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有感

孩子,通常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生活中父母称自己的子女为孩子,长辈都把晚辈叫做孩子,这是一种爱称。我们通常对孩子们的看法会停留在天真、善良、可爱上,但事实可能并不是如此的。

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记述了自己去上海,坐电车时遇见一对西洋人父子的事。朱自清比较喜欢亲近孩子,对面坐了一个白种人小孩,就多看了几回。就在西洋人父子快站时,小孩走近朱自清,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那孩子伸着脸向着朱自清足有两秒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大西洋人的手走了。

小西洋人的举动对朱自清来说就是一场突然的袭击,使他张皇失措,压迫地无法呼吸,当下就产生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没想到在中国的上海,一个十来岁的白种人的孩子,已经懂得凭着人种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去袭击别人了。我想如果换成其他的成年人,也许也会感觉伤自尊和愤怒吧。毕竟对方只是一个白种人的孩子,这事还发生在中国人被西洋人看不起和践踏的上海。

读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有感

朱自清想要诅咒这个孩子,但立刻觉得很恐怖,这么小的孩子已被传统所埋葬,我们日夜所想的“赤子之心”,世界之世界(非某种人的世界,更非某国人的世界),眼见得在未来一代人,还是毫无信息的!不过朱自清也觉得,这个作为白种人的孩子,也表现出了强者和适者的样子。

我很赞同法国的罗伯特·欧文的这句话:“人是环境的产物。”其实,不论人种是否相同,人的生理构造是差不多的,但生活的环境差异却让人产生了千差万别。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会适应他所处的环境,也会表现出跨越年龄的相同之处。就如这个“小西洋人”,他看了听了同种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和评价,自然也会表现出对中国人的蔑视,觉得自己是白种人,高中国人一等。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不会因为年龄差距而不存在。

朱自清很明白,人生来是平等的,不在于肤色和人种的不同。所以他在最后写道:“无论如何,我们最要紧的还是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我也想说,中国人是上帝的骄子,我们中国人正在让世界刮目相看!

读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有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