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衆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與解放軍決戰!結果一招弄垮7萬大軍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開始。國民黨黃百韬兵團在徐州以東新安鎮一帶,立即放棄原陣地,向徐州靠攏。華東野戰軍主力緊緊追擊,雙方隻差一天的路程。

黃百韬兵團所屬5個軍,分兩路西撤。

衆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與解放軍決戰!結果一招弄垮7萬大軍

11月10日,黃百韬除第63軍在窯灣被華野一部追上包圍外,其餘4個軍好歹過了運河,到達了碾莊地區。黃百韬急忙召集各軍長、師長前來商讨下一步行動。

結果,第25軍軍長陳士章、第44軍軍長王澤浚、第100軍軍長周志道及一幫師長都異口同聲,主張馬不停蹄、連夜向徐州靠攏,再三強調“早走一裡好一裡”。因為各軍被解放軍追、堵、圍、截,死傷慘重,走慢一步便會陷入滅頂之災。

不料,唯獨第64軍軍長劉鎮湘與衆不同。

他堅決主張部隊不要再往西走,要求“在原地和共軍決一死戰”。他拍着胸脯說:“怕什麼!共軍也沒長三頭六臂,在這裡打和回到徐州打,不都是一樣呀!”

在黃百韬兵團幾個軍中,第64軍人馬最多,裝備最好,實力最強,可謂舉足輕重。劉鎮湘此言一出,黃百韬于是也變得猶豫不定了。

衆将見劉鎮湘如此大言,都以為他是“兵多氣盛,忠于黨國”,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衆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與解放軍決戰!結果一招弄垮7萬大軍

其實,這個劉鎮湘哪裡是他們想象的那樣!他的膽子,比諸将都要小得多。

如此膽小之将為何還要就地與解放軍決一死戰呢?

原來,按照南京國防部“守江必守淮”的方案,黃百韬兵團退守到徐州以東外圍後,劉鎮湘的第64軍的駐防地點是下邳附近的土山地區。偏偏這土山是三國時關公投降曹操的地方。當時關公保護着劉備二位夫人,在土山上被曹操團團圍住。關公無法可想,最後被迫投降了曹操。《三國演義》中就有“屯土山關公約三事”一節。劉鎮湘一聽自己屯兵于此,心裡就發怵!最害怕自己去守土山,當了關公。

為此,他私下對親信們說:“土山連關老爺都守不住,我能守住嗎?”

為了不守土山,他才在黃百韬的軍事會議上硬着頭皮,竭力主張部隊不要西撤。至于“和共軍決一死戰”的話,其實不過是他說大話壯膽而已。

可是,因為劉鎮湘實力雄厚,黃百韬不敢得罪,舉棋不定。

衆将吵吵嚷嚷,争論不休。

衆将都要跑,就他一人要停下與解放軍決戰!結果一招弄垮7萬大軍

正在這時,突然有人送來老 蔣派飛機空投的一份親筆手谕,其中訓斥黃百韬“大戰未開,已損兵萬餘,這個樣子怎能和共軍決戰?應立即原地休整,再作行動。”

劉鎮湘聽了,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更加理直氣壯,大聲地說:“怎麼樣?總裁的意思是不是也不要再往西走!”

他一吆喝,黃百韬于是馬上下令部隊在碾莊一帶稍事休整,以後考慮下一步行動。

就這樣,黃百韬兵團7萬人馬在碾莊停頓下來。結果,就是在當晚,華野主力陸續趕過運河,會同從韓莊、台兒莊運河一線過來的三個縱隊前堵後追,把黃百韬兵團緊緊包圍起來。

第二天,黃百韬再想向西逃跑,已經完全不可能了。

事後,黃百韬後悔莫及,跺着腳說:“碾莊離徐州隻有120裡路,也就是一天的路程。假如不耽誤這一天,我們完全可以趕回徐州。天意呀,天意呀!”

解放軍把黃百韬兵團包圍後,經過10天的激戰,終于将黃兵團7萬人全部殲滅在碾莊地區,黃百韬本人也死于非命。而那位不願守土山,堅持在碾莊一帶和解放軍“決一死戰”的軍長劉鎮湘呢?也被解放軍活捉,當了俘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