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导 言

最近后台收到几位新朋友的留言,说看了上一篇文章觉得“醍醐灌顶”,自家娃才幼儿园中班,就已经整天“大喊大叫、不坐在班级小板凳上、每天精力过度旺盛”,可能就是潜在A娃,准备带去给医生看看。家长最后说道:孩子现在这么闹腾,以后上课怎么办?成绩跟不上这辈子就完蛋了!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我们非常开心能遇到如此有远见的家长,但今天还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也是给很多正担心自家娃整天坐立不安怀疑是多动症的家长们一颗“定心丸”——孩子整天上蹿下跳,不一定是多动症。

#01

被滥用的“多动症”

给大家说一个儿童心理医学中广为流传的笑话:

曾有调查表明,在被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中,8 月出生的娃比9月出生的娃患病率高了 60%。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看到这里,家里有娃是8月生人的家长是不是心都提起来了?

别担心,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 9 月 1 号是开学日,9 月之后出生的娃只能等到下一年上学,成了班上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就会乖巧得多;而 8 月出生的娃是全班最小的,学习跟不上,玩性也大,当然容易被老师和家长视为“多动症”了。

也就是说,很多小孩被误诊为“多动症”,其实只是因为年纪太小!据报道,美国每年可能有约 1 百万的儿童被误诊成多动症。从这个数据中,可见“多动症”这个名词被滥用的程度。

#02

为什么会有孩子被贴上ADHD标签?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充满了心酸。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部分家长觉得自家孩子学习成绩、才能技艺都没“别人家的孩子”好,内心无法接受,于是甩锅给多动症,安慰自己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非自己的家教问题;

部分家长则是完全误解了“多动症”这一词汇的含义,仅仅觉得自家孩子活泼好动,贬词褒用,闹了一个乌龙。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无论是哪种原因,我们在此呼吁,在儿童的成长期,家长警惕给孩子随便贴上疾病标签,该举动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记住一句话:“多动”≠“多动症”!

#03

真正的A娃是什么样的?

多动症的诊断是有其专业标准的,但之所以会出现误诊情况,是出自于被诊断的对象是低龄儿童,而辅助给出信息的是孩子的家长、老师,医生下诊断时,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反馈,而这些反馈都有局限性,可能没那么客观。

在大量的观察研究中,许多类似现象仅仅只是成长的正常表现,57%的学前儿童(4岁左右)被评价为过动:小马达、话痨、暴躁的熊孩子、心不在焉、漫不经心,但大部分会在3~6个月内改善。而当这些现象会持续到一年的孩子,才应当及早干预[1]。

孩子究竟是不是A娃,我们还是要看他是否符合多动症的三大核心症状:多动、冲动、与发育水平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具体诊断可看上一篇文章《自我诊断丨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什么?》。

这里再划个重点——不同年龄的小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可以对照自家娃的年龄大概看看

(建议收藏保存,孩子年纪增长可温习对照)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相信看完这篇内容,你也能扫除“谈A色变”的状态了。当我们的孩子出现相应多动症状时,家长谨慎直接做定义、下标签,不妨先找原因,确定孩子坐立不安真正的根源所在。如果高度怀疑娃确实有多动症,那就应该及时找一个靠谱的、有经验的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医生,来帮你的孩子做明确诊断。

本文审核专家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李韵 / 厦门市仙岳医院 · 副主任医师

擅 长:儿童多动症、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及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治,对儿童正常发展过程中常见心理问题有深入的研究。

【了解ADHA】孩子“坐立不安”就是多动症?家长不必谈“A”色变!

黄怡颖 / 厦门市仙岳医院 · 医师

擅 长:厦门大学临床医学学士 厦门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硕士 研究方向为儿童精神病学 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精神卫生工作1年。

参考文献

[1]Russell A. Barkley.如何养育多动症的孩子[M].王思睿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33.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