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格命草,閱讀更多經典詩詞文

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的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餘每夜就枕,必思一日所行之事。所行合理,則恬然安寝。或有不合,即展轉不能寐。思有以更其失,又慮始勤終怠也,因筆錄自警。
深以刻薄為戒,每事當從忠厚。
甯人負我,毋我負人。此言當留心。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導友善不納,則當止。宜體此言。
不能感人,皆誠之未至。
學以靜為本。
口念書而心他弛,難乎有得矣。
餘于坐立方向器用安頓之類,稍有不正,即不樂。必正而後已,非作意為之,亦其性然。
一語妄發即有悔,可不慎哉!
不力行,隻是學人說話。
程子作字甚敬。曰:隻此是學。
凡取人,當舍其舊而圖其新。自賢人以下,皆不能無過。或早年有過,中年能改。或中年有過,晚年能改。當不追其往,而圖其新可也。若追究其往日之過,并棄其後來之善,将使人無遷善之門,而世無可用之材也。以是處心,刻亦甚矣。
大抵常人之情,責人太詳,而自責太略。是所謂以聖人望人,以衆人自待也。惑之甚矣!
作詩作文寫字,疲弊精神,荒耗志氣,而無得于己。惟從事于心學,則氣完體胖,有休休自得之趣。惟親曆者知其味,殆難以語人也。
開卷即有與聖賢不相似處。可不勉乎?
欲以虛假之善,蓋真實之惡。人其可欺,天其可欺乎?
人有負才能而見于辭貌者,其小也可知矣。
覺人詐,而不形于言,最有味。
戒太察,太察則無含弘之氣象。
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
少陵詩曰: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從容自在,可以形容有道者之氣象。
有于一事心或不快,遂于别事處置失宜,此不敬之過也。
往時怒,覺心動。近覺随怒随休,而心不為之動矣。
輕當矯之以重,急當矯之以緩。褊當矯之以寬,躁當矯之以靜。暴當矯之以和,粗當矯之以細。察其偏者而悉矯之,久則氣質變矣。
陶淵明曰: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案此指奴婢而言)
處事大宜心平氣和。
行七八分,言二三分。
處事不可使人知恩。
舊習最害事。吾欲進,彼則止吾之進。吾欲新,彼則汨吾之新。甚可惡,當刮絕之。
為學時時處處是做工夫處。雖至卑至陋處,皆當存謹畏之心,而不可忽。且如就枕時,手足不敢妄動,心不敢亂想,這便是睡時做工夫,以至無時無事不然。
英氣甚害事。渾涵不露圭角最好。
第一要有渾厚包涵從容廣大之氣象。促迫、褊窄、淺率、浮躁,非有德之氣象。隻觀人氣象,便知其涵養之淺深。
餘覺前二十年之功,不如近時切實而有味。
寡欲,省多少勞擾。
隻寡欲,便無事。無事,心便澄然矣。
密汝言,和汝氣。
餘少時學詩學字,錯用工夫多。早移向此,庶幾萬一。
省察之功,不可一時而或怠。詩曰:夙夜匪懈。其斯之謂欤?
敬字、一字、無欲字,乃學者至要至要。餘近日甚覺敬與無欲之力。
觀人之法,隻觀含蓄,則淺深可見。
方為一事,即欲人知,淺之尤者。
時然後言,惟有德者能之。
古人衣冠偉博,皆是以莊其外而肅其内。後人服一切簡便短窄之衣,起居動靜惟務安适。外無所嚴,内無所肅。鮮不習而為輕佻浮薄者。
守約者,心自定。
待人當寬而有節。
處己接物,事上使下,皆當以敬為主。
聖人言人過處,皆優柔不迫,含蓄不露。此可以觀聖人之氣象。
曾子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君子之守其身,可不慎乎?
必使一言不妄發,則庶幾寡過矣。
珠藏澤自媚,玉蘊山含輝。此涵養之至要。
慎言謹行,是修己第一事。
氣質極難變,十分用力,猶有變不盡者。然亦不可以為難變,而遂懈于用力也。
小人不可與盡言。
導人以善,不可則止。其知幾乎!
言要緩,行要徐,手要恭,立要端。以至作事有節,皆不暴其氣之事。
輕諾則寡信。
為學第一在變化氣質。不然,隻是講說耳。
人譽之,使無可譽之實,不可為之加喜。人毀之,使無可毀之實,不可為之加戚。惟笃于自信而已。
輕言則人厭,故謹言為自修之要。
識量大,則毀譽欣戚不足以動其中。
人不知而不愠,最為難事。今人少被人侮慢,即有不平之意,是誠德之未至也。無深遠之慮,樂淺近之事者,恒人也。
劉立之謂從明道年久,未嘗見其有暴厲之容,宜觀明道之氣象。
聖人教人,隻是文行忠信,未嘗極論高遠。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無可依據。
人猶知論人之是非,而己之是非則不知也。
心無所主,即動靜皆失其中。
犯而不校,最省事。
隻可潛修默進,不可求人知。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須謹守此訓,斯無失言之過。
放下一切外物,覺得心閑省事。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隻當反求諸己。
凡事皆當推功讓能與人,不可有一毫自德自能之意。
人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與語上。教人者當謹守此言。與人談論,亦當謹守此言。
待人當宏而有節。
大抵少能省己之失,惟欲尋人之失。是所謂不攻己之惡,而攻人之惡,大異乎聖人之教矣。
人不謀諸己,而強為之謀,彼即不從,是謂失言。日用間此等甚多,人以為細事而不謹,殊不知失言之責,無小大也。謹之!
日用間纖毫事,皆當省察謹慎。
元城劉忠定力行不妄語三字,至于七年而後成。力行之難如此,而亦不可不勉也。
句句着落不脫空,方是謹言。
溫公謂:誠自不妄語始。信哉斯言也。
信口亂談者,無操存省察之功也。
讀正書,明正理,親正人,存正心,行正事,斯無不正矣。
宴安之私,最難克。
宴安鸩毒,此言當深省。
名節至大,不可妄交非類以壞名節。
簡默凝重以持己。
一言不可妄發,一事不可妄動。
日間時時刻刻,緊緊于自己身心上存察用力,不可一毫懈怠。
細思,處事最難。
信而後谏,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君臣朋友皆然,可不慎哉!
聞外議,隻當自修自省。
程子曰:省躬克己不可無,亦不可常留在心作悔。蓋常留在心作悔,則心體為所累,而不能舒泰也。
潛修不求人知,理當如此。
汲汲自修不及,何暇責人。不自修而責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張子曰:學至于不責人,其學進矣。此言當身體而力行之。愚屢言及此而不厭其煩者,亦欲深省而實踐之也。
正己者乃能正人。未有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既往之非不可追,将來之非不可作。此吾之自省也。
衛武公蘧伯玉皆以高年而笃于進修,誠可為後世法。
常存不如人之心則有進。
衛武公年九十五,猶作懿戒以自警。
孔子曰:焉用殺,論語二十篇,無以殺字論為政者。聖人之仁心大矣。
論語一書,未有言人之惡者。熟讀之,可見聖賢之氣象。
人之威儀,須臾不可不嚴整,蓋有物有則也。
心每有妄發,即以經書聖賢之言制之。
孔子言有恒者難見。驗之人,信然。
不能動人,惟責己之誠有未至。
不怨天,不尤人,理當如是。
顔子終日不違如愚。喋喋多言,而能存者寡矣。
恕字用之不盡。
不遷怒工夫甚難。惟嘗用力者知之,然亦不可不勉。
欲寡其過而未能之意,時時不可忘。此實修己之要也。
選自《李叔同集》,張競無 編,東方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