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区区十三年后,又变成太后垂帘听政了!

和帝刘肇在任期内,彻底消灭了北匈奴这个百年强敌,重设西域都护府,击败西羌(虽然赢得很艰难,但还是赢了)——有没有发现,到目前为止,东汉的武功,在此人的手上达到了巅峰状态!

区区十三年后,又变成太后垂帘听政了!

不光如此,在此期间,东汉王朝在文治上也是可圈可点。

比如造纸术,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到改进的(最大功臣当然是著名宦官蔡伦)。

《汉书》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民间继续延续了他爹章帝刘炟时期的平静,一点异动都没有!

这里看起来他似乎和他父亲在国家治理上没什么差别,然而问题是,从和帝即位开始,老天开始不安生了。

几乎年年都有大范围的天灾。

要么地震、要么洪水、要么干旱……

或者干脆一起上。

在这种老天不给面子的前提下,和帝还能维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经济民生甚至还往上涨了不少,这就显出水平出来了吧?

区区十三年后,又变成太后垂帘听政了!

实际上当时就有人提出了“永元之隆”这个概念,认为和帝时期乃是不亚于西汉“文景之治”的盛世!

不愧是才十四岁看了几页参考资料就能灭了大权臣一家的牛人啊!

然而,永元之隆在后世的名气,别说文景之治了,连他爷爷和爸爸开创的同样没啥存在感的“明章之治”,都比他的名气要大。

明明和帝这么牛,可为什么却在历史上毫无存在感呢?

这里先说结果吧——永元之隆,就是东汉的巅峰了。

同时,也是东汉最后一个盛世。

而此时离大家耳熟能详的“黄天当立”,还有近百年的时光。

当然,和帝本人并没有像唐玄宗那样虎头蛇尾,在执政晚期因为昏庸而拉胯。

他最大的问题,和他爹一样——

死得太早了!

区区十三年后,又变成太后垂帘听政了!

这就要先说下此时的外戚情况。首先窦家肯定是被他搞掉了,只剩下靠边站的窦太后。而窦太后显然很郁闷,所以在永元九年秋闰八月辛巳就病死了,很可能还不到四十岁——不过这应该不是和帝搞的猫腻,因为在这个时点,和帝还以为窦太后是自己亲妈。直到窦太后死了,梁家才有人敢说出小梁贵人才是和帝生母的事实。后来也有不少人揣摩上意,提议应该贬低窦太后的尊号(即谥号里不能用她丈夫的“章”),且不和章帝合葬;但和帝手诏说,窦太后怎么说都抚养了我十年,此事勿复再议!

这某种程度上也表示对窦家的追究到此为止,只要他们从此夹起尾巴做人,也就没啥事了。

当然,窦家倒了,和帝真正的母家外戚——梁家,自然就又起来了,“梁氏自此盛矣”。

不过他家之前被窦家搞得挺狼狈,先得恢复恢复,他们家的高光时刻还得再等个几十年。

区区十三年后,又变成太后垂帘听政了!

然后是和帝的皇后这门子外戚。本来在永元八年春二月,以阴贵人为皇后——从这姓氏上也能看出来,老外戚了。

但是,阴皇后很快就遇到了问题——她不太能接受丈夫还有一大堆妃子存在,因而渐渐也受到了丈夫的冷落。所以,郁闷的阴皇后就玩起了汉代人的传统艺能——搞巫蛊。结果永元十四年夏,阴皇后巫蛊事发,于六月辛卯被废,当天便“以忧死”。

然后在当年冬十月辛卯,贵人邓绥被立为皇后。

这位邓贵人、邓皇后,又是什么来头呢?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也算老熟人了。还记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高密侯邓禹吗?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说“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后世必有兴者。”而他的儿子,前面也屡次出现——正是故护羌校尉邓训!

而邓绥,正是邓训的女儿。

话说邓绥未出阁时,据记载,就是个孝顺友爱之人,且热衷读书,以致家人戏称其为“诸生”。邓绥后来被选为贵人后,更是“恭肃小心,动有法度”,“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很快得到和帝的赏识。特别是她对阴皇后尤其尊重,每有宴会,只要发现和阴皇后撞衫,她就立刻换衣服;和帝问话,阴皇后回话前,她也绝不先于阴皇后回话;阴皇后举动多有失仪之处,别人都暗自嘲笑,就邓绥会为阴皇后遮掩。

但阴皇后并不领这个情。后来阴皇后不是失宠了吗?此时和帝得了一场急病,一度病危,阴皇后就“密言”:“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结果这“密言”被邓绥听说了,她非常委屈,就想服药自尽,一了百了;然后宫人赵玉一把把毒药抢了下来,还哄她说“没事了,皇帝的病已经好了!”结果第二天,和帝还真好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在和帝的眼里,阴皇后的分自然越来越低,邓绥的分越来越高;后来阴皇后搞巫蛊,八成不是针对她老公,而是针对邓绥。不过阴皇后被废时,邓绥还多次为她求情;未果后,得知自己被选为新皇后,仍多次推辞,最后“不得已”即位。即位后也要求停掉地方上每年给皇后的进贡,只进一些笔墨;和帝想按惯例提拔岳家人,也被她给拒了。

区区十三年后,又变成太后垂帘听政了!

然后,仅仅三年后,元兴元年冬十二月辛未,和帝就死了!

在位十八年,看起来似乎也不算短了。

但他可是九岁就登基了,此时年仅二十七岁!

比他爹还年轻!

所以他在历史中才这么毫无存在感,如果能再干个十年二十年,以他之前表现出来的水准,搞不好能直追秦皇汉武了。可惜啊!

话说,和帝忍了五年,才一举掀翻了太后的垂帘听政局面,结果区区十三年后,又变成太后垂帘听政了!

而且,此时上位的皇帝,肯定比他当年还小,就算有他当年的能耐,将来想复制他的手段,将要面对的也是比之前的窦太后听政时间更长、从而掌握朝政更纯熟的太后!

况且从前面的事迹,各位也该看出来了,邓绥这个自幼熟读经史的“诸生”,远非只会玩宫斗的窦太后可比。之前窦太后已经是皇后了,还要用阴谋诡计才除掉两个贵人,且还留下清河王刘庆这个隐患(想想是谁把政变参考书带给和帝的!)而邓绥并不是皇后,和窦太后相比,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呢?毫无后患地成为皇后、太后的,是谁?

从邓绥对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就可以看出她的城府。话说和帝之前养在宫里的儿子,养一个死一个,前后死了十好几个;和帝也摸不清是宫里风水不好,还是宫里有猫腻,再生下儿子,索性秘密养在民间,具体情况他只告诉了皇后。

于是在这时,邓绥将此事在朝中宣示,并说目前活着的皇子只有两个——一个刘胜,虽然年纪大些,但“有痼疾”,不合适;另一个刘隆,身体还算健康,那就是他了!

于是在和帝驾崩当天,刘隆即被立为皇太子,当夜即登基,是为汉孝殇皇帝。

话说,殇帝目前确实身体健康没错。

但是,他仅仅才出生一百天!

一个婴儿的所谓“身体健康”,而且还是在两千年前的时代,这怎么能做得了准!说不定第二天就死了……

那样的话,邓绥可就又进了一步,成了太皇太后了!

所以说,还是要多读书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