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矯情篇》:聰明的石建和馮涓

石建在西漢,是漢武帝身邊的官員。馮涓是五代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的臣子。這兩個人的特點是想辦事、能辦事和辦成事,且都深得皇帝的喜歡。但這裡要特别聲明一下,這倆人可不是靠溜須拍馬而混得風生水起的哦!在古代是屬于賢臣之列的人物,值得後人宣揚和學習的。

《矯情篇》:聰明的石建和馮涓

漢武帝,雄才大略,聲震四海之人物,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愛面子的人。石建發現了應該進谏的事,并不是如鲠在喉,不分場合地亂吐,而是悄悄地讓皇帝周圍的人回避一下。這時,他就和漢武帝像唠嗑似的,對所要谏之事,開誠布公地暢所直言,其中不乏出現一些十分尖銳的批評言辭。該說的事情說過了,該說的話也都說了,事後則閉上嘴巴,不說了。等到下次上朝,石建與百官朝見武帝時,他又像往常一樣成了個不善言談的人。為此,漢武帝一直很親近他。

《矯情篇》:聰明的石建和馮涓

五代時期前蜀開國皇帝王建,與漢武帝雖不在一個層面,但凡開國皇帝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同時身上的毛病也少不了。王建一上位,便瘋狂抓錢,征收賦稅很重,卻沒有人敢說。馮涓忍不住了,他借王建的生日進獻頌詞,先是贊美他的功德,然後再陳述百姓的困苦。興高采烈地王建看了,還真的用心看了,并且看到了心裡,他非常慚愧緻謝道:“像你這樣忠言直谏,成就功業又有什麼可憂慮的呢!”于是,賞賜給馮涓金帛。從此賦稅減少了一些。

《矯情篇》:聰明的石建和馮涓

想辦事、能辦事到辦成事,三步合起來就是老百姓說的三個字:“會辦事”。這是很重要的,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尤其是對有本事、有成就且有毛病的上司,要想把事情辦成,關鍵要素就是要抓住尊重和善待。上司也是人,不是神,同老百姓一樣是凡人,采用适合的方式,适當的場合,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當然,尊重和善待是雙方對等的,能說上話才行。否則,拍屁股走人,天涯何處無芳草,自有留爺處。(文/蔡驷)

繼續閱讀