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高级将领中,不少人都是老蒋的死忠,比如张灵甫,被华野5个纵队包围后,明知必败,但依然竭力死战,最终兵败身亡;再比如黄百韬,碾庄战役的最后关头仍拒不投降,还叫嚣“一个换一个地打下去”,最终自杀身亡;同样死硬的还有邱清泉,陈官庄战役中,国军内外粮草,外无救兵,败局已定。杜聿明为了给手下近30万将士找一条活路,准备向我军缴枪,但被邱清泉蛮横拒绝,并叫嚣要和我军死战到底,最终兵败身亡。

和这三个人相比,另一个国军悍将胡琏的死硬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胡琏原名胡从禄,出生于1907年,由于家里穷,高小毕业后就被迫辍学了。父母希望他在村里当一个私塾老师,以此养家糊口,但胡琏却并不愿意。为了让他收心,父母让他和邻村一户贫寒农家的女儿吴秀娃结了婚。1925年,18岁的胡琏偷偷从家中跑出来,在国民二军冯子明部当了一名文书。
不久后黄埔四期招生,胡琏准备前去报考。但家里根本就拿不出路费,吴秀娃卖掉了陪嫁的两件银首饰还不够,又回娘家劝自己的爹妈将即将成熟的青苗连同土地一起卖掉,这才凑足了路费,胡琏也如愿考入了黄埔四期。军校毕业后不久,为了自己的仕途,胡琏抛弃了自己的结发妻子吴秀娃,迎娶了第11师少将参谋长曾伯熹的妹妹曾广瑜。
曾广瑜是一个非常善于交际的女子,一度和宋美龄以及蒋经国的夫人良方走得非常近,胡琏由此受益匪浅。再加上他本身也具有相当的军事才能,因此升迁的非常快,36岁就当上了国军第18军的军长,第18军是陈诚赖以起家的部队,也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胡琏能坐上这个位置,足见老蒋和陈诚对他的信任。解放战争爆发后,胡琏出任整编第11师师长,率部在江苏和山东等地和我军作战。
整编第11师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胡琏又极其狡猾和死硬,因此这支部队成了华野最为难缠的对手之一。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不久,华野就将下一个歼敌目标瞄向了胡琏和他的整编第11师。1947年7月上旬,我军在南麻地区将胡琏和他的整编第11师包围,随后向敌人发起了猛攻。经过数日激战将敌人压缩在了方圆不足5公里的包围圈内,但胡琏却极为死硬,督部死战,拒不投降。后来在黄百韬的救援下,他才得以死里逃生。
淮海战役爆发,胡琏再次被我军包围。双堆集战役的最后关头,胡琏和黄维各乘一辆坦克逃跑,结果黄维被俘,胡琏却侥幸逃脱。老蒋败退台湾后,胡琏出任第12兵团司令官,率部驻守金门,期间击退了我军对金门的进攻,这也成了他日后吹嘘的资本。数年后我军炮轰金门,胡琏手下三个副司令都被炸死,他却侥幸逃过一劫。1977年胡琏在台北病逝,终年70岁。临终前他一再要求海葬,为的是“魂护台澎”,其死硬本性暴露无遗,称其为最死硬的国军将领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