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1938年6月9日,蒋介石下达一个可怕的命令:在河南郑州花园口决堤。

据目前查到的资料显示,此前曾不止一人向他建议过“以水代兵”:

蒋介石的德国顾问法肯豪早在1935年就提出:“…最后战线为黄河,宜作有计划之人工泛滥”;

解放后,事件参与者晏勋甫曾坦白:他出任参谋长时,与张谞行等人再次提出“

中日交战时可决黄河之堤将敌隔绝于豫东

”,蒋予以批准;

事件直接执行者熊先煜在战后回忆录中提到,他手上有陈果夫、王若卿等人向蒋建议“以水代兵”的函电。

可见,蒋介石很早就开始谋划“以水代兵”。

仅此次事件直接导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水灾,近千万人无家可归,沦为难民,史称“花园口事件”,与重庆防空洞惨案、文夕大火,并称为“中国抗战史上三大惨案”。

事后,蒋介石对外宣称,炸掉黄河大堤,让黄河水泛滥,目的是阻止日军继续南下。当时情况危急,只能采用这种“以水代兵”的策略。

事实上,真像他说的那样吗?

时过境迁,我们可以通过翻看事件参与者的笔记和阅读其他官方资料

,一起来了解“花园口事件”惨案发生前后的真相。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防空洞被大轰炸后留下的遗址)

一、蒋介石盲目决策,全军溃退

中国军队1938年,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一个月,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战役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

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史称“台儿庄大捷”。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台儿庄大战纪念碑)

台儿庄战役鼓舞了全军士气,同时也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蒋介石决定趁胜追击,计划借此机会,趁着士气高涨和全国人民强烈支持抗战的现状,扩大战果。

他很快调集60多万大军前往徐州地区,准备与日军决战。

日军并未因台儿庄战役受挫,在山东济南大本营召开会议,制定了徐州作战计划。会后,日方迅速集结10多个师团参战,决定首先要切断中国军队在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

同年5月中旬,仅两天时间,日军分别从安徽、山东等地向交通要塞陇海铁路线进发,切断并炸毁铁路线,并封锁了中国部分军队撤退的道路。

至此,日军不仅在中原地区占据有利军事地位,还有近30万人合围了国民党在徐州的主力作战部队。

三天后,为了保存第五战区军队实力,蒋介石下令,所有军队必须撤离徐州。

此后,日军全面攻占徐州,并进一步向西进犯。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徐州会战作战图)

处在豫东的日军将领土肥原,为了阻止国民党一战区军队实施增援计划,带领第14师团强渡黄河,与一战区进行正面对抗。

蒋介石认为土肥原孤军奋战,不足为惧,利用这个有利战局,可以一举将其歼灭。

他即刻从武汉起身飞往第一战区指挥部,告诉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委主席的程潜:他将亲自指挥豫东战役。

土肥原为了与徐州方面军形成两面夹击国民党军队攻势,同年5月23日开始进行突围计划,并把突围的重点放在了兰封。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土肥原)

此时在豫东战场上,蒋介石计划将土肥原的2万多人彻底歼灭。

于是,他迅速调集全国20多万精兵,并派程潜积极进行作战部署。

战略部署完备,“万事俱备”,只等开战。此次又有蒋委员长直接坐镇指挥,程潜当众放出豪言:“就是吃也能把土肥原吃掉”。

军队人数约是对方的10倍,原本胜券在握的蒋介石万万没想到,这一仗却败了。

由于作战指挥杂乱,各军队为保存自身实力,互相推诿等因素,使得中国军队不仅错失了围歼日军第14师团,反而被敌军牵制。

在撤退时,日军不依不饶,对中国军队穷追猛打,誓要歼灭中国军队主力。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晏勋甫)

次月,在武汉举行的最高军事会议上,针对兰封会战失利,开封沦陷、陇海线被日军占领且部分路段被破坏等来自日军的多重威胁进行讨论。

会上,蒋介石提出,“

黄河决口,阻敌西进

。”

二、花园口决堤,为作战失利买单

1938年6月6日,四个月前刚刚完成炸毁黄河大铁桥任务的熊先煜,没有想到自己接到了更可怕的任务:主持花园口决堤相关事宜。

接到任务之后,以熊先煜为代表的郑州方面军一直忙着为炸黄河大堤做好准备工作。

而位于武汉的作战指挥部也没闲着,一直盯着郑州看:黄河什么时候决堤?

两日后,第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扛不住来自蒋介石的压力,再派魏汝霖去花园口决堤现场。

一方面查看进展如何,另一方面悬赏告示,“如于本夜24点放水,奖法币2000元;如明日午前6时完成,则奖1000元。”

接着,熊先煜带领一众人,用炸药把堤坝内斜面石基炸毁。

这意味着,堤坝最坚固部分已经被破坏了。

上午9点,魏汝霖带着上级的期盼,宣布“决口工程完竣,开始放水”。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黄河花园口)

黄河大堤花园口段决堤,滚滚黄河水狂泻而下。

作为这起事件的现场指挥者熊先煜,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

洪水涌进了决口,恰似两条黄色的巨龙在跃动奔突……

他清晰记得当年自己亲手炸毁堤坝的场景,但是他当时不知道:

曾经存在于花园口附近的4个村庄,邵桥、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崔庄,随着那次决堤被冲毁后,永远地消失了。

炸堤之后,水势已经很凶猛了。

天公不作美,炸堤第二天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日夜不停。

这场大雨再次加剧了决堤,水势直接冲垮两道决口间50米长河道,决口处涌出的河水于是形成滔天浊浪,沿着贾鲁河汹涌南下。

贾鲁河与涡河流域的乡村和城镇,迅速成为一片汪洋。

短短一周之内,河南省内的尉氏、扶沟、太康、周口等地相继被淹,很快安徽境内的太和、阜阳也相继被淹。

水流涌入淮河,尔后又一泻千里冲进洪泽湖和大运河,淮河流域全部被淹。

至此,黄河改道南流,

波及豫、皖、苏,殃及44县(市),共计29万平方公里,酿成1200万人受灾、3911354人流离失所、893303人死亡,经济损失10.9176亿元。

三、急于脱身,诬陷日军

制造出惨绝人寰的洪灾,国民党上上下下,并没有任何愧疚和悲悯之心。

反而,他们在忙着如何脱身。

《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里对此事有记载,炸堤第二日,程潜给在武汉指挥部的蒋介石发电。

他已经为蒋介石找好了替罪羊:

“日军占据开封后继续西犯,因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终未得逞,遂将黄河南岸大堤掘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军”

与此同时,商震按照程潜的指示,伪造了日军飞机炸毁花园口及附近地区的罪证。

新八师用炸药炸毁花园口附近的民房、大树,甚至连寺庙也不放过,总之能炸毁的尽可能都炸毁。

他们认为,现场越惨烈越好,越能证明日军残酷。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商震)

同年6月11日,蒋介石对程潜提出3点要求:

“1、大力向群众宣传是日军飞机炸毁了黄河大堤。

2、须详察黄河水患,以水患为障碍,改善我军的部署及防线。

3、第一战区各部须与民众合作筑堤,引水向东南流,入淮河,确保平汉线交通畅通。”

当天,国民党中央通讯首次刊登“日军炸开黄河大堤”,并公布事情来龙去脉。

在该言论的引导下,《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纷纷谴责日军丧尽天良,炸毁黄河大堤导致黄河水患,给无辜百姓带来深重灾难。

四、黄河水患,日军调整作战部署

根据熊先煜的说法,当时蒋介石下令炸掉花园口的主要目的,是让黄河水形成地障,用来阻止和拖延敌寇的进攻,为我军准备作战争取时间。

那么,这一军事目的是否达到了呢?

水灾发生时,豫东地区的日军来不及反应。

有人直接被洪水冲走了;有人因为伤病被大部队丢弃,还人被中国军队歼灭;最后侥幸逃脱的散兵,集结于黄泛区以东。

据郑州本地居民安庆福老人回忆,他曾亲眼看见日军在逃亡过程中,浑身上下湿透。

有的伤兵实在跑不动了,被抓住之后,会被国民党军队处罚。

作为曾经逃亡的一员,时任日军第16师团第20联队上等兵的东史郎,在他的《东史郎日记》中详细描述了被水围困的日军状况:

“这是一条因黄河决堤而形成的河,我们在夜色中过河,我跟着前面的士兵走。渡过河之后,好不容易过河之后,却不知该向哪个方向走。根本不知哪里是浅滩,哪里是深水,但总之要尽快过河……”

“士兵们只要发现一点食物,就会躲在一个角落里,偷偷隐藏起来,害怕被别人发现,自己要一个人独自享用。我们到处找食物,一开始田里还有土豆,不过,没几天很快就被我们吃光了。把南瓜秧摘来煮着吃,但是因为饥饿了,只要被其他分队看到,马上就会抢光。很快田地里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洪水切断了道路,导致我们被困在原地,外面的物质从不进来,一连过了好几天,我们都没有粮食可以吃”。

最后,东史郎和部分日本兵侥幸登上火车,一路退到了安徽境内。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黄河花园口决堤老照片)

与东史郎一样经历水灾的日军负责人承认:花园口决堤,给他们带来大量人员伤亡。

从中日双方公开的材料来看,因为花园口决堤,造成的伤亡人员从7000人至20000人不等。

黄河水患成灾,日军逃离豫东战。

穿过豫东平原上的新黄河成为军事分界线,把日军阻隔在黄泛区以东地区。

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日军前进的步伐,为国民党军队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

花园口决堤之后,中国军队很快开展了对日反攻,豫东地区的日军基本得到肃清。

花园口决堤给日军带来的重创,一方面使日军占领区域面积的缩小和部队人员锐减。

另一方面,更为深远的影响是,日军原本的进攻路线被打破,特别是日军机械化部队顺着山路和沿长江逆流而上进攻武汉的计划。

不过,1938年10月,也就是在花园口决堤4个月后,武汉还是失守了。

日本1944年再次在河南作乱,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郑州再次被攻占。

五、沧海桑田,“黄泛区”民不聊生

花园口决堤,黄河水肆意横流,流经豫东、皖北和苏北等地,一路上循小河、就淮河,最后汇入长江。

直至抗日战争结束,黄河成为淮河的支流,淮河又成为长江的支流。

黄河水奔腾而来,泥沙俱下,淤塞淮河水道,导致汛期内淮河回流倒灌,淹没农田,吞噬湖泊。

这一切,致使水路交通被阻断,形成了横跨豫皖苏3省44个县的黄河水泛滥区,简称“黄泛区”。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图中红色区域即为“黄泛区”)

在1939年,日军也“模仿”起了国民党曾经的行为。

为防止黄河水回归故道、淹没汴新铁路,日军决定扩大花园口的口门。

同年

7月,日军再次趁机侵袭花园口,杉山元命令部队在现花园口以东的位置再挖一个口门。

后来,这被当地人称之为“东口门”。

决堤口被拓宽之后,东西两个口门之间相距100多米,仅剩中间还留下一段残堤。

黄河在1944年8月发大水,决堤口中间的残堤被冲走了。

两个口门合二为一,花园口口门最终宽达1460米。

从此以后,黄河水患再次加剧。

黄泛区人民经历一次次灾难,庄稼欠收,吃不上饭,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看过冯小刚导演的电影《1942》的朋友们,应该还记得张国立老师演的范殿元原本是一个大地主。

大饥荒时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最后被迫拖家带口大逃亡。

在逃亡过程中,家人丢的丢,散的散。

1938年,国军炸毁黄河大堤,上千万百姓遇难,蒋介石:日军干的

(电影《1942》海报)

现实比影视更惨烈。

据资料记载,

在1942年到1943年间,河南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粮食减产、国民经济通货膨胀严重、国民政府救灾不力还强征军粮等原因,爆发了大饥荒。

据统计,当时有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不愿再忍受饥荒的人们,开始了大逃亡。

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以及河北等地,还能找到那时河南难民的足迹。

编辑:小飞侠

责编:Thali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