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提起“德械”国民党精锐部队,就不能不说“军官教导总队”,它是老蒋在德国人帮助下建立的新型部队。

我们对国民党“德械”部队的印象基本来自于影视剧,他们头戴德式头盔,制服样式与其他国民党部队也有所区别,一直以来,“德械”部队就是强大战斗力的代名词。

可是,国民党军“教导总队”存在不久就被撤销了番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辉煌”如此短暂,它的出现与迅速消亡又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和故事呢?

这事说来话长。1927年4月,蒋介石与汪精卫闹掰了,国民党有了两个“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随之,视黄埔军校如生命的老蒋在南京另行建立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历史上,南京这个军校被习惯称为黄埔军校“南京本校”。

此时的老蒋不再与苏联交好,转而联络和聘请德国军事顾问,开始在中央军校推广德国军制、训练方式和武器装备。

军官教导总队就是中央军校所组建的、给国民党部队起示范作用的教导部队,可以这么说,军官教导总队是国民党德械部队的“种子”,是德械精锐部队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以中央军校毕业生为骨干组建的“教导第二师”横空出世,“小试牛刀”,首战便在中原大战中大出风头。

不久,“教导第二师”再建功勋,居然打败了冯玉祥西北军中头号虎将吉鸿昌,其战斗素质令老蒋喜出望外,赞赏有加。

于是,老蒋决定放大“教导第二师”的优势效应,成立了以其部分部队为基干的“中央军校军官教导总队”,期待培训一批中央军部队军官,准备组建更多的“德械”部队。

黄埔一期生桂永清被老蒋钦定为军官教导总队的首任总队长,到1936年,军官教导总队已经扩编为一个乙种师,“洋派”的桂永清同样任用了大量有“留洋背景”的骨干军官。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由于其“洋味十足”,又吃得好,穿得好,装备又好,因此,在国民党其他部队眼里,这支部队既神秘,又“傲气十足”,杂牌军更是“羡慕嫉妒恨”。

淞沪会战时期,军官教导总队再次扩编为全副德械的甲种师编制,总队长仍为桂永清中将,后来大名鼎鼎的“邱老虎”邱清泉任参谋长。

军官教导总队有三个团投入了上海战场,他们刚接替下胡宗南第一军的部分防区,就与日寇在苏州河八字桥一线展开了血战,毙敌甚众,其战力令日寇大感意外。

但是上海一战,教导总队与其他国军部队一样,参战的三个团也伤亡惨重。

老蒋心疼了,他实在舍不得这颗精锐部队的“种子”淹没在血海,于是亲自下令,命令教导总队这三个团的残余部队火速撤去湖南整补。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改变了军官教导总队的命运,军官教导总队不仅因此变故而损兵折将、元气大伤,最后几乎全军覆没,直至被撤销了番号。

从上海撤退时,军官教导总队原本接到的命令是撤到湖南,与另外3个补充团一起进行整训,可是部队撤退到南京后,命令变了。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这次突变涉及到一个人,他就是时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唐生智将军。

南京是“守”还是“弃”,国民党高层一直没有统一意见,讨论会上,与会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何应钦、白崇禧和徐永昌等人建议“弃”,理由很充分:既然已经确定要持久抗战,就没有必要与日本人在南京打消耗战,淞沪会战已经证明了日军的作战实力,南京肯定守不住,宜在南京做象征性抵抗后即行撤退。

唐生智则认为:放弃南京事关重大,南京既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又是“国父”中山先生陵寝所在地,弃守南京将没法向民众和国际社会交待。

唐生智力主守南京,并自愿“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站在了主“守”派这一边,拍板决定死守南京。

会议期间,蒋介石死下里问唐生智:“孟潇兄,看来只有你我主张守南京了,你看看,我留下来还是你留下?”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唐生智退无可退,干脆说:“我留下吧,还是那句话,职誓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就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后,马上着手守城部署,由于兵力薄弱,蒋介石也陆续向南京增派部队。

当唐生智得知中央军校军官教导总队即将撤离南京时,马上找到何应钦,请求把这支劲旅留在南京,加入守城部队序列。

何应钦一口回绝了唐生智的请求,老蒋的命令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吗?更何况,何应钦非常清楚老蒋为什么会在此时撤走教导总队,因此,他的口气不容商量。

唐生智一下就来了脾气:“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何应钦见唐生智不依不饶,只能把“球”踢给了老蒋。

老蒋起初不置可否,但是架不住唐生智死缠烂打,且言之有理,最后也就松了口。

于是,一道命令下来,军官教导总队留在了南京,它的命运也就与南京城连在一起了。

军官教导总队的任务是防守中山门、太平门外从孝陵卫至紫金山北麓一线,防区内有西山、中山陵园、灵谷寺、紫金山等防御要点。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从12月7日晚上教导总队骑兵团突然遭到日军袭击开始,至12日日军发动全线总攻,无论城南、城东,处处都在激战。

教导总队各团营官兵与日寇反复冲杀,人越打越少,但斗志依然高昂,无一后退,尤其是据守紫金山的5团,直至南京总撤退前,一直坚守在峰顶阵地,寸步不让。

12日晚10时左右,中华门和下关方向突然火焰熊熊,军官教导总队指挥部与各下属单位间的通信同时中断,各单位只能派通信兵与总队联络。

通信兵冒着生命危险带来了桂永清总队长的命令:各团自行掌握部队,着即向下关、三叉河集结,除轻武器外,重装全部丢掉销毁,

原来,南京保卫战结束了,唐生智发出了总撤退令。

教导总队桂永清总队长对参谋长邱清泉说:“收拾一下,赶紧走吧。”

邱清泉执意留下来协调部队,以免部队在撤退时出现混乱。

可是,此时的南京城已经乱套了,得到撤退命令的大量国民党部队潮水般涌向江边,寻求渡江船只,而没有接到撤退命令的宪兵部队还在履行职责,阻止部队退出战场。

这是一场失败之至的大撤退行动,淞沪战败后,国民党军还没从混乱的大撤退阴影中完全走出来,南京这里又在重演悲剧,混乱程度绝对不亚于上海大撤退。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军官教导总队邱清泉参谋长与中校参谋廖耀湘没能跑出南京城,他俩脱掉军服,换上老百姓的服装,混到老百姓中间,扮作难民,历尽千辛万苦才逃出了南京城。

军官教导总队从南京突围出来的官兵大约有5000人左右,他们去了湖北,编入了重建的46师,教导总队留在湖南集训的3个新兵团则补充了其它单位,至此,中央军校军官教导总队已经“人走楼空”。

国民党“军官教导总队”就这样“昙花一现”,开放之时艳惊四座,凋零时黯然销魂。

当时,除了“军官教导总队”之外,能达到德式标准的还有宋希濂第36师、王敬久第87师、孙元良第88师等几支国民党正规部队,另外还有宋子文的税警总团。这些部队都堪称当时的国军主力部队。

这是一支神秘的“种子”部队,南京最后一战,番号成了悲壮的历史

作为国军主力,德械师参加了整个松沪会战,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时间里,德械师就损失过半。

上海失守后,德械师全部退至南京休整,随后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战斗异常激烈,损失极其惨重,“此后再无德械师”。

国民党“军官教导总队”的结局更惨淡,它被撤销了番号,而且,因为其续存时间实在太短,所以后来的史料也鲜有记载。

尽管如此,“军官教导总队”毕竟是一支曾经活跃在抗日战场上的生力军,不应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