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史话新疆》系列微视频:《汉家公主》《石城子遗址》

《史话新疆》系列微视频:《汉家公主》《石城子遗址》

第十九集:《汉家公主》

伊犁河谷,地处西天山北部。这里气候温润,水草丰茂,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在伊犁河谷中央的新疆伊宁市,有一处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是为纪念西汉时远嫁乌孙的公主细君和解忧而建的汉家公主纪念馆。

纪念馆里汉阙高耸,亭阁林立,回廊曲折,带着鲜明的汉代建筑风格。最引人注目的,是细君和解忧公主的雕像,其中一尊头戴珠钗,身着汉服,怀抱琵琶是细君公主雕像。

公元前105年,倾慕汉朝“人众富厚”的乌孙王猎骄靡主动提出与汉和亲,细君成为正史记载第一位远嫁乌孙的汉家公主。

据史书记载,细君公主出嫁时,汉武帝“念其行道思慕,故使工人裁筝、筑,为马上之乐。欲从方俗语,故名曰琵琶。”细君公主将中原乐器琵琶带入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音乐交流,因而,纪念馆里细君公主被塑成了头戴珠钗,身着汉服,怀抱琵琶的形象。

特克斯草原位于伊犁谷地以西,风光秀美,牛羊成群,曾是乌孙王的夏宫所在地。乌孙王得知细君公主出行,特意从驻地赶到这里迎接。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细君远赴乌孙时,“汉武帝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带着热切期盼的乌孙王和汉家公主庞大的送亲队伍在这片草原相遇,当时的场面极为盛大。

细君公主到达乌孙后,乌孙王为其专门建造宫室。汉武帝每隔一年便派使者带着锦绣帷帐,赠予细君公主。细君公主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文化,金属冶炼和建筑技术传入乌孙,推动了乌孙的经济发展。在细君公主的努力下,乌孙与汉朝建立起友好关系。

细君公主辞世后,汉武帝又把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王军须靡。

解忧公主在乌孙生活了半个世纪,不仅在乌孙赢得极高威望,在整个西域也有很大影响。汉朝与乌孙的关系更加密切,汉使大多途经乌孙去往大宛、月氏等地,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

解忧公主的侍女冯嫽,有着杰出的政治才华,她持汉节代表解忧公主遍访西域各地,增进了各地对汉朝的了解,人们尊称她为“冯夫人”。

细君和解忧两位公主远嫁西域,使汉朝的威仪远播天山南北,西域各地都争相与汉交好,为汉朝统一西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十集:《石城子遗址》

江布拉克景区,位于新疆奇台县境内,是有着林海雪峰交融、万亩麦田纵横的秀美之地。

1972年,一座当地人称“石城子”古城遗址,在江布拉克被发现,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北高南低,依地势而建。

城西、北两面有坍毁城墙,从其宽逾十米的底部,即可想见当年规模。城内西北有子城依托城墙而建,符合“复为一城,其内城间百五十步”的汉时守边备塞的边城形制。

在古城东北和西北角,仍有角楼残基,北墙中部有两处突出马面,城外有护城壕,军事防御色彩十分浓厚。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专家认定,石城子遗址即是东汉时耿恭驻守的疏勒城旧址,其东、南两面以深涧为障,涧底有麻沟河蜿蜒流淌,这正与《后汉书》中“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的记载相印证。

耿恭,史书载其“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公元74年,东汉重设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耿恭为戊校尉,屯驻金满城,后移守至形势更为险要的疏勒城。据《后汉书·耿恭传》记载,耿恭以单薄兵力固守疏勒城,抵挡数万匈奴大军,“连月逾年”,等来援军时,守城军士只剩下26人。

耿恭困守孤城的事迹,给这座城蒙上了传奇的面纱。

两汉时期,为巩固边防,中原王朝在西域各紧要处设置边城、戍堡、烽燧等军事设施,构建防御体系。疏勒城据以天险,易守难攻,北控奇台、吉木萨尔等地,往南经车师古道穿越天山,可直抵吐鲁番盆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车师古道在历史上多条沟通天山以南的道路中,最为便捷、通畅,扼守古道北口的疏勒城,自然成为中原王朝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自2014年起,考古工作者对石城子遗址进行了持续、系统地考古调查,发掘出各式建筑材料、残陶器、五铢钱、弩机配件、铁质和铜质箭镞等数百件文物,其中以板瓦、筒瓦和瓦当之类的建筑材料居多。

瓦当,俗称瓦头,西周时即已出现,多为半圆形。自秦汉时开始流行圆形瓦当。

这块保存相对完好的瓦当,表面的云纹图案两两相对,排列成圆环。在石城子遗址出土的瓦当中,大多有这样的云纹或者变形云纹,也有几何纹,表现出明显的汉式风格。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它是新疆地区发现的一处年代准确可靠、形制基本完整、保存状况完好、文化特征鲜明的汉代古城遗址,也是东汉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治理的历史见证。

来源: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