宏而有节。

大抵少能省己之失,惟欲寻人之失。是所谓不攻己之恶,而攻人之恶,大异乎圣人之教矣。

人不谋诸己,而强为之谋,彼即不从,是谓失言。日用间此等甚多,人以为细事而不谨,殊不知失言之责,无小大也。谨之!

日用间纤毫事,皆当省察谨慎。

元城刘忠定力行不妄语三字,至于七年而后成。力行之难如此,而亦不可不勉也。

句句着落不脱空,方是谨言。

温公谓:诚自不妄语始。信哉斯言也。

信口乱谈者,无操存省察之功也。

读正书,明正理,亲正人,存正心,行正事,斯无不正矣。

宴安之私,最难克。

宴安鸩毒,此言当深省。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以坏名节。

简默凝重以持己。

一言不可妄发,一事不可妄动。

日间时时刻刻,紧紧于自己身心上存察用力,不可一毫懈怠。

细思,处事最难。

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君臣朋友皆然,可不慎哉!

闻外议,只当自修自省。

程子曰:省躬克己不可无,亦不可常留在心作悔。盖常留在心作悔,则心体为所累,而不能舒泰也。

潜修不求人知,理当如此。

汲汲自修不及,何暇责人。不自修而责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张子曰:学至于不责人,其学进矣。此言当身体而力行之。愚屡言及此而不厌其烦者,亦欲深省而实践之也。

正己者乃能正人。未有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既往之非不可追,将来之非不可作。此吾之自省也。

卫武公蘧伯玉皆以高年而笃于进修,诚可为后世法。

常存不如人之心则有进。

卫武公年九十五,犹作懿戒以自警。

孔子曰:焉用杀,论语二十篇,无以杀字论为政者。圣人之仁心大矣。

论语一书,未有言人之恶者。熟读之,可见圣贤之气象。

人之威仪,须臾不可不严整,盖有物有则也。

心每有妄发,即以经书圣贤之言制之。

孔子言有恒者难见。验之人,信然。

不能动人,惟责己之诚有未至。

不怨天,不尤人,理当如是。

颜子终日不违如愚。喋喋多言,而能存者寡矣。

恕字用之不尽。

不迁怒工夫甚难。惟尝用力者知之,然亦不可不勉。

欲寡其过而未能之意,时时不可忘。此实修己之要也。

选自《李叔同集》,张竞无 编,东方出版社,200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