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有句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在以前的时候,农村家庭子女多,为了使亲兄弟能患难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对他们的一种约束。但在革命战争年代,有的亲兄弟因为理想和信念不同,彼此之间分道扬镳,甚至于成为敌人,兵戎相见,那么,作为生养他们的父母会是如何的反应呢?下面,我们讲一则刘镇湘、刘镇夏这对亲兄弟的故事。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刘镇湘,又名浓奋,字涵伟,广东防城光坡镇(今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人,他18岁就考上黄埔军校第五期,从此走出老家那边陲小镇,从黄埔毕业后,他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随部参加北伐,在作战中刘镇湘因机智勇敢立下战功,被提拔为特务连连长。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后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刘镇湘也是被迫害的对象之一。为了活命,刘镇湘跟着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结起义失败刘镇湘负伤,他就逃到了西川一户农民的家中,才躲过了国民党的搜查。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不过刘镇湘伤好之后并未寻找红军,而是回到了广东老家,正好粤系军阀陈济棠招兵买马,他就转投到粤军帐下,因为之前就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所以刘镇湘很快就脱颖而出,一路高升到团长、成为少将旅长的位置。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刘镇夏,刘镇湘的胞弟,抗日战争期间,在防城中学读书,受地下党的教育,思想日益进步,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后组织抗日革命武装,活动于沿海地区,积极为党工作,后来打入敌人内部,及时传送情报,对粉碎敌“围剿”起了重大作用。后来,领导三光企起义,任起义组建的农民翻身独立大队大队长,以后任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三支队第二十团副团长、独七团团长,转战十万大山南北,战功卓著。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当年,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奉命转移到防城一参加开拓十万大山游击根据地,敌人派遣整编第156旅围剿这支队伍,负责围剿的总指挥,正是刘镇夏的哥哥刘镇湘。刘镇夏奉命秘密打入哥哥的队伍里,要获取情报,兄弟俩八年来第一次相见,哥哥的任务是消灭弟弟所在的队伍,弟弟的任务是瓦解哥哥的进攻,一场地下情报战,即将在兄弟之间上演。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刘镇夏利用特殊身份关系做掩护,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使其三哥的军事行动屡屡受挫。刘镇湘在光坡家中藏匿有4挺机枪及子弹、手榴弹一批,刘镇夏发现后,便用计将这些东西取出,然后交给我方部队。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此时两军在战场上打得热火朝天,刘镇湘、刘镇夏这对亲兄弟的母亲做生日,就在人们纷纷向刘老太太道贺之际,有人问:如今战场上开战了,您是希望老三刘镇湘旅长所在的胜,还是老六所在的队伍胜?刘老太太沉默许久,作为一个母亲,这个问题应该无解,如果非要回答,定会让她很纠结。可老太太的回答语惊四座:两头胜。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从母亲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她自然是希望两个儿子都平安无事,和睦相处,这对于家庭来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随后的发展结局却是令人嘘唏。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老太太的三儿子刘镇湘随后北调打内战,继而升任第64军军长,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也就是打黄百韬兵团的时候,刘镇湘一度非常嚣张,其他几个军军长商量说要不要突围的时候,刘镇湘坚决反对。他认为要打就打,就在碾庄和解放军决战就行,何必走来走去,并且拿出自己的中将大礼服穿上,表示准备在这里战死。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此时,刘镇湘是全兵团的前卫,最先渡河抢占阵地,对其进行构筑,并坚决主张就地抵抗,坚守待援,结果在碾庄展开了一场恶斗,自己要冲出指挥所决一死战,但没多久就被我军活捉,被俘虏之后送进了北京功德林。随后在长期的关押当中,刘镇湘表现出倔强的性格,拒绝接受改造,还时不时的和别人发生冲突,也曾经暴打了几名日本战犯,后来获特赦,任广西自治区政协秘书处专员。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老太太的六儿子刘镇夏任命为独七团团长后,在反“围剿”的残酷斗争中,总是一马当先,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英勇善战、功劳卓着。由于他聪明过人,作战英勇,指挥镇定自若,战术灵活机动,战斗中所向披靡,使敌人闻风丧胆,军中传为佳话。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十万大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武装斗争捷报频传。国民党两广当局惊恐万状,为了做最后的挣扎,纠集了粤桂两省的三个保安团及钦州、防城、邕宁、上思四个县的地方反动武装近3000人的兵力,逼进十万大山,妄图扑灭人民革命烈火。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刘镇夏烈士墓

刘镇夏率部英勇战斗,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敌人,在紧急关头,刘镇夏亲自端起机枪狙击来犯之敌,并严词警告:"刘镇夏在此,不要命的过来。"敌人顿时乱作一团不敢向前。刘团长的英勇行为使战士们大受鼓舞,纷纷向敌人进行猛烈的还击,敌人丢下武器怆惶逃窜。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钱物,刘镇夏作为战斗指挥者,表现非常出色。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这场战斗充分体现了刘镇夏不仅有过人的胆识,而且有很高的指挥才能,当时,防城敌警察大队班长见反动派大势已去,便主动表示愿意率领手下携枪投奔游击队。刘镇夏认为这是一次策反、和平解放防城的好机会,便先教育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为了进一步具体落实攻打防城时里应外合的作战部署,他亲临虎穴。不幸的是1949年5月上旬,在江山乡与一股敌人偶遇,与敌人展开激战,壮烈牺牲,年仅28岁。战功赫赫的刘镇夏团长带着未酬的壮志,把自己的热血洒在防城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哥是旅长弟是团长战场兵戎相见,母亲闻讯说三个字,结局令人嘘唏

刘镇夏烈士

刘镇夏牺牲后,当地游击队和革命群众怀着沉痛的心情,将他的遗体掩埋。解放后,防城县人民政府将刘镇夏的遗骨重新安葬于防城镇北面一个幽静的土岗上,取名“镇夏岭”。并在此建了一座庄严的烈士陵园,刘镇夏的高大雕像昂立园内。每年清明节,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烈士陵园,献上花圈、诗文等,以寄托对英烈的怀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