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汉代为何会流行葬玉文化?都有哪些葬玉的形式呢?

汉代为何会流行葬玉文化?都有哪些葬玉的形式呢?

在古代丧葬文化中,要说葬玉最出名的,汉代一定排在第一。

汉代的葬玉文化达到巅峰,甚至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葬玉制度。在后代考古出土的汉朝王墓中,玉的痕迹几乎随处可见。

那么,汉代为什么会无比流行这种葬玉文化?葬玉具体又是以什么形式开展的呢?

首先,葬玉文化最主要是受到人们精神和认知的影响。古代人认为,玉晶莹剔透,久盛不衰,自身就有防腐的作用,以玉下葬,可以保尸身不腐。

除了防腐之外,汉朝士大夫对玉怀有一种很崇敬的感情,甚至将玉作为一种纯粹的存在与象征,寄托着无尽的崇尚。

汉代为何会流行葬玉文化?都有哪些葬玉的形式呢?

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汉代儒生士大夫身上“以玉比德”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比如,董仲舒曾经在《春秋繁露》中记载:“玉有似君子。玉至清而不蔽其恶,内有瑕秽,必见之于外,故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取之玉也。”

玉的身上有多种美好的道德品质,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为君子的象征,也是人们崇拜的道德楷模。

此外,汉初时期的贾谊曾提出玉有“六理”,《新书·道德说》解释道:“道、德、性、神、明、命……写德体六理,尽见于玉也。”

同时,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的尊崇也让汉朝人们对佩玉的方式作出严格的等级规范——

如《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在不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儿綦组绶,士佩濡玟儿缊组绶。”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这时候汉朝已经用不同成色的玉,来代表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身份了。

汉代为何会流行葬玉文化?都有哪些葬玉的形式呢?

汉朝人们以玉作为精神寄托,也作为划分社会地位和阶层的象征,甚至也采取不同规格的葬玉形式与规模,在人死后以玉下葬,来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既然葬玉在汉朝蔚然成风,那么具体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呢?

第一种,是“玉覆面”。面部是身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对于逝者的面部,古人也创造出以玉陪葬的方式,那就是“玉覆面”。在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就发现在刘贺的面部,有一张针织物做成的覆面,在覆面上方有多枚玉璧放置着,仿佛面具上方安置着几颗珍贵的夜明珠。

汉代为何会流行葬玉文化?都有哪些葬玉的形式呢?

除了以玉覆盖逝者面部,有的甚至还制作成面具,来覆盖到面部,以达到以玉陪葬的效果和目的。根据考古学家研究,在双乳山汉墓出土的玉覆面,也就是济北王刘宽的墓葬中发现的一件玉覆面,可以说是出土以来最精美的了,没有之一。

第二种“金缕玉衣”。金缕衣大家都听过,那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一下子把金缕衣的名声打响了。金缕衣的名贵,就在于衣服是用丝丝缕缕的金线缝制而成,仅仅一件就价值不菲,极为难得。而在汉朝墓葬形式中,“金缕玉衣”也是葬玉制度中最高的一种规格。

在汉朝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的墓葬中,发现了为数不多的一件“金缕玉衣”。金缕衣本就十分名贵,“金缕玉衣”还要在金缕衣的基础上,再把每个细节点缀上名贵的玉片,制作这么一件,就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了,也可见以“金缕玉衣”陪葬的逝者,身份地位是多么不一般。

汉代为何会流行葬玉文化?都有哪些葬玉的形式呢?

值得一提的是,金缕玉衣也是分为三个等级的,分别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丝缕玉衣。一般来说,只有皇帝和诸侯王这样至高无上的皇族地位才可以使用金缕玉衣的规格,其他贵族们最高也只能用另外两种。

因为汉朝葬玉制度发达,用玉限制明确,所以一般古代的盗墓者都不敢轻易偷盗玉,发现了也只敢抽出里面的金线,这就导致了今天我们考古发现并没有多少完整的金缕玉衣留存,大多都有缺失,变成了一堆散乱的玉衣片了。

第三种,就是“玉棺”。顾名思义,玉棺就是用玉打造的棺材,据考古,在河北满城汉墓、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和江苏省大云山这三个地方,分别出土了三具玉棺。尤其是大云山出土的这件,据说是汉景帝刘启儿子江都王刘非的陵墓,而且这个“玉棺”的价值比金缕衣要高许多。

汉代为何会流行葬玉文化?都有哪些葬玉的形式呢?

第四种,是比较散乱的各种形式的“陪玉”,之所以这样称,就是没有固定形式的陪葬在陵墓之中。比如西汉早期最常见的握玉、含玉和塞玉等,因为古人认为玉可以使尸身不腐朽,所以会根据具体情况,让逝者手中握玉,或者口中含玉,亦或是往逝者身体中塞玉,以堵住逝者体内气的流通,从而保证身体不腐。

种种,都是葬玉文化的具体体现。

总而言之,汉朝人们对玉的认识和精神寄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葬玉制度的发展和兴衰。不可否认的是,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