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众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与解放军决战!结果一招弄垮7万大军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在徐州以东新安镇一带,立即放弃原阵地,向徐州靠拢。华东野战军主力紧紧追击,双方只差一天的路程。

黄百韬兵团所属5个军,分两路西撤。

众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与解放军决战!结果一招弄垮7万大军

11月10日,黄百韬除第63军在窑湾被华野一部追上包围外,其余4个军好歹过了运河,到达了碾庄地区。黄百韬急忙召集各军长、师长前来商讨下一步行动。

结果,第25军军长陈士章、第44军军长王泽浚、第100军军长周志道及一帮师长都异口同声,主张马不停蹄、连夜向徐州靠拢,再三强调“早走一里好一里”。因为各军被解放军追、堵、围、截,死伤惨重,走慢一步便会陷入灭顶之灾。

不料,唯独第64军军长刘镇湘与众不同。

他坚决主张部队不要再往西走,要求“在原地和共军决一死战”。他拍着胸脯说:“怕什么!共军也没长三头六臂,在这里打和回到徐州打,不都是一样呀!”

在黄百韬兵团几个军中,第64军人马最多,装备最好,实力最强,可谓举足轻重。刘镇湘此言一出,黄百韬于是也变得犹豫不定了。

众将见刘镇湘如此大言,都以为他是“兵多气盛,忠于党国”,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众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与解放军决战!结果一招弄垮7万大军

其实,这个刘镇湘哪里是他们想象的那样!他的胆子,比诸将都要小得多。

如此胆小之将为何还要就地与解放军决一死战呢?

原来,按照南京国防部“守江必守淮”的方案,黄百韬兵团退守到徐州以东外围后,刘镇湘的第64军的驻防地点是下邳附近的土山地区。偏偏这土山是三国时关公投降曹操的地方。当时关公保护着刘备二位夫人,在土山上被曹操团团围住。关公无法可想,最后被迫投降了曹操。《三国演义》中就有“屯土山关公约三事”一节。刘镇湘一听自己屯兵于此,心里就发怵!最害怕自己去守土山,当了关公。

为此,他私下对亲信们说:“土山连关老爷都守不住,我能守住吗?”

为了不守土山,他才在黄百韬的军事会议上硬着头皮,竭力主张部队不要西撤。至于“和共军决一死战”的话,其实不过是他说大话壮胆而已。

可是,因为刘镇湘实力雄厚,黄百韬不敢得罪,举棋不定。

众将吵吵嚷嚷,争论不休。

众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与解放军决战!结果一招弄垮7万大军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送来老 蒋派飞机空投的一份亲笔手谕,其中训斥黄百韬“大战未开,已损兵万余,这个样子怎能和共军决战?应立即原地休整,再作行动。”

刘镇湘听了,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更加理直气壮,大声地说:“怎么样?总裁的意思是不是也不要再往西走!”

他一吆喝,黄百韬于是马上下令部队在碾庄一带稍事休整,以后考虑下一步行动。

就这样,黄百韬兵团7万人马在碾庄停顿下来。结果,就是在当晚,华野主力陆续赶过运河,会同从韩庄、台儿庄运河一线过来的三个纵队前堵后追,把黄百韬兵团紧紧包围起来。

第二天,黄百韬再想向西逃跑,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事后,黄百韬后悔莫及,跺着脚说:“碾庄离徐州只有120里路,也就是一天的路程。假如不耽误这一天,我们完全可以赶回徐州。天意呀,天意呀!”

解放军把黄百韬兵团包围后,经过10天的激战,终于将黄兵团7万人全部歼灭在碾庄地区,黄百韬本人也死于非命。而那位不愿守土山,坚持在碾庄一带和解放军“决一死战”的军长刘镇湘呢?也被解放军活捉,当了俘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