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一点没做好,宝宝独立得更晚

妈妈也许会觉得:孩子还·这么小,怎么谈得上独立呢?

对的,你没听错!不满半岁的孩子,其实已经在积累“独立”的能力和经验了。

独立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相反,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论孩子在什么年龄段,他都可以实现一定的独立。

从孩子的能力,受年龄、经验的限制。我们不能说,因为孩子做不了什么,他就不够独立,这样是不公平的。

只要孩子在他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实现运作,也就是他能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就应该算是独立的。

另一个因素,孩子所面临的环境。如果孩子在一个成人的环境中,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去说孩子不够独立,也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个环境没有提供他运作的可能。只有在一个纯粹儿童的环境,我们才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范围去评价孩子独立与否。

这一点没做好,宝宝独立得更晚

0-6个月的孩子分别有两个重要的和独立有关的节点。一个是出生、一个是断奶。出生考验的是,孩子能否摆脱母亲的脐带,依靠自己呼吸空气、消化乳汁而生存;断奶考验的是,孩子能否逐步摆脱母亲的乳汁,在环境的支持下依靠自己消化食物而生存。

这两个节点,都是生理层面的独立。生理上的独立随着孩子生理机能的提升比较容易获得,而心理层面的独立却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帮助孩子建构,而这种建构来自孩子和环境互动的正向经验累积——我可以依靠自己实现运作。

而孩子心理层面的独立包含很多层次。

心理独立自测List 了解一下

√ 在智力层面,孩子是不是积累足够多的认知,从而使得他能够依赖这些知识做出判断?

√ 在意志力的层面,孩子是否已经有了足够强的自我意志,可以自己做出决定?

√ 在情感的层面,孩子是否已经有了良好的自我认知,可以自在地自处,而不需要时时刻刻有人陪在身边?

具体到我们讨论的半岁内的孩子——随着他们生理发展,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孩子开始体验到“我可以自己运作”。

一开始这只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感觉,但是如果这种感觉反复出现好多次,那么量变就会带来质变。孩子会意识到“我可以依靠自己”。

一旦这种意识成为孩子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它就被建构为孩子内在的基本模式之一。

反过来,如果这种“我可以自己做”的感觉没有出现,或者出现地不够多,它不能成为孩子自我认知的一部分,那么即使将来孩子的生理能力发展了,他的心理可能还是认为“我不行”。

甚至有的孩子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在那个经常告诉他“你可以”的大人面前,孩子可以独当一面;而在那个经常告诉他“你不行”的大人面前,孩子明明其实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变得做不来了。

这一点没做好,宝宝独立得更晚

所以,如果爸爸妈妈希望培养出一个独立的孩子,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我了解这个发展阶段的孩子吗?他们的能力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为这个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

比如,当孩子可以伸手去够摇铃的时候、当孩子可以拿起又释放黑白闪卡的时候,我们要充分给孩子这样的机会,让他们积累“我可以”的经验哦。

当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为孩子提供了匹配他当下能力的环境,使得孩子不断累积“独立运作”的正向经验,孩子的独立性就能真正得到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