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近臣钱陈群|六次南巡四次扈从侍驾

文 | 杨颖立

旧时天官牌楼广平桥北堍的西侧,后为中山路354号,是钱家老宅。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52年),已经66岁的乾隆近臣钱陈群因病经乾隆恩准解任,回籍调理,居于此。

乾隆近臣钱陈群|六次南巡四次扈从侍驾

钱陈群,字主敬,号集斋,又号香树居士,清代著名文臣、学者,吴越王钱镠第二十五世孙,嘉兴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卒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

钱陈群,康熙六十年进士。雍正时,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院待读学士、督学顺天府。乾隆时,历任内阁学士、刑部左侍郎、经筵讲官、刑部尚书、太子太傅,且久值南书房,为乾隆近臣。

何谓“近臣” ?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可以说,近臣就是与君主常有往来,说得上话,深得君主信任的臣子。

乾隆帝统治时期,是清王朝最鼎盛的时期。统冶者已意识到一味以武力统治中国已不可行,于是更加注重以华夏传统文化统一中国。于是乾隆帝身体力行,系统推行华夏传统文化,提倡满汉一家。

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乾隆帝起用了一批具有优秀文化造诣的近臣。在乾隆前期,从乾隆元年到乾隆三十年(公元1736——1765年)。主要的近臣有:张照,书法家,官至刑部尚书;钱陈群,学者,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太傅;汪由敦,官至军机大臣、太子太傅;梁诗正,官至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沈德潜,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傅。

在乾隆后期,从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六十年(公元1765——1795年)。主要的近臣有:纪盷,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刘墉,官至史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在这些近臣中,钱陈群和纪盷是与乾隆帝关系特别密切、影响特别深远的。

尤其是钱陈群,乾隆帝六次南巡,四次扈从侍驾。并在侍驾过程中,与乾隆帝多有唱和,为禾城留下了许多佳话: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钱陈群首次扈从乾隆帝南巡。在这次南巡中,钱陈群随驾嘉兴南湖、杭州钱王祠、绍兴禹陵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钱陈群之子,时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经筵讲官的钱汝诚扈从乾隆帝南巡。已经回籍食俸的钱陈群赴常州迎驾,同巡嘉兴、杭州、绍兴等地;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钱汝诚扈从乾隆帝第三次南巡。钱陈群又赴常州昆陵驿恭迎圣驾,父子两人扈从乾隆帝同巡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地。在钱王祠,乾隆帝御览了“传世唐赐铁券” ,并赐《铁券歌》诗一首,对钱氏家族予以褒奖;

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钱汝诚再次扈从乾隆帝第四次南巡,钱陈群在嘉兴南湖迎驾。君臣共登烟雨楼,吟诗唱和;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 、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年又两次南巡。此时钱陈群、钱汝诚已不在人世,乾隆帝就让钱陈群的族孙,内阁学士、礼部尚书钱载迎驾。

乾隆帝一生六下江南,都由祖孙三代扈从侍驾,可见乾隆与钱陈群的关系密切程度。

乾隆近臣钱陈群|六次南巡四次扈从侍驾

有一事也可看出乾隆帝与钱陈群的密切关系。

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钱陈群长子钱汝诚任江南乡试主考官,乾隆帝为了让“回籍调理”的钱陈群与儿子相见,特意寄谕两江总督尹继善招钱陈群来南京游摄山。钱陈群与尹继善关系本来就很好,俩人诗作多有唱和。此次南京之旅,不但使钱陈群玩得尽兴,还与多时不见的儿子在南京聚首。

还有一事更可看出乾隆帝对钱陈群的关心。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乾隆帝思念钱陈群心切,于是嘱谕两江总督尹继善去嘉兴代为看望。尹继善奉谕而去。发现鈛陈群家子女较多,而房屋窄小,一家老小几代同堂,然鈛陈群在位时清正廉洁,退休后无力改善住房条件,甚是窘迫。

回京后,尹继善给乾隆帝上了一条奏折,向乾隆帝报告了钱陈群家的现状。不想乾隆帝真的记在了心间。下旨,钱陈群食正一品俸禄,他的儿子钱汝诚任内阁学士、兵部侍郎、经筵讲官,大大改善了钱陈群一家的经济条件。

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谕其子钱汝诚回家省亲,让钱陈群另建府邸。于是就有了双溪边,莲花桥头的新钱府。

乾隆近臣钱陈群|六次南巡四次扈从侍驾

新钱府为四进深,不但居住条件大大改善,还设立了“清芬堂”、“ 藏书楼” 。藏书楼曾藏书万卷,其中的书画不乏善本、精品。由于抗战时新钱府被日寇占据,成了宪兵司令部,藏书尽失。新钱府一直存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一房产公司以建新楼为由拆掉。

钱陈群一生著述颇丰。他不但出任《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官、《大清会典》副总纂,还著有《香树斋文集》48卷、《香树斋诗集》36卷,以及大量的书法作品。这些著作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END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