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1938年9月24日,国民革命军28军第192师在新登、临安一带的石灰山战役中将700名日本侵略军围歼,给予了日军的第18师团沉重一击。

但这其中少不了一位老木匠的舍命帮助,是他将日军引进了石灰山的包围圈,我军才得以拿下这场战役。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而这位年过六旬的老木匠居然是自己请缨引敌入瓮,这是为何?是什么让他不惜舍命也要走这一趟呢?那他又是怎样取得日军信任呢?

而这一切都要从老木匠的女儿说起。

一、抗日战争打响,富阳城民不聊生。

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部爆发“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就此拉开序幕。1937年12月23日,日军入侵富阳境内。

日军快速占领富阳县城,在县城内肆意烧杀抢掠,实行“三光”政策。野蛮又疯狂,仅仅在两天之内就损坏了上万间房屋,伤残百姓百余人。

有些百姓不愿意逃离家园,如若被日军撞见或者搜到就会被残忍杀害。

当年有五六十名年轻挑夫,被国民革命军征集过来后不愿意离开富阳,躲在了花坞时不幸被日军发现。日军见他们都穿着壮丁的训练服,误认为他们是“中国兵”,便对他们实行了酷刑。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二、女儿惨死,潘木匠欲寻仇。

而潘木匠就是这富阳城中的一名普通老百姓,家中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儿跟他相依为命。

女儿平常十分懂事,虽然家境贫苦,但是她都任劳任怨,还特别心疼父亲。如今富阳城遭此劫难,作为父亲,潘木匠总觉得心神不宁,坐立难安。

日军在城中作恶多日,到处抓壮丁做苦力。厄运很快就降临在了这对苦命的父女身上。潘木匠被日本人抓去做苦力,全天不休地为他们修建碉堡,却得不到一口饭吃,还要遭受日军的毒打。

很多老百姓忍受不了日军非人的对待,企图逃跑,但是通常会被日军发现后拖回来残忍杀害,有一部分百姓在做苦力的过程中会被饿死,被打死,甚至病死。

潘木匠一直忍着,他觉得坚持下去,总会和女儿团聚。

其实在被抓之前,他就一直担心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在了,没有人照顾女儿,他便拜托邻居好友可以好好照顾女儿。如今自己已经深入敌营,只能忍气吞声,但聪明的潘木匠在干活的过程中学会了不少日语,基本上可以听懂他们的对话了。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但是命运之神还是没有放过这对可怜父女,尽管潘木匠千叮咛万嘱咐,他让女儿平常在家的时候一定不要外出,要尽量躲着,不让日军发现自己,但不愿意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一天,有三个日本侵略军闯进了潘木匠的家中,而此时潘木匠的女儿正在房间里,事发太过于突然,女儿来不及躲避,被日军发现。

小姑娘苦苦挣扎,但还是被三个恶人轮奸。恶人乘兴离开,潘木匠的女儿承受不住压力,不堪其辱,投井自尽。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潘木匠的女儿有着共同遭遇的年轻女孩都选择了自尽,上吊,服毒来结束屈辱的人生,甚至有些在死命抗争时被杀害。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还在日军军营中的潘木匠听到这一噩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他一度想要冲出去和日军拼命,想要手刃万恶的日本侵略军。但是事实上,他这一出去就是以卵击石,白送命罢了。就在潘木匠想要去送命的时候,工友们立马将他们拦下。他们觉得潘木匠现在出去就是送死,鬼子手上有枪,而他只有身板,把命搭上了,女儿的仇就更没有人给报了。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此时的潘木匠冷静了下来,不断的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是啊,我死了女儿的仇谁给报,我一定要亲自为她报仇,于是纵使有巨大的痛苦潘木匠也咬咬牙忍着。他开始寻找时机,寻觅合适的机会为女儿报仇。

三、革命军驻守富阳,拉起防御战线。

终于在1938年的这时候,国民革命军第28军192师被调在了新登和临安一带。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当时的28军军长是陶广,192师长为胡达,而今天这个故事的讲述者邓国均则是192师第5连的连长,他们所对抗的是日军的第18军团。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军长陶广

为了防止日军进一步侵占新登地区,国民革命军开始部署作战计划,分散兵力驻守在各个关卡。

1117团受命驻守在石灰山一带,由团长蒋本嵩指挥;扬山是从富阳通往新登的一个交通要道,1118团就驻扎在这里,由徐馨仁领导;而第1119团驻守在千家村,这支部队为机动部队,由团长蒋鑫率领,主要任务是守住梅坞里。

几个团队相互合作,互相打气,形成一个稳定的防御战线,随时等待敌人的攻击。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四、军营里来了不速之客!

可是在某一天的深夜,部队里突然来了一位泣不成声的老人,叫喊着要见师长:“我是富阳老百姓,我想见你们的师长,有要事相告。”

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物一来就要见师长,何况眼下正是革命军和日军的焦灼状态,胡达师长的工作更是千头万绪,忙的不可开交,哪能说见就见呢?士兵们犯了难,大门守卫兵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摆摆手想要让老人回去。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老人却坚持不肯回去,恳求士兵能够帮帮他这一次,不然就要跪下求他,眼泪止不住地从眼眶里涌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机会呀,报仇呀什么的,老人声泪俱下,声音模模糊糊,在门口折腾了许久也不肯走。

士兵们没有办法,扶着老人开始询问他的来头,姓甚名谁,家住在哪里,来这儿的理由。

老人嘴里一直嘀嘀咕咕,什么也不肯说,只是嚷着要见师长。士兵们没有办法,将他的全身仔仔细细地搜了个遍,确认没有带什么危险物品,几个人护送着他带到了师长胡达的面前。

老人刚看到胡达,“噗通”一声就跪了下来,声泪俱下,焦急地向胡达哭诉,胡达很是迷惑,连忙想要扶起眼前的老人,老人却一直坚持跪着,而他正是失去女儿的潘木匠。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胡达不明白潘木匠的来意,急忙询问。

潘木匠:“请求革命军192师务必打退鬼子,收回我富阳,为我女儿报仇,我愿意作为内应帮助你们。”潘木匠咬牙切齿地说出这番话,眼中更是带着坚韧和凌厉,似乎下一秒就想把日本鬼子咬碎,可见他对日本人的仇恨有多深。

胡达还是不明白,他不知道老人经历了什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恨意。

他俯下身子将老人扶了起来,端起一杯水递在了他面前,示意他慢慢说,并帮他稳定了情绪。

喝了口水慢慢冷静下来的潘木匠扶着额头,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叹了一口气,“我姓潘,是个木匠,家住在富阳县城,家中有个相依为命的女儿......”潘木匠的声音有点哽咽,眼角不时渗出几滴泪水,但还是忍着痛苦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众人听罢,都向潘木匠投向同情的目光,有些士兵咬牙切齿,还有一些士兵忍不住心中的怒火,不停地挥动着拳头。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潘木匠向着胡达投以期待的眼神,他想要为革命军作内应!

可是胡达认为潘木匠已经年过半百,根本不适合做些事情。他只是一个富阳城里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况且是与狡猾的日军对阵,胡达自然放心不下。

他告诉潘木匠既然已经从日军手中逃出来了,就派人送他回家。但是潘木匠非常坚持,他不肯放弃。他说自己会日语,已经取得日军的信任。

或许是这份执拗,又或许是潘木匠大仇未报的热切心情让胡达软下心来,他便答应了潘木匠的请求。

商量好交换情报的方式后,胡达连夜派人护送潘木匠回城,并嘱咐他在敌人阵营中掩护好自己的身份,并且多加小心注意自身安危。

五、石灰山战役打响,潘木匠大仇得报!

回到鬼子阵营的潘木匠每天都在寻找机会,他干的比以前更加卖力,并努力多学习日语,因此和工头以及日本军官们都打好了关系,他们都很喜欢他,经常让他跑腿传话什么的。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就在这过程中,潘木匠得到了重要情报!

某一天,他感觉到日军阵营跟往常有些不同,仿佛许久未动筋骨又跃跃欲试的样子。

日军们每天都在营中紧急操练,机枪大炮等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情绪十分高涨,直觉告诉他日军要开始打仗了!

于是他发挥了之前攒下的人脉,在军营中四处打听,终于他得知日军要对192师动手了,他们要对胡达精心设下的防线进行猛攻。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潘木匠赶忙向胡达发送这一情报,胡达接受之后,与其他团长们商量部署计划,调整作战状态,随时准备迎战。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后,日军就向革命军防线发起了攻击,早已做好准备的192师从容应战,稳定地防守在富阳县界。

战争进行了好多天,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日军怎么也破不了革命军防线。日军首领想不明白,明明很好的计划没想到让他们守住了,兵力非但没有损失,士气反而大涨。

愿望落空后,日军又改变了作战方针。既然猛攻攻不下,那我退而求其次侧面进攻。

经过多次计划后,他们选择了石灰山作为突破口,拿下这一重要阵地,指挥部基本就在手中了。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但是,这石灰山可不是鬼子的地盘,而且石灰山地形复杂,地势险峻,不是富阳当地人很容易在山里迷路,这下日军犯难了,怎么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去石灰山呢?

此时潘木匠深觉机会来临,向日军首领毛遂自荐。

潘木匠这么久以来学的日语终于派上了用场,再加上长久以来在日军阵营中跑腿打杂,充分得到日军的信任。日军首领稻村看他又是富阳当地人,觉得很合适,于是就让他在前面带路。

其实,早在这之前,潘木匠便向胡达透露了这一消息,并表示自己要将他们引进石灰山,希望革命军做好准备,将他们包围起来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不用管自己的死活,只顾上前杀敌。

胡达得到消息后,对潘木匠又多了几丝敬佩,心中却空了一块,莫名感伤,仿佛老人的结局已注定。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1117团团长收到消息后,立马开始部署工作。

石灰山地势比较奇特,因为常年烧石灰,因此山的中间已经被挖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洼地,这为革命军提供了好机会。

蒋本嵩将团中所有的机枪和炮弹都集中分布在洼地周围,调遣千余名士兵躲在山口的狭窄道口埋伏,这样整个石灰山都被革命军包围了起来,日军只要进入埋伏圈,一定会躲闪不及。

1119团团长得到消息后也派遣了一支士兵队伍前去支援,全军处于待命状态,静悄悄地等待着时机出现。

第二天,潘木匠带着日军700步兵进入了石灰山,他们就这样毫无遮蔽地闯进来,稻村的心中甚至在暗喜,

他认为我军一定想不到日军会从石灰山攻破,到时候突袭我军的大本营,直接击溃基地,殊不知危险正在朝他们一步步逼近。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石灰山上石灰窑分布非常密集,所到之处都很相似,日军们全凭借潘木匠的指引来到了山中洼地。

这里已经是大山深处,前方没有了路,日军这才发现了端倪。稻村赶忙大声吼叫,破口大骂,质问潘木匠到底怎么回事,前面的路呢?

潘木匠向天长喝一声,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瞧见鬼子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朝着革命军方向高喊:“快开枪,快开枪。”

稻村气急败坏,抽出腰间的一把大刀,朝着潘木匠直接挥了下去,刀落人亡,潘木匠就这样随他的女儿去了。

日军此刻非常生气,恨不得将潘木匠大卸八块,他们骑着马从尸体上踏过,顺势向山下逃窜。

这时的国民革命军向着敌人的方向发起猛烈的攻击,日军被打的措手不及,来不及躲闪,只能在包围圈内架起炮台应对。

双方开始激战,手榴弹,子弹大炮在空中飞舞着,战场上火光四溅。石灰山里的石灰被大炮打得满天都是,山坳里像是蒙上了一层雾,鬼子们视线被阻挡,呼吸也很困难,他们急忙捂住口鼻,躲在枪械后面勉强抵抗。

双方激战了两个多小时,日军这才开始反应过来,他们不能一直待在石灰山里,结果只会是死,于是日军头目带着军队躲进了附近的一个竹林里,并往竹林深处逃窜。

这样做模糊了我军的攻击视线,于是邓国均带着一队人马进入竹林攻打日军。

敌人们毕竟是受过培训的正规军,在战场的战术以及军事素质明显高于我方,况且日军们拼死抵抗,局势没有好转起来。

为了能够赶紧解决敌人,邓国均抓住机会,带着士兵们退出竹林,命令狙击大炮们朝着竹林扫射,子弹炮弹像雨点一样洒落在竹林方向,只听到里面传来一声声惨叫,哀嚎一片,敌人们抱头逃窜。

日军的中队长也在战斗过程中被射成重伤,他看着士兵们被打的样子,深知局势不可逆转,今日不能活着出去,于是便抽出腰间的刀破腹自尽。

1938年,女儿被日军糟蹋,父亲为报仇引700敌人入山,结局如何?

正是由于竹林又大又密集,这也给了日军抗衡的机会,双方僵持了很久,直到傍晚时分,日军的飞机赶到战场,对着石灰山进行炮弹扫射,我军经受不住日本人的空中突袭,只能暂时退下,等待时机。

最终待日军撤退后我军再次进入竹林绞杀剩下的日军。

在这场战役中,革命军共歼灭了700余名日军,但也因为日军的战机造成了伤亡,好在守住了新登地区。

胡达将潘木匠的尸体和牺牲的士兵们安葬在了一起,称他为义士,称士兵们为忠臣。

他们都是普通人,但都为了伟大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