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创造历史的人。回首以前走过的路,一批批革命老前辈前赴后继,为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幸福生活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纪念。今天介绍的是刘田夫,他和邓小平弟弟是同学,曾任广东省省长,享年95岁,为了广东省的发展鞠躬尽瘁。
图 | 刘田夫
1908年10月17日,一个男婴出生在四川广安县东岳乡安子沟村,父亲刘定忠给他取名叫刘田夫。刘田夫的曾祖父是当地有名的中医,悬壶济世,家里有很多地,日子过得非常殷实。但是从他爷爷开始,家境开始败落。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家里只有12亩地,仅能满足自给自足,遇上天灾人祸,家里有时也揭不开锅。
虽然父亲刘定忠并不识几个大字,但是他希望儿子刘能够好好学习,改变家庭的命运。刘田夫9岁时,父亲省吃俭用把他送进私塾,学习《三字经》、《论语》、《大学》等读物。“五四”运动后,广安也开了很多新式小学,刘便到了东岳乡小学读书。他刻苦学习,发奋攻读,成绩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
高小毕业后,刘田夫考上了县立初级中学,靠着父亲借钱和外祖父的资助,他虽然只读了三个学期的书,但却认识了改变他一生道路的人物——邓仲齐。邓仲齐是邓小平的弟弟,后改名邓垦。如果没有邓仲齐,刘田夫这辈子可能就是个教书先生,平平淡淡地度过这一生。
图 | 刘田夫全家福
学习期间,刘田夫和邓仲齐志同道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人非常谈得来。后来,刘田夫又通过邓仲齐认识了邓小平,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秋,刘考上了四川南充的嘉陵高级中学。读到高二时,1928年,在成都上学的邓仲齐因为参加学生救国运动,被反动派通缉,逃回了嘉陵高中读书。
在此期间,刘田夫在邓仲齐的指引下,开始接触党的进步思想,认识外面的新世界。高中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广安县里小学当国文老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黑暗又腐败,外有列强的肆意侵略,内有政府的腐败无能,广安这个小县城实在是安顿不下刘田夫这颗不安定的心。世界很大,他要去看看。
1931年6月,刘田夫到了上海找邓仲齐,并认识了同为广安老乡的邓小平。在邓小平兄弟帮助下,刘考上了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刚上学不久,东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的军队撤往关内,很快东北沦陷,蒋介石还在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刘田夫身在国民党的中央政治学校,对国民党非常失望和不满,他决定休学,回到家乡的刘田夫继续在县立中学教书。

图 | 刘田夫(左一)
可此时的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爱国青年都在为国家救亡努力奋斗。他认真思考后,当老师不是他要的生活,参加革命才是他的使命。在教了一学期课后,他又再次回到上海,找到了正在惠平中学教书的邓仲齐。在邓仲齐介绍下,1934年10月,26岁的刘田夫入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5年12月,刘田夫不幸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狱中,他知道自己既然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不能背叛入党誓言,他和反动派坚决斗争,更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1937年8年,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对上海进行全面进攻。刘经过多方营救,重新回到了党组织中。
抗日战争时期,刘田夫被派到国民党第8集团军战地服务队,积极组织抗日救国和统一民族战线工作。随后,他到了广东,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刘田夫曾任两广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跟随纵队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和广东等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
图 | 刘田夫(左二)
建国后,刘一直在广东省工作。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了军事接管、巩固政权、清匪反霸、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等任务。由于任务完成出色,他被任命为广东省副省长。虽然职务升高了,但是为人民服务的心却不曾改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解决人民群众的痛点问题。
1966年后,在那段特殊岁月,刘田也被打倒,调离工作岗位。但是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相信乌云早晚会散去。1972年复出工作,直至1981年2月,62岁担任广东省长。
当时的广东省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刘田夫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直接领导了深圳、珠海两个特区的早期建设,大力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给地方政府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城乡流通,有力地调动了地方工作的积极性,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 | 刘田夫(中)
刘田夫不仅工作认真负责,做人也一生清廉。1973年,他的孙子刘文海到广州看望他,想让他在广州安排工作。刘田夫听了后,直接说:“全国五亿人,我都能安排工作吗?自己回家好好做人、认真做事,有能力有本事了,工作自然就有了。”1980年,刘田夫回到阔别46年的家乡广安,在看望乡亲们的同时,还不忘叮嘱家人不要给政府添麻烦,要好好努力。
2002年4月21日,刘田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回顾刘田夫的一生,他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为了人民幸福奔波,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向老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