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2月读书复盘:读了5本书,5星推荐这一本

这是『戴你读书』的第10篇书单推荐

12月读书复盘:读了5本书,5星推荐这一本

12月,因为本身工作比较忙,加上空余的时间主要用来做2021年度复盘和2022年计划,所以阅读的数量不多,只有5本书。

在这5本书中,5星推荐一本育儿类书籍:《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以下是具体书籍介绍,欢迎您继续阅读。

01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菲利帕·佩里

12月读书复盘:读了5本书,5星推荐这一本

一本实至名归的好书,书名非常契合书的内容。

在这本书里,我也看到了自己育儿的影子,比如曾经也总是焦虑陪伴了孩子却忽视了自我成长和学习,也曾经考虑让孩子夜哭入睡,也会为了让孩子不哭闹而有意“欺骗”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

看完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这些做法全是错误的。

我自己总结了3个关键词:真实、修复、独立。

1、真实。

书中提到一句话,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真实可信,而不是十全十美。我认为,真实的父母才会养育真实的孩子。

如果父母刻意营造完美的形象,也会让孩子不懂得表现自己不足的一面。真实,本身就是一种真诚。

亲子关系,难道不需要这种真诚吗?

有的时候,孩子察觉我们生气,或者家庭的不和谐,而父母往往会刻意隐瞒。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味地否认、隐瞒,甚至是故意欺骗,那么就很可能导致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认知失调的状况。

他可能无法判断别人的真话假话,无法相信自己内心的感受,甚至会因为这样的情况而受到伤害(无论是恋爱、同学关系还是走入职场)。

父母要做的,就是倾听自己的内心,避免屏蔽“弱”的那一面,而是把真实的自己展示给孩子,既要让孩子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实。

2、修复。

如同我前面说的,很多时候,当我们看书或者听课以后,才发现以前的一些育儿方式是错误的。

那么,是忽视错误,还是深深地自责?

负面的情绪,只会带来严重的内耗。我们需要做的,只有2个字——修复。没有完美的父母。

以我自己为例,在有小孩之后,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打骂孩子。但是,遇到某些时刻(包括是自己情绪不对的时候),仍然会生气会发火。

这个时候,修复才是最关键的。父母也要放下绝对正确、权威的身段,给孩子道歉或者和他主动交流。学会事后修复,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用作者的话说,诚实勇敢地修复任何裂痕,原谅自己并意识到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可以让亲子关系更美好、更牢固。

3、独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我们养育的“机器”。面对孩子的情绪表达,特别是哭闹这样的负面情绪,忽视或否定他们的感受,只是一种掩耳盗铃,并不是真的会让孩子的这种感受消失。

小问题会在这样的积累下越来越大,最终因为某一个极小的事件爆发。

那个时候,父母会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小的事会引发孩子这么大的反应,却没有想到这是之前长时间的积累。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人,而不是一件代办的事情或者自己的物品。你把孩子当人看,孩子回馈你的就是有血有肉的人;你把孩子当事情,孩子回馈你的就是冷漠的事。

就好比网上那个段子,你给我“完整的童年”,等你老了我就拔你的氧气罐。

最后,特别喜欢书中提到儿童精神科医师兼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温尼考特说的一句话,“躲藏起来是一种乐趣,但没人发现自己时却是一种灾难。”

在我看来,孩子的确习惯躲猫猫,但乐趣并不在于躲在哪儿,而在于你是否能发现。

比如我家的宝宝,不到2岁,躲起来的时候中规中矩,可是发现他的时候他笑得特别灿烂。孩子的情绪也是如此。有的时候孩子会隐藏,但这不代表他不想表达,他更希望父母能够发现和理解。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一直躲在黑暗中,他喜欢的是,当他身处黑暗时,有一束温暖的光,把他带回这个世界。

我希望,能够真正做到关注孩子,享受他享受到的乐趣,发现他喜欢的东西,成为他世界里的一道光。

这本书,5星好评。

豆瓣评分:8.7

我的评价:★★★★★

02

-《涵解:无畏真实》-

赵涵

12月读书复盘:读了5本书,5星推荐这一本

看完这本书,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很真诚的文字,用豆瓣的推荐语就是:

以“涵”字为主线,结合大量真实、鲜活的案例和深刻的体悟,呈现一个真实、知性、精致的Caroline涵涵姐,系统讲述了她作为女性情感知识达人的个人精进、成长之路,及其背后的坚毅、努力、勇敢和真实、真诚。

的确,在书中,作者赵涵几乎是把自己30多年以来的经历,描述地非常细致,包括她所经历的苦难、病痛、不解、委屈等。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很佩服作者,也确实是新知女性的佼佼者。

不过就书籍内容本身来说,确实还是挺让人失望的。

第一,所有文章的标题,感觉是为了取一个而取一个,与章节本身的内容,并非关联度非常大。

第二,每个章节,章节里面的每个小部分,几乎没有什么上下逻辑可言,只是在叙述一些经历,或者抒发一些情绪、表达一些观点而已。

在书里,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其中的一句话:“成年人的崩溃还映射了一个字——苦、两个字——孤独、三个字——一瞬间、四个字——无可奈何。”

也由此拓展,写了一篇书评稿。

总之,这本书的确不太对我个人的胃口,只能给2星的评价。

豆瓣评分:8.5

我的评价:★★

03

-《少即是多:北欧自由生活意见》-

本田直之

12月读书复盘:读了5本书,5星推荐这一本

“Less is more”的确是一句非常好的口号。

现代人就是想做的太多、要做的太多,所以成天都是忙忙碌碌。看上去挺充实,大量的时间被各种繁杂的事务所占据,甚至不断压缩睡眠的时间。

但这种忙碌也只是浮于表面的忙碌,内心得到的却非常非常少,反而是让焦虑、抑郁、压力占据了全部。

所以,无论是践行生活准则,还是用于日常工作,“Less is more”都一定是很好的指导方式。

只不过,要想实现作者书中提到的“双城生活”、“自由职业”或者“复业”,确实也非常难。

我个人是特别羡慕作者这样能够经常飞往两地,享受国外风土人情,让生活慢下来的人生。只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从这点来说,作者书中提到的内容,大概对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些理念我还是非常认可的。

比如不要被常识约束,对于价值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要关注长久的小确幸,而不是短暂的大幸福;不要一味地追求金钱,而是把时间用于生活中,提升精神体验等等。

因此,虽然作者的生活我很难做到,但不妨碍我们在阅读这本书以后,践行书中那些我们可以做到的理念。

“Less is more”,很好,值得谨记。

豆瓣评分:7.1

我的评价:★★★

04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12月读书复盘:读了5本书,5星推荐这一本

大名鼎鼎的波洛侦探首次登场。

看完全书,我有点感觉像在看《血字的研究》——福尔摩斯第一次登场一样。

同样是人设突出的主角(当然,相比而言,福尔摩斯就帅多了),同样是有一个比较“蠢”的助手(黑斯廷斯和华生),同样是面对线索时的兴奋。

特别是关于“我”(黑斯廷斯)的描写,除去一些内心感情戏,更像一个读者一样的角色,非常有代入感。

此外,案件的大反转也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从最开始大家都目光聚焦的凶手,到铁证如山的脱罪,最后却又被波洛给揭发。这一波三折的剧情,确实非常棒。

不过,本书(新星出版社)的翻译,实在是令人诟病,并且部分需要附图的地方也没有附上图示,给本书的精彩程度减了不少分。实在对不起这个版权的授权呀。

对比同一出版社近期出的《十本书读懂阿加莎(精装纪念版)》,就差远了。大致翻阅了一下,后者不仅把图示给附上了,部分翻译内容也修正了。

所以,如果打算在微信读书APP看阿婆的推理小说,建议就直接看《十本书读懂阿加莎(精装纪念版)》这个版本。

担心书籍太长,可以看完一本后,直接去搜索同名单本,再去标注“已读完”和评论。

内容推荐,翻译扣分......

豆瓣评分:7.8

05

-《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陈中

12月读书复盘:读了5本书,5星推荐这一本

如今“复盘”一词非常火爆,很多人都推崇这个概念,也认可它是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手段。

但是,你对复盘有多少认识呢?

在这本《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实践版)》中,算是将“复盘”这个概念说得非常透彻了。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复盘的概念、性质、心态、操作和运用。

我个人认为,关于复盘的心态和操作,是我们最需要掌握的,或者是这本书里最重要的内容。

1、关于心态,需要我们不自欺、有胜心。

所谓不自欺,是指不要自欺欺人,刻意回避自己的问题。

最好的做法,是把“我”和“我的表现”区分开来,也就是所谓的不贴标签。不少人以为自己跑步不行,就认为自己体育很差。其实跑步也只是体育里的一个内容而已。姚明跑不过刘翔,不代表姚明不能成为顶尖的篮球明星。

所谓有胜心,是想着要比过去的自己好,但不要想着事事都比别人强。

超越自己自不用说,很多人总看不得别人的好,喜欢给别人挑错。实际上,任何一件事、任何一本书,我们都应该辩证地看待。

别人做得好的,我们吸收;做得不好的,我们予以改进,这才是真正的复盘自己、复盘他人,才真正有利于成长。

总之,记住一点,复盘是为了成长,而不是批判。

2、关于操作,书中介绍了6个步骤:分别是:回顾目标,叙述过程,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推演规律,形成文档。

我个人觉得这3点最重要:

(1)要对比目标与结果的差别。

如同SMART法则里面提到的5个关键点,其中有一条就是可量化。目标与结果也是如此,如果不能量化,我们就不能清楚地知道完成情况。

同样,知道了目标与结果的差别,我们才能往下继续挖掘。

(2)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这个差距,可能是结果不如意,未完成目标;也可能是结果超预期,超额完成目标。那么这中间的差距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在分析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去想到各种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老板太苛刻,时间太紧张,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

而是要尽量去想到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我是不是能够再早一点起床,是不是可以利用起碎片时间等。

(3)用理论指导实践。

归根结底,我们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所以得出的结论一定要能够有利于我们今后实践。

如果只是一堆感性的、抽象的结论,只是告诉自己要多学习、多看书,那这样的复盘效果也几乎为零。

只有分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步骤,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最后,书中值得称道的一点是结合理论给出了比较丰富的实践案例。但是,第五章“复盘在工作生活中的运用”和第六章“柳传志环”就感觉写得非常一般。

比如在运用这个环节,我更想看到个人成长方面的自我复盘,但给出的是亲子活动,个人感觉不是很切合书中的主题。

而“柳传志环”呢?倒更像是拍柳传志的马屁而单独列出来的一章,比较突兀。

总得说来,这本书还是有值得一读的地方。

豆瓣评分:5.9

以上就是戴叔2021年12月的读书复盘,希望你能喜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