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家语】子贡继续劝说吴国先放弃攻打越国而帮助鲁国

微国学

演播:张正伊

屈节解第三十七

【原文】

子贡遂南,说吴王曰:“王者不灭国,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注8)。今以齐国而私千乘之鲁(注9),与吴(注10)争强,甚为王患之。且夫救鲁以显名,以抚泗上(注11)诸侯,诛(注12)暴齐以服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吴王曰:“善!然吴常困越,越王今苦身养士,有报吴之心。子待我先(注13)越,然后乃可。”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而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必(注14)私鲁矣。王方以存亡继绝之名,弃齐(注15)而伐小越,非勇也。勇者(注16)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注17),智者不失时,义者不绝世。今存越,示天下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霸业盛矣。且王必恶越,臣请见越君,令出兵以从,此则实害越而名从诸侯以伐齐。”吴王悦,乃遣子贡之越。

【注释】

(注8)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钧、两、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铢、两,常用来表示极轻的重量。

(注9)今以齐国而私千乘之鲁:私,把……据为私有,侵吞的意思。乘,车子,春秋战国时多指战车,一车四马。按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注10)吴:原作“吾”,据四库本、同文本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改。

(注11)泗上:王肃注:“泗,水名也。”源于今山东省泗水县东,由于四源并发,故名泗水。泗上,泛指泗水北岸的广大地域。

(注12)诛:讨伐。

(注13)先:四库本、同文本作“伐”。

(注14)必:四库本作“以”。

(注15)齐:四库本、同文本作“强齐”。

(注16)者:原作“而”,据四库本、同文本改。

(注17)穷约:困窘。

【通解】

子贡于是南下,劝说吴王:“实行王道者不会使别国灭绝,实行霸道者不能让强敌出现。千钧的重量,即使加上一铢一两,重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凭借齐国的强盛,再侵吞拥有千辆战车的鲁国,来和吴国一较高低,我很为大王担心。况且救援鲁国,可以显扬名声,来安抚泗水北岸的各国诸侯,讨伐强暴的齐国,来震服强大的晋国,没有比这样获得利益再大的了。名义上保全了危亡的鲁国,实际上遏制了强齐的扩张,这道理,聪明的人是不会怀疑的。”吴王说:“好!可是,吴国曾经围困越国,越王现在正自我励志,蓄养贤士,有报复我们的打算,你等我先讨伐完越国,然后再按你说的去做。”子贡说:“越国的力量不如鲁国,吴国的强盛超不过齐国,大王把齐国搁置在旁,却去讨伐越国,那么齐国一定早吞并了鲁国。大王正打着使灭亡之国得以复存,使断绝之祀得以延续的旗号,却放弃强大的齐国,而攻打弱小的越国,这不是勇敢。勇敢的人不回避困难,仁慈的人不使别人陷入困境,聪明的人不会失掉时机,仁义的人不断人后嗣。现在保存越国来向天下显示您的仁义,救援鲁国、讨伐齐国,威名震慑晋国,各国诸侯一定会竞相到吴国朝见,称霸的大业就完成了。况且大王如果畏忌越国,我请求去见越王,让他派出军队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受损,而名义上却是追随诸侯讨伐齐国。”吴王高兴了,就派子贡到越国去。

出处:《孔子家语通解》

作者:杨朝明 宋立林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朝明

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

宋立林

师从杨朝明教授学习儒学,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孔子)文化学院孔子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什么是家风

...........................

一个钢筋水泥的房子里驻进了人,有了温度称之为家,家里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心愿,互相提醒、彼此督促,就是家教;为了言之有效、辅助家教顺利推进而彼此约定,就是家规;将向善、向上的心愿总结成精炼的话,是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国人的大家训。把家里、家族里更多人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就是家谱。

在家庭里,为一个向善、向上的心愿,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进行的家教、提炼的家训、建立的家规、制定的家谱的过程统称为家风。

——张建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