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作者:河南大白教育

元旦佳节刚过,有人欢聚一堂,和和美美,有人与好友相聚,高歌一曲,到处都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可是,在看不见光的角落里,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独自度过节日,黯然神伤。小白就是这样一个群体里的缩影,是万千孤独者中的一个。

诗中常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在内心孤独的人们心中,他们需要的不是思念,而是一份理解和关怀。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独自在城市里打拼的小白已经忘了上次跟父母交心是什么时候,越成长越冷漠,越长大越孤单,当她说起曾经的经历,显得淡漠,又带着一些感慨似的庆幸,“好在长大了,独立了,对关注、理解的渴求就下降了。”

小白说,家对别人来说是温馨的家庭,是至亲至爱的亲情,对她来说,家不过是一座老房子,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二十出头的小白,刚刚拿到一份实习,她为了摆脱与父母的长期相处,选择在一个距离父母很远的地方独自生活。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她说父母生性专制,管她太多,只有拉开距离,对彼此才是最好的。

家,为何让人想要逃离?

我让小白在纸上写下她对父母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当时的感受,她想了想说,“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大概就是严厉管教和放养两个极端,今天是哪种类型,全看她今天是什么心情。”

小白从小就学习成绩好,会唱歌跳舞,每次元旦晚会都要上台表演节目,老师说她大方开朗,表现不错,和同学相处也很好,从来没有闹过矛盾。

但她从十几岁开始,已经变得每天闷闷不乐,父母偶尔问起怎么了,她只说“没事”,孩子这么说,家长便算了。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事实上,小白与妈妈的沟通常常伴随着沉默,那是一种坐在同一个房间却又相隔甚远,是距离和人群化解不了的孤独。

因为她在意的,都是妈妈忽视的;她不感兴趣的,却是妈妈最上心、最关注的。

比如一次考试,或一次意外,小白希望父母能关心她心中的想法,或者是焦虑,或者是抑郁,而父母则认为成绩不错便是不错,经历意外还是安全便皆大欢喜。久而久之,小白对妈妈的回应就变成了:挺好的、一般吧、没什么特别的。

这种无声的抵抗,一直灌注在她的生命里。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听着小白讲述,我不禁为她的经历叹息,随后,她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感觉自己被遗忘了,没有人理解,也没有人陪伴,自己的世界太冷了······”

遗忘、理解、陪伴,所有她需要的东西都好像消失在生活中,内心里充斥着孤独。

人为什么会孤独?不被理解,感觉不到群体认同,人就会孤独。

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必须要从社交中汲取能量,但社交不是三五好友吃吃喝喝就行,更重要的是需要心理上的理解和共鸣。

我在网络上关注过一个美食博主,她每天都分享自己的做饭过程,给网友一份美食教程,很多人关注她,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一道菜,而是他们在视频里寻找到了认同和理解。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啊”“每天都要好好吃饭啊”,这句话是博主在众多同类型视频中脱颖而出的条件之一,她每次都在视频最后说上这样一句平淡又充满希望活力的一句话,感染了很多人。

有人曾留言说,他从来不做饭,也不看做菜教程,博主一更新,他就会将进度条拉到最后,持续关注只是为了视频结尾的那句“一个人牙要好好吃饭啊”。有时候,偶尔的几句唠嗑,也会让他惊喜倍增,感觉心情愉快。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选择独自生活,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渴求一份理解和认同,博主的生活态度给了他们鼓励和安慰,让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了归依。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生存的需求,除却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物质需求外,还有安全感、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物质和心灵的需要都完全满足,人才能生活的健康、惬意。

而关注该美食博主的人,有不少都是独自在外打拼工作的人,视频治愈了生活中的孤独。这不就是孤单的人寻求到的理解和认同吗?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也是提醒人们在满足物质的基础上,要满足精神需求。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青春期孤独

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引起人们注意的往往是生理需要,从而忽略人们心灵层次的需要。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心理不成熟,生活还未独立,学业、家庭的压力,父母、老师的不理解,也让不少孩子变成了孤独的常客,更要命的是,孩子们的孤独,在家长老师们看来就是“太闲了”。

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小小年纪,脑子里整天想的是什么,谁也没招他惹他,怎么一会开心,一会不高兴的,让人难以琢磨。

经常有来访者家长跟我吐槽:“你问他怎么了,他反而唠叨、嫌你管太多、好烦。”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孩子的身边整天有那么多人围着,他却还是能感受到巨大的孤独。

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逐渐开始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开始与同伴交往,而这一时期,孩子的孤独感也是同步提升。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孤独感。而平时更容易感到孤独的孩子,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极大增加,应对压力的时候更容易用消极的方法,也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欺凌、孤立事件等等。

总之,孤独比我们想象的更普遍,青少年的孤独感的影响也比以为的要严重。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孩子是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他们也需要群体认可,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只有感受到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与世界的链接,那么他就会充满归属感,感受到爱和安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更好的方式应对孤独、化解孤独。

那么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怎么消除孩子的孤独感呢?这还得从相处方式说起。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在经常否定孩子、干涉孩子选择的家庭中,更容易让人感到孤独。因为孩子接触到的更多是“要听话”,父母下达的任务,孩子要全力完成,如果完不成,可能就要面临批评和责罚,这都会让孩子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透露真实的想法,更加感到孤独和不理解。

所以,在家长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鼓励多于批评

不论年龄多大,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和鼓励,就连成年人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更不用说是自尊感强烈的青少年了。太多的批评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感到挫败,如果情况严重,很可能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兴趣,所以,教育孩子时,鼓励多于批评,会让他们感到喜悦、自信等正向情绪,有助于消除孤独。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2多与孩子真诚地交流

交流是促进双方理解的最佳方式,很多孩子孤独、亲子关系差,就是因为缺少有效的交流。家长要避免情绪式的批评、训斥,要给孩子表达自我、释放情绪的机会。家庭中,孩子能够与父母分享内心的情绪,父母可以分担孩子的问题和恐惧,能够极大地促进亲子理解,避免孤独。

3给孩子适当的自由和信任

孩子是逐渐成长的,家长要看见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不要总是按照以往的要求去强迫孩子保持“原状”,而是要发现孩子逐渐提高的各项能力,帮助他更多地自主、独立的完成一件事。

你可能要懂一点青春期孩子的孤独

当孩子足够独立,就对自己的事情、认知有了质的改变,那么即使离开家,他也会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自主权,不会因为缺少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而手足无措,感到孤独。

孤独可能是一种性格,也可能是一种情绪。感谢您读到这里,世界上又多了一个读懂孩子孤独情绪的大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