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现场面条,热油,煎饼!"鲁菜厨"进驻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

作者: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 9月12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祝您好运!先把一张脸放进1024可以穿过针眼的细丝上,然后绕着手指成型,然后用半油炸半炸,一盘酥脆、软芯的"锅饼"做成。9月16日至20日,"鲁菜厨房"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沿着黄文旅主题展区移动。届时,大主厨们将大放异彩,现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煎饼"制作过程。

手工制作的老月饼传达出浓郁的中秋风味

手工制作的月饼,充满醇厚,回味悠长。展会期间,山东文璐餐厅的厨师将现场表演,展示月饼的加工技巧,并邀请公众参与互动。

现场面条,热油,煎饼!"鲁菜厨"进驻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

面条、馅料、皮、卷饼、印花、烘焙...制作传统手工月饼,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优雅,虽然外观看起来平淡无奇,包装简单,但可以最接地气的传统口味和最熟悉的口味给每一位食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制作古代法国月饼的工艺是一项宝贵的文化资产,我们愿意通过世博会的平台将其传承下去,保留对当地美食的记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如果体验不上瘾,还有各种外卖礼品盒专门提供给公众,如名厨鱼露、名厨辣香肠酱、猪蹄礼盒、佛跳墙礼品盒、刘师傅罐头黄桃,让市民都能尽情享受, 回家继续品尝美味。

非遗物"丝绸巢穴"令人回味长

酱汁肉桂,干油炸球,烤花卷...广邃而深刻、工艺细致入微的鲁国菜,在春秋时期已有记载,宋朝成为北方菜系的代表,明清时期,鲁菜为宫廷朝廷的主体御膳,极大地影响了京、津、冀和东北菜。在展会现场,山东文义路餐厅将投放、展示特色鲁菜、非遗小吃等产品,与现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煎饼"表演互动。

清油盘蚕饼,是泉城人心中深藏的特色小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舌尖上的非遗菜。清油盘蚕丝饼俗称"一窝丝",200多年的历史,使用面条的技艺,每盘蚕丝蛋糕都是用一根面条做成1024条,可以穿过针眼细丝,在手指周围成型,用清油半炸半炸。锅膚饼酥脆,内芯柔软,丝滑甜美。据说,歌剧大师梅兰芳、尚晓云、吴晓波等人痴迷于济南油底壳蚕丝蛋糕,来济南后,剧中一定要尝尝油底壳蚕丝蛋糕。

"遇见"高端食材以最简单的方式结冰

"高端食材,往往只需要用最简单的烹饪方法",博览会上,鲁美食大师致力于研究高端食材生产,在烹饪方法上追求自然口感,不断融合创新,为大众展示高端食材的魅力。

山东黑牛、南门烤鸭、东星斑鱼...齐鲁资源丰富,具有海洋文化、丝绸文化、陶瓷文化等品牌文化内涵。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上升,公众选择成分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要塑造文化形象,提升品牌形象,成为鲁菜需要创新升级的"痛点"。本次展会,山东文旅鲁餐厅肩负着弘扬文化、传承、发展、振兴鲁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同时也在探索餐饮品牌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我们不仅要关注食材本身的味道,加强菜肴的研发,不断整合和创新,以满足当代食品消费的新需求,还要讲好品牌故事,诠释美食背后的文化,让更多的人对鲁美食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闪电新闻记者张聪报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