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政芳
黄士龙是谁?
黄士龙(?~1688)字非潜,岐山村人,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科举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士龙与生员陆其荫等上书广东抚院,建言花山地区宜开县设治以利教化而图久安。其所手拟之《建县条议》极言建县有十利,并对建县规模及有关人财物力等筹措方法逐一条陈,为抚院采纳。是年冬,官军进入花山地区镇压“花山寨”后,广东巡抚李士桢与两广总督吴兴祚联名上奏朝廷,要求在花山地方建县,几经周折,至康熙二十四年获准。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686年1月12日),旨准新县定名“花县”。首任知县王永名以士龙在县民中有崇高威望,延请其襄助建县事宜,成效卓著。康熙二十五年,士龙被选任四川省苍溪县令,在京官邸中与江西省信丰县令王敏缔交,言谈融洽。王敏以士龙之才仅获举人功名而深为惋惜。康熙二十七年,士龙在任所突然死亡,死因未明。有谓士龙个性狷介,因不堪粮差重压而自尽以求解脱,真相如何,终无可考。士龙死后二十余年,王敏调任花县县令,翻阅《建县条议》,觉其“精当周至,为梓里建千古之言,创千古之事”,功不可泯,手撰《黄公建邑条议赞》一文,见载于旧花县志中。
士龙生前诗文,收录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版《花县志·艺文志》,有《抚军李中丞平定花山碑记》、《抚军李大中丞靖寇安民碑》、《伏虎石歌》以及咏花县八景七律诗八首。
康熙四十年(1701),黄士龙被奉祀于乡贤祠。
来源:广州省情网 ·《花县志》
1638年,明末清初,在广州北的岐山村,鼓乐声声,一场农家婚礼正在举行,接新娘的大红轿已经停在门口了。
上轿前,十八岁的新娘依依不舍地将她的小弟弟黄士龙抱在怀里:“士龙,大姐以后不能天天陪你了……”士龙紧紧搂着新娘,哭着喊着:“大姐,我要天天和你在一起!你嫁人,我也嫁人,我和你一起嫁人……”士龙的父母忍不住笑了,来接新娘的姐夫也哈哈大笑了,随即满屋亲朋好友都爆笑了起来。
亲戚们笑得越开心,大姐哭得越伤心,她一腔深情抚摸着士龙的头发:“士龙,你又瘦又弱,什么时候才能长得和大姐一样高呀?” 士龙知道大姐疼爱他,希望他早日长大。整个童年时期,在士龙的眼里,大姐甚至比父母还疼爱他,从士龙记事起,大姐每天喂士龙吃饭,帮他洗澡,陪他玩,教他背唐诗,睡觉前还要叮嘱道:“士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你要好好识字读书呀,长大以后考秀才中状元,才能穿鞋踏袜不用耕田……”
士龙喜欢大姐。大姐蕙质兰心,善解人意,她脾气好,手脚麻利。父母起早摸黑在田间地头劳作,大姐一个人包揽全家洗衣做饭、养猪养鸡、缝缝补补之类所有的家务,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们,无论多忙多累,弟弟妹妹们多调皮捣蛋,她只有谆谆诱导,悉心呵护,从来没大声呵斥过弟妹们一句,而且一直把弟弟士龙当成手心中的宝贝一样宠着爱着。

看到大姐上了轿被抬走时,士龙一边追着轿子跑,一边哭道:“大姐,你等等我,等等我……”大姐从轿子里探出头,哽咽着说:“士龙,快回家。你还小,你的腿脚短,路很远,你走不到的,你会很累的,等你的脚长长了再去大姐家……”母亲上前将嚎啕大哭的士龙抱回家,安慰道:“士龙莫哭,以后妈妈带你去看大姐……”
当年,大姐生了一个儿子。大姐生了儿子后,就叫士龙到她家帮忙带孩子。那时,广州北的岐山村山高皇帝远,匪盗猖獗,常常遭受山贼抢劫,百姓日夜惊恐,也躲避不过被烧杀洗劫一空的灾难。人人缺衣少食,家家流离失所,屋毁田荒,为了果腹活命,士龙父母只好拖儿带女去投靠南雄州亲戚。士龙的大姐夫在省城广州做买卖,常常捎回钱粮,名义上士龙在大姐家是帮忙带孩子,可是士龙也还是个孩子,只不过是大姐找了个理由,让士龙住在她家有饭吃而已。士龙的肚子不挨饿了,蜡黄的脸面一天比一天红润了,矮瘦的身子一天比一天长高了,一天比一天强壮了。
当大姐的儿子到了上学年龄,大姐将儿子和弟弟士龙一起送到书塾读书,大姐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叮嘱士龙:“士龙,万般皆下品,你要好好读书啊!”然而,好景不长,1648年,李成栋反叛,岭南时局荡荡不安,到处兵荒马乱,士龙和外甥不得不中断学业。得知“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率领大军压境准备攻打南雄城后,1650年初,士龙父母举家逃出南雄州,一路风尘仆仆衣衫褴褛奔广州城投靠大女儿。见到饥寒交迫的父母弟妹们安然无恙,大姐喜极而泣!
士龙父亲惊恐地陈述道:“那些两藩的兵勇十分凶残,听后来逃出南雄城的人说,南雄城里的百姓尽遭杀戮,死者没有头,生者被俘虏后亦遭杀戮,城内死尸堆积如山,连燕子都弃巢飞走了,活着的婴孩吸着死去母亲的乳房嗷嗷待哺,惨不忍睹……”
青春年少气宇轩昂的士龙向大姐提出建议:“大姐,广州城怕是不能呆下去了,我们必须立刻离开广州城,到乡下去躲避……”
大姐不假思索,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你姐夫梁仕昌自小失去父亲,是婆婆含辛茹苦把仕昌兄妹俩抚养成人的,仕昌和小姑子两人日夜操劳经营生意,才保障一家老少丰衣足食。如今小姑子她不能舍弃这些家业,婆婆也要守住这个家,我怎么可以留下婆婆和小姑子,独自去乡下躲避战乱呢?如果兵勇攻入广州城了,最坏的打算,如有不测,念骨肉情深,弟弟你一定会在水井里找到我的。”
兵勇围攻省城广州十个月了,到了十一月初一,广州告急,城里的人纷纷逃跑,大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对丈夫仕昌说:“我们以死相守也不是办法啊!你是家中的顶梁柱,且梁家五代单传,如今你我只有这一个十三岁的儿子。这样吧,我留在家中陪伴着婆婆和小姑子,你就携带儿子到乡下躲避战乱去。你要保存好梁家这一脉香火,让梁家的香火世代延续下去……”姐夫仕昌听了,涕泪俱下,只好携带儿子逃出城,到乡下躲避战乱去。
第二天,广州城沦陷,全城百姓遭殃。兵勇所到之处,妇女、儿童、老人哭声震天。他们放火烧房子,抢财物,他们见人就杀,不论男女老少,他们像魔鬼一样进行残暴的屠杀和劫掠,广州城顿时血流成河尸骸遍地。
大姐拿出嫁衣穿在身上,流着泪水对家中的使女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可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啊!这是我父亲送给我的衣服,我应该穿在身上,诚挚感念父母的对我的养育之恩!”然后她带着婆婆连夜逃往东营小姑田氏家。岂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大姐刚刚安顿好,兵勇就随后而至,他们持枪挥刀破门而入。眼睁睁看着兵勇用刀砍伤婆婆,并抢掠着她身上的首饰财物,大姐知道自己亦难以逃出兵勇的魔掌,为了不遭俘虏和凌辱,她纵身跃入水井中自尽。就在贪婪的兵勇用绳子将大姐吊上来,将她身上的金银首饰财物掠夺一光的时候,小姑搀扶着她的母亲从后门出走,死里逃生。
十一月十六日,姐夫仕昌偷偷回到广州城,他找到了母亲,并询问妻子的下落。母亲将仕昌带到田氏家,伤心地指着倒伏在水井旁的尸体,痛哭道:“这就是我们梁家的好儿媳妇啊!”姐夫仕昌上前搂住大姐的尸体,哀伤地大哭起来:“我年迈的老母亲痛失孝顺的儿媳,我年幼的儿子痛失慈母,你壮年的丈夫痛失爱妻成为鳏夫!你才三十三岁芳龄,却在乱世中为了气节而自尽,命丧黄泉……”死去多日的大姐仿佛听见了丈夫对她说的话,竟然七孔鲜血一时迸出,以应和丈夫仕昌的悲恸,让人惊叹不已!
姐夫仕昌仓促地将大姐草草安葬在园中。岂料,等到战事平息后,广州老城区内的房屋全部成为两藩兵勇的驻扎地,大姐的尸骨也无法找到了。
士龙时刻不敢忘记大姐的叮嘱,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他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学习,1672年,终于考取举人功名。士龙感念大姐的养育恩情,1680年,他在《番禺志》中深情地为大姐立传,以告慰大姐在天之灵:“大姐您的不幸,是生不逢时啊!可您在人世间却留下了善良、仁慈、悲悯的好名声,您永远是我的好大姐啊!”
(改编自民国十三年《重修花县志.人物志.列女传》)
民国十三年《重修花县志.人物志.列女传》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